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所当然。千万不要想:“我这样问,对方会不会笑我?我是不是很丢脸?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太多虑了。有心的上司,都很希望他的部下来询问。部下来询问,就表示他(她)在工作上有不明之处,而上司能解答,可以减少错误,上司才放心。
如你假装什么都懂,一切事情都不想问,上司会觉得:“奇怪,这个人是不是真正了解了呢?”从而感到担心。当上司尚未叫你到他跟前,你应先自动地去问:“关于这件事,这个地方我不太了解。”或“这一点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知经理的意见如何?”上司一定会很高兴地说:“嗯,就照这样做!”或“大体上就这样好了!”对你设想不到的地方加以补充,并将不对的地方加以纠正。
说到“商量”,很多人就会联想到自身的事情。假使你有迷惑不解、苦恼的事,应尽量向上司提出,彼此商量。
如你跟他商量时,会麻烦对方,你最好还是说一声“对不起”,而后退出。而对协助过你的人,你一定要去向他报告事情的经过并道谢,这是很重要的事。若是你想给上司以建议,那么就更需要选择时机了,多数聪明的员工,在上司心情不佳时是不会建议的。
情绪有多方的变化,快乐、生气、紧张、兴奋、悲伤等等,都会影响上司的言行。在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下,以及痛苦、愤怒时,他无心听你进言。何况你说的内容是批评他的作为,他更不可能接受,反而情绪变得更恶劣,甚至怨恨你。
居高位的人物,业务方面需要决策,还有私人的烦恼。公私皆顺利时,他当然心情开朗。即使你所进之言不太中听,他也有接纳的气量。假若公司业绩下降了,他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不愿思索其他,属下进言则听不进去了。这时属下的看法如与他意见不合,或觉得刺耳,他会根本置之不理。这时的建议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到共鸣。所以,最好寻找适当的时机进言。
避免成为工作奴隶的惟一方法,是变为它的主人。同样,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自受,言行一致,处事有原则,人家自然对你不敢小视,就算上司也不例外。
假如你认为理论始终是理论,知易行难,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实行起来,十分简单,你只要把自己份内的事完成妥当,切勿“练精学懒”。着手做事以前,先弄清上司的要求与工作期望,作风务实,自然就能减少出错的机会。此外,上司在责问你时,就不必急切地为自己辩护,而应坚定地看对方,冷静对待上司的挑剔,态度不卑不亢。你将会发觉他对你越来越客气。
(6)多在他人面前称赞自己的上司。
当着上司的面直接给予夸赞,虽然也是一种“奉承”上司的方法,却很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而且,这种正面式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力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险。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门,上司不在场时,对其适度称赞一番。这些赞美终有一天还是会传到上司耳中的。同样地,如果您说的是一些批评中伤的话,迟早也都会被泄露出去的。
一个精明能干的上司,即使在他管不到的部门内,必定也会安置一二名心腹的。自己的下属在其他部门是否受欢迎,这也是上司很在意的事情。自己的部下很得人缘,上司也会觉得自己很有光彩。如果又知道,那位部下在其他部门中不遗余力地称赞他,不用说,上司对这种部下的好感度是直线上升的。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下属和其他部门的人,尤其是其他部门的上司走得太近,这时,直属上司可能就会不高兴。人总是有猜疑心的。
第二章 和珅收服属下妙策:“恩威并用,结党营私”
