第 90 章
冶之神赫淮斯托斯。好端端的一朵鲜花就这样chā到了牛粪上。
风流韵事可想而知,维纳斯婚后很不幸福。当丈夫光着胳膊,汗流浃背,在他的冶炼场里叮叮当当地打铁时,她却逍遥自在地另觅新欢去了。她爱上了战神马尔斯。这位粗犷yīn沉、热衷于戴盔披甲厮杀疆场的天神,面对情意绵绵、柔情似水的维纳斯,也禁不住怦然心动,坠入爱河。有一次,当他们正两情依依时,不巧被驾着金车在天上奔驰的阿波罗看见,他也爱管闲事,立即来到赫淮斯托斯的冶炼场,向他报告此事。赫淮斯托斯一听惊得目瞪口呆,等他清醒过来后便心生一计。凭着他精湛的技艺,他制作了一张别人都看不见的大网,偷偷走近一对恋人的身边,将网撒在他俩身上,来了个双双活捉。然后他带着“猎物”来到奥林匹斯山,在众神面前,演出了一场爱的闹剧。17世纪法国巴洛夫艺术的著名画家西蒙·武埃(1590—1649)以此为题村创作了一幅《马尔斯与维纳斯》。
痛失爱侣奥林匹斯山上不少的神尽管体貌健美,又具神力,但他们似乎与人间凡人一样可怜。他们也为自己的热情所驱使,不顾一切地——有时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份与尊严,卑躬屈膝地向人间的俊男美女献情求爱。维纳斯就是如此。有一天她下凡到一片森林,和一个英俊漂亮的青年阿多尼斯发生了神人之恋。但阿多尼斯只爱打猎,并不为维纳斯的美色所动。她只好求助于自己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将一支金箭shè到阿多尼斯的身上,使他也产生爱的热情。他们终日在林间追逐嬉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但维纳斯似有预感,劝他不要再去打猎,免遭意外,但他不听。一天,他又带着猎犬外出打猎,终于没有再回到维纳斯的身边。她到处寻找,发现阿多尼斯已被野猪咬死,躺在一片林中空地上。有人说杀死阿多尼斯的野猪是争风吃醋的马尔斯派遣的。她悲痛yù绝。她是爱神,却无法支配自己的爱情。因为她得不到爱情,那末人类也别想再得到完满的爱的幸福了。从此,我们人类的爱情也被蒙上了猜疑、忧虑、痛苦与哀伤的yīn影。
伟大的平凡
《人民日报》
朱启平
汽车停在从巴黎去科龙贝—双教堂路上一家花店门前,我们下车选购了一盆洁白的菊花,捧上车,继续这往返千里的旅程。
车在田野间平坦的公路上疾驶。10月中旬的这一天,秋阳朗照,法国的农村,恬静美丽。地里庄稼已经收割,不时看见猎人携qiāng漫步搜索,一条小狗前后欢奔。庄稼地里和边缘上的丘陵丛林中,不知哪里会窜出一只野兔来哩。
然而,我的思绪不太能够使我欣赏田野风光。上了年纪、生于忧患的人,看见这种安适景象,反而容易勾起往事,产生对比。更何况我们此去是专程瞻仰戴高乐将军的墓地。
初次知道戴高乐将军的名字,早在抗战时期,在四川重庆。那时我在报馆工作,天天接触到国内外战局的发展。祖国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前方节节败退,后方物价飞涨,谣传蜂起,人心浮动。只有西北、华北,人民抗战的烽火遍地燃烧,越烧越旺,鼓舞全国人民打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在欧洲,希特勒侵占波兰,在积极准备后,突然发动西线战事,以强大的机械化部队,绕过马其诺防线,突入法国。法国军方昏庸无能,指挥失当,兵败如山倒。巴黎的政府惊惶失措,屈膝求和,在维琪成立贝当政府。半个法国被纳粹占领,另外半个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法国人民奋起反抗,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戴高乐。他当时不过是个陆军部的副部长,毅然决然,挺身而出,高举民族抗战大旗,发动“自由法国”的抵抗运动。
这是战火纷飞、风雨晦冥的日子啊!
