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心灵的焦灼最新章节 > 心灵的焦灼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8 章

  上的弱 点而不是由于邪恶的动机。本来,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要求人不受环境、 不受社会舆论、不受阶级成见的影响而单凭自己的感情行事。这就产生了许 多悲剧,有的是因为屈服于社会舆论而遗恨终生,有的则是因为反抗社会舆 论而遭到不幸。茨威格在这里让我们看到,外界的影响如何激起主人公心里 汹涌的波涛,内心的潮涨潮落如何左右主人公感情的起伏、行动的进退,心 灵的危机如何最终铸成这一对青年男女的悲剧命运。

  茨威格在一九四二年发表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里谈到,他之所以长 期以来只写中短篇小说而不写长篇小说,是因为他感到自己才力不济,难以 驾驭篇幅浩瀚的长篇小说。这自然是他自己的谦辞。他在这同一本书里介绍 自己写作经验的几段话,也许可以对这个问题作出更好的回答。茨威格说, 他的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归根结底,是由于一个个人的怪毛病,也就是: 我作为读者缺乏耐心,脾气急躁。一部长篇小说、传记,或者一篇论战文章 里,任何高题万里、繁复堆砌、夸张过分的文字,任何含糊不清、多余饶舌、 徒使情节延宕的段落,都叫我生气。只有一页页读过去、情节始终高涨不衰, 一口气直到最后一页都激动人心、叫人喘不过气来的书才给我充分的享受。 落到我手里的书,十之八九,我觉得都因为充满了画蛇添足的描写,喋喋不 休的对话,毫无必要的次要人物而失之庞杂,因而不够紧张,不够生动活泼。 甚至最著名的古典杰作里面,也有许多枯燥。拖沓的段落,我读起来很不舒 服。”①“对别人作品里拖泥带水、冗长烦琐的东西深恶痛绝,势必在自己写 作时也以此自儆,教育自己要特别警惕。”②所以他宁可把素村压缩成中篇而 不愿使之膨胀成长篇。像他自己说的,“如果说我深谙什么绝技,那么这个 绝技就是割爱。因为如果我写了一千页,结果八百页进了字纸篓而只有两百 页作为筛滤后的精华留下,我也绝不抱怨。”③

  我们不妨用茨威格自己的写作原则来衡量他这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看 它究竟是否情节始终高潮迭起,激动人心。有些评论家指责这部长篇小说中 关于开克斯法尔伐的身世和退职军官巴林凯的历险奇遇这两段文字颇有旁生 枝节、喧宾夺主之嫌。然而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描写开克斯法尔伐的身

  ① 《昨日的世界》,第 365 页。

  ② 同上,第 366 页。

  ③ 同上,第 367 页。

  世是为以后霍夫米勒的内心斗争作深刻的心理准备,而已林凯的chā曲则是为 霍夫米勒的最后变卦埋下伏笔。这样看来,这两段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 不应受到“割爱”的命运。至于这本书是否能给读者以艺术享受,读者读完 之后,掩卷沉思,自会得出公允的结论。

  茨威格生前只发表了《爱与同情》这一部长篇小说,而他把人的同情心 选作这部小说的主题,绝非偶然。早在青年时代,当他还在柏林求学的时候, 他就满怀同情深入到社会的底层去了解那些被社会摈斥、为人们唾弃的社会 渣滓的命运。他在自己的小说里以蘸满同情之笔描写这些不幸的人的身世和 遭遇,谴责这个使人遭到不幸命运的社会。他的同情心进一步发展,使他成 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他和罗 曼·罗兰一起,呼吁jiāo战各国的人民捐弃民族偏见,摆脱沙文主义的影响, 停止仇杀,互相和解。他满腔热情地写出了他的名著《三大师》,赞扬敌对 国家的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实际行动号召民族 亲善,反对战争。因此在一九三八年彤云密布、危机四伏,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触即发之际,茨威格写作这部以同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自然还有更深的 意思,那就是启迪人的良知,要他们勇于行善,广布同情,以制止邪恶的法 西斯匪帮用蛊惑人心的反动理论和欺骗宣传积极准备的大规模战争。茨威格 是个历史学家,研究过法国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写过《玛利·安东奈特》、

  《玛利亚·斯图亚特》、《富歇》等一系列历史传记小说。他用心理分析的

  方法研究历史,写的是民众的心理学、时代的心理学、社会的心理学。历史 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沙文主义的狂热和 徘犹主义的情绪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们早就像dú菌似的侵蚀了社会 的肌体和人们的思想,只等一根火柴便可激起燎原大火。倘若它们不是蛰伏 很深,蔓延很广,希特勒怎能一声令下就使全国的犹太人惨遭灾难,被送进 集中营、关进炼人炉,六百万生灵化为飞灰烟尘!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德国 人都赞成这样的暴行,心甘情愿地助纣为虐,为虎作怅;然而面对政治的高 压,排犹的狂热,人们大多慑于声威,迫于形势,装聋作哑,委曲求全,默 默地容忍了这些令人发指的暴行。要在战争叫嚣中反战,在排犹主义的狂热 声浪中呼吁、捍卫人道主义,均须有过人的勇气,大无畏的精神。效法卡珊 德拉①,预言众人热衷的壮举乃是疯狂、终将幻灭,比随声附和、随波逐流, 不知需要多少倍的胆识。

  茨威格在《爱与同情》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被视为勇士的怯懦者的形象

  作为众人的鉴戒。然而他在这里发出的反战的呼声终于未被众人听见。第二 年便bào发战争,这一次战争更为惨烈,屠杀更为残暴,人们似乎丧失了理智。 茨威格自己早已预见到法西斯就是战争,法西斯势必迫害犹太人和进步人 士,所以在一九三四年便去国离家,流亡英国,并且取得英国国籍,定居巴 西。但是对不幸的人充满同情的茨威格绝不会因为个人得到安全便心安理 得。他在故乡的亲友被送进集中营,他如此依恋、如此热爱的“昨日的世界” 已在冲天战火之中沉沦,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无辜的人在狂轰滥zhà之下丧生。 他感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在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听到新加坡沦陷的 消息之后,他在巴西和他夫人双双服dú自杀,留下了这样一封凄恻动人的绝

  ① 卡珊德拉,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女祭师,预言特洛伊城终将为希腊军队攻陷,后来果然应验。

  命书:

  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义务亟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 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它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 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cāo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 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在此地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从头歼始足 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 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力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 界上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 这个过于xìng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这个对普天下不幸的人满怀同情,对人类充满热爱的作家过早地离开了 人间。他的为人值得尊敬,他的遭遇值得同情。他不是一个战士,没有战斗 到旭日东升,没有亲眼看见正义战胜邪恶。但是他的作品中洋溢着的人道主 义精神定会鼓舞一代代新的为正义事业而战的斗士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 斗志去战胜邪恶、迎接曙光。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二日,燕园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松语文学—http://www.16sy.com

  -------------------------------------------------------

  访问小说分享者(小蘑菇)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16sy.com/u?id=893

  也可以百度搜索松语文学或者访问www.16sy.com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