老狐狸懂得,虽说上司和下属也好,主子和奴才也好,他们之间那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是永远存在的,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做上司的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去放心享受那份“高人一等”的飘飘然,不考虑与下属们的巧妙jiāo往和适时应酬。他们始终都须深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兵法有云:“攻心为上”。要想当好上司,就一定要善于笼络下属人心。
老狐狸笼络术之一:“收买人心方面,敢于不惜血本”
——在培植自己的党羽方面的投资,是可以得到巨额回报的。如果一味地贪婪吝啬,则绝不会有人为你奔波卖命,你也别指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做大”。
老狐狸和珅的确贪财,但在收服属下方面和珅却不吝啬。为了培植自己的党羽,他从来不惜血本。这正是他老狐狸的本xìng。一件事情表面虽然看上去得不偿失,实际上却能为自己赢得了数不胜数的财富与时机,凭借着一些看似过重的付出,却可以收获常人难以料想的利益。这也是和珅能够将局面越做越大的重要原因,如果他仅是一味地贪婪吝啬,则绝不会有人为其奔波卖命,他和珅也决不可能有日后的声势。
笼络实战:“光杆司令”当不得
和珅发达之初,只是一个凭借皇帝的一时赏识就飞黄腾达的新人,他的官职直线上升,当然可以令朝中的大员们对他刮目相看,心中产生畏惧的情绪。然而,另一方面,这也使得他在朝中没有自己的一方势力,如同根基尚浅的芦苇,禁不住风雨的侵袭,难以长久安身。所以,老狐狸和珅发迹之初,就极其注意培植自己的亲信,为此,他竟达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
古人非常懂得获得属下之心的重要xìng,正如《孙子兵法·地形篇》所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渊;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我国古代不少名将,他们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战无不胜,是因为他们对属下爱护备至,故其部下心甘情愿为之赴汤蹈火,与之同难共死。
吴起就是这样一位笼络下属的“高人”。他智谋超人,善于带兵作战。他在魏国时间最长,一共有二十七年,是他一生武功最辉煌时期。吴起先后与各诸侯国大战七十六次,其中全胜的有五十四次,其余二十二次则胜负未分,这就是说他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为魏国向四面扩张领土达上千里。他不仅在实战上做了巨大的贡献,其作战经验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曾有《吴子兵法》一书,共有四十八篇,但大部分已遗失,现只存六篇,即《图国》、《料敌》、《治兵》、《选将》、《应变》、《励士》。从这仅存的六篇看,吴起论兵法并不是就军论军,而是将治军、作战和治国、亲民、用贤等综合论述。从其语言看,可能不是吴起亲自执笔,而是他人记录他与魏文侯和武侯论兵汇集成的。
吴起很强调使士卒勇敢是取胜之关键。他在《治兵篇》回答魏武侯“军队靠什么来取得胜利”的问题时,说:“无论让他们处于安全或危险的境地,他们都团结紧密,不知疲惫勇敢作战。无论让他们打到哪里,都没有人能抵挡,这就叫做父子兵。”
吴起在《励士篇》里回答魏武侯“严刑明赏,足以胜乎”的问题时,说:“赏罚严明的事,我不能详说,虽然这很重要,但不能全靠它。发号施令人们乐于听从,出兵打仗人们乐于参战,冲锋陷阵人们乐于效死。这三点才是君主应该依靠的。”
吴起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而他所说的正是其作战实践的总结。吴起之所以每战多胜使诸侯震惊,正因他能使人们“乐于听从”、“乐于参战”、“乐于效死”。而他能使人如此,是因他能与士卒共安危,组成一支不可抵挡的“父子兵”。司马迁在他写的《吴起传》里描绘了吴起与士卒“共安危”的情况,给我们具体揭开了吴起每战多胜这个谜。