车窗前,远处是一座树木葱茏的小山头。翠绿之中,一个棕色的双十字架高耸入云,那是“自由法国”的徽号。戴高乐将军之墓快到了。
司机没有在小山脚下停车,而是绕向前去,直驶附近一个小村落,停在一座教堂前的小小空地上。教堂可能是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建筑物,屋顶墙壁,饱经风雨,有一点败落景象。一道半圆形的短垣,拱绕着教堂。教堂周围是一个个小小的墓地,埋葬着本村的人。墓,一个挨一个,稍稍隆起地面,是石头砌的,上面竖着或者浮雕着一个十字架,墓碑上写者死者的姓名。戴高乐将军的墓在哪里呢?我们捧着菊花,沿着墓丛中的小径,缓步寻觅。
真使我惊呆了。戴高乐将军的墓,就在小径尽头,也是以石头砌的,高出地面不到半尺。墓呈长方形,中间有一道浅浅的分线,分线左侧的石面上写着:“安妮·戴高乐,1928——1948”。右侧的石面上写着:“夏尔·戴高乐,1890——1970”。墓首有一个以同样的石头琢成的十字架。父女二人的遗体,在这教堂的坟场上,真正是只占了一席之地,而且是在角落里。墓前一个花瓶,chā着杂色的花朵,大概是从本村中采撷来的。那白色稍带灰色的墓石,是最普通的石头,多半是用来镶马路边的。就在这小小坟场中,有好几个墓是大理石砌的。比将军父女之墓,讲究多了。
我默默站在墓前,低头看那朴素、简单到感人肺腑的墓石,思潮澎湃,只觉得面前是一个新的境界:原来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品德,是可以用这样简朴、平凡的安排来表达的!说惊呆了,是由于我对戴高乐将军安葬的情况略有所知。他在1970年11月9日溘然长逝。噩耗传出,全法国一片悲声。将军生前遗言葬在他女儿身边。
女儿生来有病,20岁夭折,作为父亲,是十分痛心的。将军的葬礼俭朴,不吹号,也没有乐队奏哀乐,教堂举行弥撒时,没有讲话。将军的棺木,由一辆战车运到教堂前,是本村青年抬往墓穴的。棺木是350法郎(当时约合63美元)买的。
……我真没有想到,将军之薄葬,到了如此地步。但是,法国人民深深铭记着将军对法兰西民族的丰功伟绩。就在科龙贝——双教堂举行葬礼的同时,巴黎50多万群众冒着秋雨,自发涌上街头,在雄壮的《马赛曲》乐声中,迈着沉重的步伐,汇集到爱丽舍田园大街近旁的凯旋门广场,表示深切的哀悼。
教堂周围是几十户人家的村落,古树旧屋,没有任何修饰。这地方,离开最近的火车站有十多公里,也没有直达这里的公共汽车。谁要来,只能开车。就在我们徘徊沉思的时候,一批又一批的法国人来到墓前,默默注视着墓石,没有人谈笑,说话声音都低低的,生怕惊动了父女的安眠。这时还开来了两辆大旅游车,那显然是外国的游客。他们走路,脚步也特别轻。
离开墓地,我们驶往小山之麓,登上山顶。那双十字架,立在一片草坪上,由许多石块垒成,护以钢筋,有十多层楼高,拔地而起,直指青天,昂然独立,睥睨四野。周围林木森森,纵目远眺,田野和森林,jiāo织着伸向天际。这当然是为纪念戴高乐将军而立的,然而代表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光荣。
戴高乐将军是第五共和国的创始人。他为法国政治带来了稳定。政治上的稳定导致了经济上的发展。他排除万难,结束了对阿尔及利亚的战争。他本人的政治生活是波涛起伏的,最后一次参加公民投票后,就不当总统了,退居科龙贝—双教堂。政府按规定对退职总统提供的费用,他分文不要;政府给他的宅邸,他拒绝迁居;他靠自己的稿费度日,还为了纪念夭折的女儿,把自己大部分的钱捐做儿童保健基金。他逝世后,戴高乐夫人住进天主教基金会办的养老院,不要政府津贴,不要儿女供养(除早亡的女儿外,戴高乐夫fù还有一子一女),不与外界往来。她已79岁高龄。当我们离开巴黎时,她因病入医院,旋即去世。
