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春秋最新章节 > 春秋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7 章

  ”楚军战败后,楚王派人对子玉说:“如果你回楚国来,怎么

  对申、息两地的父老们jiāo代呢?”子西和大心对使臣说:“子玉本来想自杀,我

  们两入拦住他说:”国君还要惩罚你呢。‘“子玉到了连谷就自杀了。

  晋文公听到于玉自杀的消息,喜形于色他说:“今后没有人危害我了!楚国

  的为吕臣当令尹,只知道保全自己,不会为老百姓着想。

  「读解」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争夺霸权的一场关键之战,以晋国取胜而告

  终,众多的诸候国都卷入了这场两强相争。

  这种乱哄哄你方斗罢我登台的局面,不禁使人想到,尽管大家都在表面上推

  崇周天子,实际上都是拉大旗作虎皮,打着天子的旗号,拼命扩展自己的实力,

  捞取自己的好处。王权早已衰败到徒有虚名,谁愿意就可以用来谋私利。因此,

  权威和偶像已经坍塌了。

  同时,神的权威和祖先的权威也坍塌了。在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之前,人们

  不再祭祝神灵和祖先,所谓的“梦”,不过是一种虚伪的附会而已,恐怕连做

  “梦”的人也没有把他们的“梦”当回事,只把自己的成败得失当回事。

  莫非这种状况真像古人说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一合?

  合,必须要有一个中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凝聚力,它以强大的力量把四

  方八面、形形色色的人等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这种凝聚力不应当只是精神

  上的,还应当有实力的威慑。单纯精神的力量神灵,祖先,天子等等,在现

  实中不足以同利益、私yù想抗衡,信念和现实利益突总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精

  神力量加上制约和惩罚的措施、手段,以及实力的威慑,才可能形成一个具有凝

  聚力的中心。

  分,当中心的凝聚力衰退,中心之外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之时,中心便会瓦

  解,或者有名无实,形成群龙无首的局面,诸侯割据,军阀混战,便是中心崩溃

  分化的结果。

  分裂时间久了,强者在不断蚕食弱者中日益强大,弱者一个接一个被蚕食和

  吞并,然后再凭实力统一起来。可以设想,仅仅凭实力建立霸权的确可以成功,

  事实上也有过例证,比如秦始皇,但是这样做很难持久,很难形成真正稳固的凝

  聚力。

  权威不可能没有,但不应当是形同虚设的。晋文公重耳,可以称雄一时,最

  终未能一统天下,这本身也表明他还不具有真正的权威。不过,他在一定范围内

  的成功,还是表明他不愧为一代豪杰,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

  年轻时的流亡生活的磨炼,为晋文公重耳的称雄作了远铺垫。城濮之战的获

  胜,与重耳严政教民,君臣上下团结一心,运用外jiāo手段拉拢盟国,在战场上讲

  究战术和谋略等做法有直接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见出,战争到了春秋时代已经变成了一门复杂的艺术,远古时

  代的打仗办法已经大大地落后了。战争的环节更多,涉及的方面更广,对智慧的

  要求更高,矛盾斗争更加错综复杂。有勇有谋已不足以取胜,还要善于搞外jiāo,

  搞“统一战线”,还要善于笼络民心,保证“后院”不会起火,还要善于把各种

  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总而言之,仗是越打越精了。

  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个统治者的确不那么容易。对他的要求,几乎是对一个

  全才的要求:他必须是个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外jiāo家、军事家、鼓动

  家、谋咯家,要懂得天文地理,也要懂得处世为人,礼仪制度,要有充沛的体力

  和精力来应付各种繁杂的事情。这种统治者离孔子所理想的统治者相去实在太远,

  在这时讲“克己复礼”,是多么不合时宜!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1 ),且贰于楚也(2 )。晋军

  函陵(3 ),秦军汜南(4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 ),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已。”公曰:“吾不

  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7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亡郑而有

  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8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 ),行李之往来(10),共其乏困(11),

  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2)。许君焦瑕(13),朝济而夕设版焉(14),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15),又yù肆其西封(16);不阙秦,

  将焉取之(1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泊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8),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说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困人之力而敝之

  (20),不仁;矢其所与,不知(21);以乱易整(22),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

  (1 )以:因为。其:指郑国。元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流亡经过郑国时,

  郑文公未以礼相待。(2 )贰:两属,同时亲附对立的双方。(3 )军:驻扎。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4 )南:郑国的汜水南面,在今河南中牟

  南。(5 )佚之狐:郑国大夫。(6 )烛之武:郑国大夫。(7 )缒(zhui):

  用绳子吊着重物。这里指把烛之武从城墙上吊下去。出:指出郑国都城。(8 )

  鄙:边邑。这里指把远地作为边邑。(9 )东道主:东方路上的主人,因郑国在

  秦国的东边。后世用这个同作“主人”的代称。(10)行李:使者,外jiāo官员。

  (11)共:同“供”,供给。乏困:指资财粮食等物品不足。(12)尝:曾经,

  赐:恩惠。晋君,指晋惠公。(13)焦:晋国邑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附近。瑕

  :晋国邑名,在今河南灵宝东。(14)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板。设版:

  指建筑防御工事。(15)封郑:以郑国为疆界。(16)肆:放肆。这里的意思是

  极力扩张。(17)焉:从哪里。(18)杞(qi)子、逢(peng)孙、杨孙:三人

  都是秦国大夫。戍:驻守。(19)微:要不是。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20)