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dú疮,吴起用嘴给他吸吮疮脓。这位士兵的母亲听了不禁痛哭起来。人们很不理解,说:“你的儿子是个小兵,而将军为他吸吮疮脓,这是对你儿子的重视和关怀,为何要哭?”她说:“并不如你们所说。去年孩子的父亲长了dú疮,吴将军为他吸吮疮脓,其父疮治好后拚死参加战斗,不久就在战场上牺牲了。现在吴将军又吸吮孩子的疮脓,我不知他哪一天又要拚死在战场上,所以我才哭啊!”这位母亲从其直觉中,已认识到吴起如此爱护他的孩子,必将使他像其父一样,深感吴起的恩爱,必激发他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终将效死沙常
司马迁写的《吴起传》,是将之与孙武、孙膑合写一起的,可见他对吴起用兵评价之高,而后世人们谈古代兵法时,都首推“孙吴”。
无独有偶,《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通过读汉文书籍,懂得体恤将士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的故事。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后金为大清。他善于骑shè,喜欢读汉族的典籍,尤其是中国历代兵书。在其征战中,对将士备极关怀,注意“恩养”归附。由于关怀将士,深得将士之心,士气高昂,战斗力强;由于“恩养”归附,愿归附的日多,势力日益扩大。
有一次,他到文馆,拿达海先生所译的《武经》来读,其中有一篇说:“古代有良将,别人送给他一瓮美酒,便使人倾倒入河里,与士卒同流而饮。当然一瓮酒倒入河中,不能有什么酒味,但三军之士因主将有美酒使大家得饮,因而无限感激,乐于效死。”皇太极读了有所悟说:“读了古史这段记载,使我认识到将帅必须体恤士卒。像我国的顾三台驸马,与敌人作战,对作战而死的士卒,却用绳系其脚拖回。主将这样轻蔑士卒,那能使士卒乐于效死呢?”
正因皇太极悟出“将帅必体恤士卒”的道理,他十分关怀士卒。有一天,皇太极闲坐,他告谕群臣说:“昨天攻取永平城的副将阿山、叶臣与勇士二十四人,他们冒着pào火奋力攀登敌城,可以说是我国第一等的骁勇人。他们蒙上天保佑,个个都平安无恙,召见他们时,朕深为感动不禁悲伤,几乎忍不住要流泪,这样的勇士,应按以前的旨意办,以后攻城,不要让他们再登城,只令他们在诸贝勒、固山额真的左右,遇众对敌作战时,一起前进。如果他们要攻城,也当制止。以后有一二次率先登城立功的士卒,亦不可再令攻城,以示朕爱惜勇士之意。”
皇太极不愧是大清创业之主。他本来成长于文化落后的地区,但由于重视汉族的先进文化,在他统治期间,开文馆,翻译汉文典籍,积极学习,因而熟悉汉族古代名将用兵的事迹,并能联系实际,用之于治军作战。他因读书而悟出“将帅必体恤士卒”的意义,只不过其中的一个例子罢了。因而满洲兵能横行中国,取明而代之,就不是偶然的事了。
精通中国文化经典和满族先人事迹的老狐狸和珅,自然知道获得属下忠心的重要xìng,和珅为国泰取亲就是一例。
国泰本是一个纨绔子弟,看上去非常蠢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和珅结识了国泰。
在和珅看来,世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外表憨厚,实际上却是精明到了极点,国泰一定就是如此,所以,和珅就打算将国泰收为己用。
国泰当上总督之后,家资富有,用金钱是很难令他动心甘愿伏首帖耳尽献忠心的,况且和珅要收伏国泰,为的就是能够通过他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权力,用金钱做饵,未免有点背离他的初衷了。最后,和珅想到了可以换取国泰忠心的办法。
这还要从苏凌阿说起。苏凌阿是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六年,他考中举人,被任命为内阁中书,后来离开京城在江西广饶九南道做道台。苏凌阿嫌弃江西蛮荒之地,日思夜想要调离那里。可是,江西离京城万里之遥,要想通过他的政绩让皇帝调自己进京做大官,无疑是不可能的。苏凌阿思来想去,想出一条捷径,既然不能走皇上这条路,就只有走皇帝身边的宠臣权臣的道路了。于是,苏凌阿寻个托辞,告假回家,回到京城之后,想尽办法与和珅的弟弟和琳结jiāo,每日不惜花费银两,与和琳花天酒地,不久,就已经称兄道弟了。后来终于借和珅的儿子过生日之机,随和琳一起见到了和珅,并送上了四千两银子的贺礼。可是,这份小小的贺礼和珅根本未曾放在眼里,于是,当苏凌阿打听到和珅颇为喜爱珍奇古玩后,就把家中祖传的两盆碧玉盆景取出,透过和琳表示要献给和珅。和珅听说后,非常高兴,也顾不得架子就亲往苏凌阿府中观看。就在和珅步入大厅之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跑到和珅面前,和珅见小女孩长的粉雕玉砌一般,非常喜爱。打听之后,方知这女孩是苏凌阿的女儿,名唤纳兰。和珅手抚着女孩的头发,赞不绝口。苏凌阿当下命纳兰拜和珅为干爹。自此纳兰便经常出入于和府,和珅对她喜爱非常。