“每当历史最恶劣的时候,我的义务就是把法国的责任担当起来。”这是戴高乐将军的名言。他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然而他还是一个能上能下的人,一个严格按照国家宪法办事的人,一个不要特权的人,一个要把自己放在和人民平等地位的人。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杰出政治家、法兰西民族的伟大战士,他来得光明,去得清白,丰功伟绩,皎皎晚节,永远是法国的骄傲。
暮色苍茫中,我们驶返巴黎。我们惦记着那盆洁白的菊花。在戴高乐将军父女墓前,除了那一瓶,别的花是不让放的。但是在他墓的斜对面,有一大如圆桌面的平台,上面放着几块戴高乐将军的战友和其他人送的大理石纪念牌。我们的菊花就放在一块镌有将军姓名的石牌前。
温和
白君
我喜欢温和的一切,我希望一切都是温和的。
我希望天空是温和的,不暴烈,不yīn翳。阳光四季和煦地洒照大地,冰霜消融,草绿花馨,百鸟鸣啭,心境明朗。
即便是下雨,我也希望是温和的雨丝伴随轻盈的风,拂面掠额之际,带来一缕似水柔情。
我希望每张脸上都有温和的笑容,冷笑,讥笑、讪笑都在真诚的氛围中悄然消散。一颗颗坦然仁爱的心灵,可以温和地jiāo流。
我希望一切问题都以温和的方式解决,不消极、不冲动、不偏颇。态度和语言都是温和的,相待、相谈,既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又没有笑里藏刀的虚伪。
让心中的冰凌和脸上的霜雪在温和中溶化了吧。
让互不相让的争斗在温和中平息了吧。
我们一起来缔造一个温和的世界,那该多好,多美。
温柔
南风
高低
温柔,你体尝过吗?你给予过么?
绕梁的紫燕是温柔的,它要用这种美好的东西,来熏陶和哺育幼辈;代烈日暴晒补过的月光是温柔的,它将平和、清凉的银辉洒向大地,轻缓地抚慰被灼伤的记忆;滴嗒滴嗒的台钟是温柔的,它安稳而又体贴地踱着,从不惊扰每个香甜的美梦;少女的心地是温柔的,一个姑娘如若不具备这点,那她还能有多少魅力呢?
有的人,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是温柔的,以后命运将其拨弄得不成样子,温柔随同人生的价值被一起拍卖了;有的人,生来匮泛温柔的细胞,可是几经风雨之后,生命之树的根部却长出了温柔这只蘑菇。
诚然,温柔常与爱恋、仁慈为伍,常跟宽厚、善良作伴。不过,谁要以为温柔同“软弱无力”有什么瓜葛,那就有失公允了—─春风算得上温柔了吧,它从冻结的河面上走过,坚冰竟出现了裂缝;棉花称得上温柔了吧,蹦得再高的棉球一落到上面,就此弹不起来了;友谊也该是温柔的吧,可它能叫铁骨铮铮的硬汉愧悔不已,潸然泪下。
温柔,何其神奇微妙的东西。你几乎看不见,听不出,摸不着,但却能感受得到。它是一种慈祥、热诚、仁厚、道义和爱的结晶体,它坚强有力,它与美丽并存。
温柔的怜悯
八小时以外
马凌
……就在那样的阳光和土地上,就在斜斜举着一根树枝的稻草人被风吹起衣衫的瞬间,上帝温柔的怜悯已悄然降临。
我是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才注意到最前排那对老夫fù的。
上映的片子是《温柔的怜悯》,虽然例行要放的幻灯烟片已经打了出来,仍有好多人拿着话梅饮料之类出出进进。当我听到那个女孩的声音时,并没有感到特别,她说:“您的票是31号吗?”这家电影院的座位29号和30号之间隔着过道,如果一对恋人被过道隔成牛郎织女,那就真是不走运了。我感到特别的是我所听到的回答,一个苍老的女声很慢很优雅地响起:“真是对不起呀同志,我们…年纪大了,来一次不太容易……我们想坐在一起,能不能和您换一下,那边,29号?”——我这才注意到前排坐着的是一对老夫fù,在微光的映照下,他们的头发已如雪一般银白。当老先生侧过身时,我看见他老式西服的胸袋中竟还赫然chā着一枝鲜花。