  因人:依靠他人。敝:伤害。(21)所与:指友好国家,盟国。知:同“智”。

  (22)乱:分裂。易:代替。整:团结一致。

  「译文」

  鲁僖三十年九月十三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

  公无礼,并且亲近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敌军一

  定会撤回去。”郑文公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壮的时候

  尚且比不上人家,现在老了,更做不了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早任用

  您,现在国家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

  的地方啊!”于是烛之武答应了。

  夜里。郑国人用绳子把烛之武吊出了城。烛之武去见秦穆公说:“秦国和晋

  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了能对您有利,那么冒

  昧地拿这件事麻烦您还值得。可是越过一个国家而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边邑,您一

  定知道这样做很困难;如果这样。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实力呢?邻

  国实力增强了,您的实力就减弱了。如果留下郑国作为东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臣

  来来往往,可以供给他们一些短缺的物资,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再说,您曾经

  给过晋惠公恩惠。他答应过把焦邑和瑕邑给您,而他早上一过黄河、晚上就在那

  里修筑工事,这事您是知道的。晋国何曾有过满足的时候?它已经向东把郑国当

  作了边界,又打算尽力向西扩张边界;那时不损害秦国的利益,它从哪里去取得

  土地呢?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到好处,还望您考虑考虑这件事情吧!”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很高兴,就同郑国订立了盟约,并派大夫杞子、逢孙

  和杨孙驻守郑国,自己领兵回国了。

  晋国大夫狐偃请求进攻秦军。晋文公说:“不能这么做。如果没有那个人的

  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靠别人的力量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义;失去了

  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用分裂来代替团结一致,这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

  是晋军也离开了郑国。

  「读解」

  说客在春秋之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穿梭来往于各国之间,或穿针引线,

  搭桥过河,或挑拨离问,挖敌方墙角,或施缓兵之计,赢得喘息之机。可以说,

  缺少了这些用现代词语称为外jiāo家的角色,春秋舞台所上演的戏剧,必定没有这

  么惊心动魄,精彩纷呈,波澜迭宕。有了他们,台前。台后两条战线上真是热闹

  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台,演出了古代战争史上独一无二的一幕。

  我们发现,说客或外jiāo家除了有高超的言辞辩才,善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

  外,往往善于抓住利害关系这个关键,在利害关系上寻找弱点和突破口,从而大

  获成功。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军,不费一兵一卒为郑国解了围,便是一

  桩典型的范例。

  在一个没有权威、各自为利益纷争的时代,利益原则便是行动的最高原则,

  精明的说客或外jiāo家必定深谐此道。以利益作为jiāo往原则,关系不可能牢不可破,

  不可能无懈可击。甚至可以说,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往往比其它手段更见

  效。即使在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闯的jiāo往,也首先是从利益原则出发的。这个原

  则,恐怕比仁义原则更实际,更能长久,尽管仁义原则更值得赞赏,可是这世上

  有几个讲仁义的人呢?

  讲利益原则,首先要以平等为基础。没有平等,也就在根本上取消了利益。

  利益必须通过jiāo往实现,一个人不同他人发生联系,就无所谓利益;jiāo往也意味

  着jiāo换,付出多少,便得到多少,不付出就无所获。只想获得而不愿付出,就破

  坏了jiāo换,也没有了平等,也就很难再获取利益。

  jiāo换,实质上也是让对方有利可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如果秦穆公觉得

  无利可图,会甘愿罢休吗?所谓挑拨离间,多半也要利用人们觉得有利可图的心

  理。离开这一点,挑拨挑间是难以成功的。搞yīn谋诡计的人也常常利用这一点。

  “将yù取之,必先予之”,这也是说用给予好处引人上钩,然后再将其吃掉。

  中国传统的谋咯,可以说把利益原则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上面说的之外,还

  有所谓借刀杀人、过河拆桥、上屋拔梯、赏一安百、yù擒故纵、美人诱惑、坐收

  渔利、奇货可居、害一利百等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利用或发挥利益原则。可以毫

  不夸张他说,处世为人的方方面面都与利益原则有千丝万缕的

  下一篇(蹇叔哭师)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

  利令智昏必遭惩罚「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 )。出绛(2 ),柩有声如牛(3 )。

  卜偃使大夫拜(4 ),曰:“君命大事(5 )将有西师过轶我(6 ),击之,必

  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 ),若潜师以来

  (9 ),国可得也(10)。”穆公访诸蹇叔(11)。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

  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12),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

  无所(13),必有悖心(1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盂明、西乞、

  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15)。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6)”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曰:“晋人御师必于崤(17),崤有二陵焉(1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9)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20)!”秦师遂东。

  「注释」

  (1 )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2 )

  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3 )柩(jiu ):装有尸体的棺材。(4 )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5 )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

  祀是大事。(6 )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7 )杞子:秦国

  大夫。(8 )掌:仑理。管,钥匙。(9 )潜:秘密地。(10)国:国都。(11)

  访:询问,征求意见。蹇叔:秦国老臣。(12)远主:指郑君。(13)勤:劳苦。

  所:处所。无所:一无所得。(14)悖(bei )心:违逆之心,反感。(15)孟

  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

  姓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16)中

  (zhong )寿:满寿,年寿满了。拱:两手合抱。(17)崤(xiao):山名,在

  今河南洛宁西北。(18)陵:大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

  势险要。(19)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