和珅正为如何收服国泰而费心时,突然想到了纳兰。于是,没过多久,在和珅的主持下,国泰与纳兰正式成亲。婚后不久,和珅就为国泰谋得泗洲城县令的职位。当然,苏凌阿也如愿以偿地离开了远离京城之地,被和珅提拔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上。
自此,国泰成为和珅的一名忠实的爪牙且深深地安chā在地方上,为朝中的和珅通报消息,聚敛财富。和珅此后的几次历险,都是因有了国泰从中穿chā安排,得以逃脱。
笼络实战:有福同享,大家发财
老狐狸的一个人生哲学就是:不能吃独食。人活在世,要学会与人分享,这样你才能逢凶化吉,因祸得福。和珅懂得要想自己发财,也要使自己周围的人有发财的机会,这样财富就会源源不断地来到他的身边。而现在很多作上司的却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太多虑了。有心的上司,都很希望他的部下来询问。部下来询问,就表示他(她)在工作上有不明之处,而上司能解答,可以减少错误,上司才放心。
如你假装什么都懂,一切事情都不想问,上司会觉得:“奇怪,这个人是不是真正了解了呢?”从而感到担心。当上司尚未叫你到他跟前,你应先自动地去问:“关于这件事,这个地方我不太了解。”或“这一点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知经理的意见如何?”上司一定会很高兴地说:“嗯,就照这样做!”或“大体上就这样好了!”对你设想不到的地方加以补充,并将不对的地方加以纠正。
说到“商量”,很多人就会联想到自身的事情。假使你有迷惑不解、苦恼的事,应尽量向上司提出,彼此商量。
如你跟他商量时,会麻烦对方,你最好还是说一声“对不起”,而后退出。而对协助过你的人,你一定要去向他报告事情的经过并道谢,这是很重要的事。若是你想给上司以建议,那么就更需要选择时机了,多数聪明的员工,在上司心情不佳时是不会建议的。
情绪有多方的变化,快乐、生气、紧张、兴奋、悲伤等等,都会影响上司的言行。在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下,以及痛苦、愤怒时,他无心听你进言。何况你说的内容是批评他的作为,他更不可能接受,反而情绪变得更恶劣,甚至怨恨你。
居高位的人物,业务方面需要决策,还有私人的烦恼。公私皆顺利时,他当然心情开朗。即使你所进之言不太中听,他也有接纳的气量。假若公司业绩下降了,他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不愿思索其他,属下进言则听不进去了。这时属下的看法如与他意见不合,或觉得刺耳,他会根本置之不理。这时的建议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到共鸣。所以,最好寻找适当的时机进言。
避免成为工作奴隶的惟一方法,是变为它的主人。同样,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自受,言行一致,处事有原则,人家自然对你不敢小视,就算上司也不例外。
假如你认为理论始终是理论,知易行难,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实行起来,十分简单,你只要把自己份内的事完成妥当,切勿“练精学懒”。着手做事以前,先弄清上司的要求与工作期望,作风务实,自然就能减少出错的机会。此外,上司在责问你时,就不必急切地为自己辩护,而应坚定地看对方,冷静对待上司的挑剔,态度不卑不亢。你将会发觉他对你越来越客气。
(6)多在他人面前称赞自己的上司。