也许,对于这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今天是一个纪念日。从衣箱底下翻出旧日的西装,再从精心培植的盆景上剪下一朵馥郁的花,是为了庄严地走回昨天。也许,今天只是最普通的一天,他们互相搀扶着,冒着霏霏的雨雪,只是为了避开儿孙的眼睛,两个人坐在电影院中重新体味两人世界的温馨。而无论如何,对于他们,共同来看电影无疑是一次不平凡的经历。
女孩笑着说了声“好的”,坐到了通道的那侧。老先生看着她入座,附在老fù人耳边说了句什么,两个人便很放心地坐好了。坐得那样洒脱,我甚至可以肯定老fù人的手一定是握在老先生手中的。此刻,片名已经打了出来,麦克在汽车旅馆里酗酒的镜头出现了。
等到影片中的麦克抱着吉他唱起第一首歌的时候,一个捧了大堆零食的英俊青年走了过来。我注意到坐在29号的女孩伸手拉住了他,轻轻说了句话。青年向老夫fù这边望了一眼,就把食品堆在她膝上,相当自然地吻了她一下,然后从容地走了过去——明显的一对美丽可爱的情侣。
老夫fù没有觉察,他们亲密地靠在一起,凝视着银幕。
银幕上开始出现美国西部的田野。在高远的蓝天和一望无际的荒野之间,男女主人公正在耕种着一小块园地。
男主人公问:“想结婚吗?”女主人公答:“想啊。”
又问:“嫁给我行吗?”答:“行啊”。
感动于这样平淡无华之后的人情之纯、之真、之美,前排的老先生也不时和老fù人做着简短的jiāo谈:“他们在种菜。”老先生说。
“是么。什么菜?”
“还不知道。”
“……”“那儿有一棵树。”
“什么树”“和咱家过去院子里的那一棵差不多。”
这样表面看来平淡至极的语言,突然有了别一种意义,像是在提醒着什么,提醒着一起去分享每一点悲喜、每一点自然、每一点回忆。
电影院里很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风流韵事可想而知,维纳斯婚后很不幸福。当丈夫光着胳膊,汗流浃背,在他的冶炼场里叮叮当当地打铁时,她却逍遥自在地另觅新欢去了。她爱上了战神马尔斯。这位粗犷yīn沉、热衷于戴盔披甲厮杀疆场的天神,面对情意绵绵、柔情似水的维纳斯,也禁不住怦然心动,坠入爱河。有一次,当他们正两情依依时,不巧被驾着金车在天上奔驰的阿波罗看见,他也爱管闲事,立即来到赫淮斯托斯的冶炼场,向他报告此事。赫淮斯托斯一听惊得目瞪口呆,等他清醒过来后便心生一计。凭着他精湛的技艺,他制作了一张别人都看不见的大网,偷偷走近一对恋人的身边,将网撒在他俩身上,来了个双双活捉。然后他带着“猎物”来到奥林匹斯山,在众神面前,演出了一场爱的闹剧。17世纪法国巴洛夫艺术的著名画家西蒙·武埃(1590—1649)以此为题村创作了一幅《马尔斯与维纳斯》。
痛失爱侣奥林匹斯山上不少的神尽管体貌健美,又具神力,但他们似乎与人间凡人一样可怜。他们也为自己的热情所驱使,不顾一切地——有时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份与尊严,卑躬屈膝地向人间的俊男美女献情求爱。维纳斯就是如此。有一天她下凡到一片森林,和一个英俊漂亮的青年阿多尼斯发生了神人之恋。但阿多尼斯只爱打猎,并不为维纳斯的美色所动。她只好求助于自己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将一支金箭shè到阿多尼斯的身上,使他也产生爱的热情。他们终日在林间追逐嬉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但维纳斯似有预感,劝他不要再去打猎,免遭意外,但他不听。一天,他又带着猎犬外出打猎,终于没有再回到维纳斯的身边。她到处寻找,发现阿多尼斯已被野猪咬死,躺在一片林中空地上。有人说杀死阿多尼斯的野猪是争风吃醋的马尔斯派遣的。她悲痛yù绝。她是爱神,却无法支配自己的爱情。因为她得不到爱情,那末人类也别想再得到完满的爱的幸福了。从此,我们人类的爱情也被蒙上了猜疑、忧虑、痛苦与哀伤的yīn影。
伟大的平凡
《人民日报》
朱启平
汽车停在从巴黎去科龙贝—双教堂路上一家花店门前,我们下车选购了一盆洁白的菊花,捧上车,继续这往返千里的旅程。
车在田野间平坦的公路上疾驶。10月中旬的这一天,秋阳朗照,法国的农村,恬静美丽。地里庄稼已经收割,不时看见猎人携qiāng漫步搜索,一条小狗前后欢奔。庄稼地里和边缘上的丘陵丛林中,不知哪里会窜出一只野兔来哩。
然而,我的思绪不太能够使我欣赏田野风光。上了年纪、生于忧患的人,看见这种安适景象,反而容易勾起往事,产生对比。更何况我们此去是专程瞻仰戴高乐将军的墓地。
初次知道戴高乐将军的名字,早在抗战时期,在四川重庆。那时我在报馆工作,天天接触到国内外战局的发展。祖国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前方节节败退,后方物价飞涨,谣传蜂起,人心浮动。只有西北、华北,人民抗战的烽火遍地燃烧,越烧越旺,鼓舞全国人民打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在欧洲,希特勒侵占波兰,在积极准备后,突然发动西线战事,以强大的机械化部队,绕过马其诺防线,突入法国。法国军方昏庸无能,指挥失当,兵败如山倒。巴黎的政府惊惶失措,屈膝求和,在维琪成立贝当政府。半个法国被纳粹占领,另外半个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法国人民奋起反抗,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是戴高乐。他当时不过是个陆军部的副部长,毅然决然,挺身而出,高举民族抗战大旗,发动“自由法国”的抵抗运动。
这是战火纷飞、风雨晦冥的日子啊!
车窗前,远处是一座树木葱茏的小山头。翠绿之中,一个棕色的双十字架高耸入云,那是“自由法国”的徽号。戴高乐将军之墓快到了。
司机没有在小山脚下停车,而是绕向前去,直驶附近一个小村落,停在一座教堂前的小小空地上。教堂可能是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建筑物,屋顶墙壁,饱经风雨,有一点败落景象。一道半圆形的短垣,拱绕着教堂。教堂周围是一个个小小的墓地,埋葬着本村的人。墓,一个挨一个,稍稍隆起地面,是石头砌的,上面竖着或者浮雕着一个十字架,墓碑上写者死者的姓名。戴高乐将军的墓在哪里呢?我们捧着菊花,沿着墓丛中的小径,缓步寻觅。
真使我惊呆了。戴高乐将军的墓,就在小径尽头,也是以石头砌的,高出地面不到半尺。墓呈长方形,中间有一道浅浅的分线,分线左侧的石面上写着:“安妮·戴高乐,1928——1948”。右侧的石面上写着:“夏尔·戴高乐,1890——1970”。墓首有一个以同样的石头琢成的十字架。父女二人的遗体,在这教堂的坟场上,真正是只占了一席之地,而且是在角落里。墓前一个花瓶,chā着杂色的花朵,大概是从本村中采撷来的。那白色稍带灰色的墓石,是最普通的石头,多半是用来镶马路边的。就在这小小坟场中,有好几个墓是大理石砌的。比将军父女之墓,讲究多了。
我默默站在墓前,低头看那朴素、简单到感人肺腑的墓石,思潮澎湃,只觉得面前是一个新的境界:原来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品德,是可以用这样简朴、平凡的安排来表达的!说惊呆了,是由于我对戴高乐将军安葬的情况略有所知。他在1970年11月9日溘然长逝。噩耗传出,全法国一片悲声。将军生前遗言葬在他女儿身边。
女儿生来有病,20岁夭折,作为父亲,是十分痛心的。将军的葬礼俭朴,不吹号,也没有乐队奏哀乐,教堂举行弥撒时,没有讲话。将军的棺木,由一辆战车运到教堂前,是本村青年抬往墓穴的。棺木是350法郎(当时约合63美元)买的。
……我真没有想到,将军之薄葬,到了如此地步。但是,法国人民深深铭记着将军对法兰西民族的丰功伟绩。就在科龙贝——双教堂举行葬礼的同时,巴黎50多万群众冒着秋雨,自发涌上街头,在雄壮的《马赛曲》乐声中,迈着沉重的步伐,汇集到爱丽舍田园大街近旁的凯旋门广场,表示深切的哀悼。
教堂周围是几十户人家的村落,古树旧屋,没有任何修饰。这地方,离开最近的火车站有十多公里,也没有直达这里的公共汽车。谁要来,只能开车。就在我们徘徊沉思的时候,一批又一批的法国人来到墓前,默默注视着墓石,没有人谈笑,说话声音都低低的,生怕惊动了父女的安眠。这时还开来了两辆大旅游车,那显然是外国的游客。他们走路,脚步也特别轻。
离开墓地,我们驶往小山之麓,登上山顶。那双十字架,立在一片草坪上,由许多石块垒成,护以钢筋,有十多层楼高,拔地而起,直指青天,昂然独立,睥睨四野。周围林木森森,纵目远眺,田野和森林,jiāo织着伸向天际。这当然是为纪念戴高乐将军而立的,然而代表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光荣。
戴高乐将军是第五共和国的创始人。他为法国政治带来了稳定。政治上的稳定导致了经济上的发展。他排除万难,结束了对阿尔及利亚的战争。他本人的政治生活是波涛起伏的,最后一次参加公民投票后,就不当总统了,退居科龙贝—双教堂。政府按规定对退职总统提供的费用,他分文不要;政府给他的宅邸,他拒绝迁居;他靠自己的稿费度日,还为了纪念夭折的女儿,把自己大部分的钱捐做儿童保健基金。他逝世后,戴高乐夫人住进天主教基金会办的养老院,不要政府津贴,不要儿女供养(除早亡的女儿外,戴高乐夫fù还有一子一女),不与外界往来。她已79岁高龄。当我们离开巴黎时,她因病入医院,旋即去世。
“每当历史最恶劣的时候,我的义务就是把法国的责任担当起来。”这是戴高乐将军的名言。他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然而他还是一个能上能下的人,一个严格按照国家宪法办事的人,一个不要特权的人,一个要把自己放在和人民平等地位的人。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杰出政治家、法兰西民族的伟大战士,他来得光明,去得清白,丰功伟绩,皎皎晚节,永远是法国的骄傲。
暮色苍茫中,我们驶返巴黎。我们惦记着那盆洁白的菊花。在戴高乐将军父女墓前,除了那一瓶,别的花是不让放的。但是在他墓的斜对面,有一大如圆桌面的平台,上面放着几块戴高乐将军的战友和其他人送的大理石纪念牌。我们的菊花就放在一块镌有将军姓名的石牌前。
温和
白君
我喜欢温和的一切,我希望一切都是温和的。
我希望天空是温和的,不暴烈,不yīn翳。阳光四季和煦地洒照大地,冰霜消融,草绿花馨,百鸟鸣啭,心境明朗。
即便是下雨,我也希望是温和的雨丝伴随轻盈的风,拂面掠额之际,带来一缕似水柔情。
我希望每张脸上都有温和的笑容,冷笑,讥笑、讪笑都在真诚的氛围中悄然消散。一颗颗坦然仁爱的心灵,可以温和地jiāo流。
我希望一切问题都以温和的方式解决,不消极、不冲动、不偏颇。态度和语言都是温和的,相待、相谈,既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又没有笑里藏刀的虚伪。
让心中的冰凌和脸上的霜雪在温和中溶化了吧。
让互不相让的争斗在温和中平息了吧。
我们一起来缔造一个温和的世界,那该多好,多美。
温柔
南风
高低
温柔,你体尝过吗?你给予过么?
绕梁的紫燕是温柔的,它要用这种美好的东西,来熏陶和哺育幼辈;代烈日暴晒补过的月光是温柔的,它将平和、清凉的银辉洒向大地,轻缓地抚慰被灼伤的记忆;滴嗒滴嗒的台钟是温柔的,它安稳而又体贴地踱着,从不惊扰每个香甜的美梦;少女的心地是温柔的,一个姑娘如若不具备这点,那她还能有多少魅力呢?
有的人,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时候是温柔的,以后命运将其拨弄得不成样子,温柔随同人生的价值被一起拍卖了;有的人,生来匮泛温柔的细胞,可是几经风雨之后,生命之树的根部却长出了温柔这只蘑菇。
诚然,温柔常与爱恋、仁慈为伍,常跟宽厚、善良作伴。不过,谁要以为温柔同“软弱无力”有什么瓜葛,那就有失公允了—─春风算得上温柔了吧,它从冻结的河面上走过,坚冰竟出现了裂缝;棉花称得上温柔了吧,蹦得再高的棉球一落到上面,就此弹不起来了;友谊也该是温柔的吧,可它能叫铁骨铮铮的硬汉愧悔不已,潸然泪下。
温柔,何其神奇微妙的东西。你几乎看不见,听不出,摸不着,但却能感受得到。它是一种慈祥、热诚、仁厚、道义和爱的结晶体,它坚强有力,它与美丽并存。
温柔的怜悯
八小时以外
马凌
……就在那样的阳光和土地上,就在斜斜举着一根树枝的稻草人被风吹起衣衫的瞬间,上帝温柔的怜悯已悄然降临。
我是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才注意到最前排那对老夫fù的。
上映的片子是《温柔的怜悯》,虽然例行要放的幻灯烟片已经打了出来,仍有好多人拿着话梅饮料之类出出进进。当我听到那个女孩的声音时,并没有感到特别,她说:“您的票是31号吗?”这家电影院的座位29号和30号之间隔着过道,如果一对恋人被过道隔成牛郎织女,那就真是不走运了。我感到特别的是我所听到的回答,一个苍老的女声很慢很优雅地响起:“真是对不起呀同志,我们…年纪大了,来一次不太容易……我们想坐在一起,能不能和您换一下,那边,29号?”——我这才注意到前排坐着的是一对老夫fù,在微光的映照下,他们的头发已如雪一般银白。当老先生侧过身时,我看见他老式西服的胸袋中竟还赫然chā着一枝鲜花。
也许,对于这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今天是一个纪念日。从衣箱底下翻出旧日的西装,再从精心培植的盆景上剪下一朵馥郁的花,是为了庄严地走回昨天。也许,今天只是最普通的一天,他们互相搀扶着,冒着霏霏的雨雪,只是为了避开儿孙的眼睛,两个人坐在电影院中重新体味两人世界的温馨。而无论如何,对于他们,共同来看电影无疑是一次不平凡的经历。
女孩笑着说了声“好的”,坐到了通道的那侧。老先生看着她入座,附在老fù人耳边说了句什么,两个人便很放心地坐好了。坐得那样洒脱,我甚至可以肯定老fù人的手一定是握在老先生手中的。此刻,片名已经打了出来,麦克在汽车旅馆里酗酒的镜头出现了。
等到影片中的麦克抱着吉他唱起第一首歌的时候,一个捧了大堆零食的英俊青年走了过来。我注意到坐在29号的女孩伸手拉住了他,轻轻说了句话。青年向老夫fù这边望了一眼,就把食品堆在她膝上,相当自然地吻了她一下,然后从容地走了过去——明显的一对美丽可爱的情侣。
老夫fù没有觉察,他们亲密地靠在一起,凝视着银幕。
银幕上开始出现美国西部的田野。在高远的蓝天和一望无际的荒野之间,男女主人公正在耕种着一小块园地。
男主人公问:“想结婚吗?”女主人公答:“想啊。”
又问:“嫁给我行吗?”答:“行啊”。
感动于这样平淡无华之后的人情之纯、之真、之美,前排的老先生也不时和老fù人做着简短的jiāo谈:“他们在种菜。”老先生说。
“是么。什么菜?”
“还不知道。”
“……”“那儿有一棵树。”
“什么树”“和咱家过去院子里的那一棵差不多。”
这样表面看来平淡至极的语言,突然有了别一种意义,像是在提醒着什么,提醒着一起去分享每一点悲喜、每一点自然、每一点回忆。
电影院里很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