当着上司的面直接给予夸赞,虽然也是一种“奉承”上司的方法,却很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而且,这种正面式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力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险。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公司其他部门,上司不在场时,对其适度称赞一番。这些赞美终有一天还是会传到上司耳中的。同样地,如果您说的是一些批评中伤的话,迟早也都会被泄露出去的。
一个精明能干的上司,即使在他管不到的部门内,必定也会安置一二名心腹的。自己的下属在其他部门是否受欢迎,这也是上司很在意的事情。自己的部下很得人缘,上司也会觉得自己很有光彩。如果又知道,那位部下在其他部门中不遗余力地称赞他,不用说,上司对这种部下的好感度是直线上升的。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下属和其他部门的人,尤其是其他部门的上司走得太近,这时,直属上司可能就会不高兴。人总是有猜疑心的。
第二章 和珅收服属下妙策:“恩威并用,结党营私”
老狐狸懂得,虽说上司和下属也好,主子和奴才也好,他们之间那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是永远存在的,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做上司的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去放心享受那份“高人一等”的飘飘然,不考虑与下属们的巧妙jiāo往和适时应酬。他们始终都须深谙“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兵法有云:“攻心为上”。要想当好上司,就一定要善于笼络下属人心。
老狐狸笼络术之一:“收买人心方面,敢于不惜血本”
——在培植自己的党羽方面的投资,是可以得到巨额回报的。如果一味地贪婪吝啬,则绝不会有人为你奔波卖命,你也别指望自己的事业能够“做大”。
老狐狸和珅的确贪财,但在收服属下方面和珅却不吝啬。为了培植自己的党羽,他从来不惜血本。这正是他老狐狸的本xìng。一件事情表面虽然看上去得不偿失,实际上却能为自己赢得了数不胜数的财富与时机,凭借着一些看似过重的付出,却可以收获常人难以料想的利益。这也是和珅能够将局面越做越大的重要原因,如果他仅是一味地贪婪吝啬,则绝不会有人为其奔波卖命,他和珅也决不可能有日后的声势。
笼络实战:“光杆司令”当不得
和珅发达之初,只是一个凭借皇帝的一时赏识就飞黄腾达的新人,他的官职直线上升,当然可以令朝中的大员们对他刮目相看,心中产生畏惧的情绪。然而,另一方面,这也使得他在朝中没有自己的一方势力,如同根基尚浅的芦苇,禁不住风雨的侵袭,难以长久安身。所以,老狐狸和珅发迹之初,就极其注意培植自己的亲信,为此,他竟达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
古人非常懂得获得属下之心的重要xìng,正如《孙子兵法·地形篇》所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渊;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我国古代不少名将,他们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战无不胜,是因为他们对属下爱护备至,故其部下心甘情愿为之赴汤蹈火,与之同难共死。
吴起就是这样一位笼络下属的“高人”。他智谋超人,善于带兵作战。他在魏国时间最长,一共有二十七年,是他一生武功最辉煌时期。吴起先后与各诸侯国大战七十六次,其中全胜的有五十四次,其余二十二次则胜负未分,这就是说他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为魏国向四面扩张领土达上千里。他不仅在实战上做了巨大的贡献,其作战经验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曾有《吴子兵法》一书,共有四十八篇,但大部分已遗失,现只存六篇,即《图国》、《料敌》、《治兵》、《选将》、《应变》、《励士》。从这仅存的六篇看,吴起论兵法并不是就军论军,而是将治军、作战和治国、亲民、用贤等综合论述。从其语言看,可能不是吴起亲自执笔,而是他人记录他与魏文侯和武侯论兵汇集成的。
吴起很强调使士卒勇敢是取胜之关键。他在《治兵篇》回答魏武侯“军队靠什么来取得胜利”的问题时,说:“无论让他们处于安全或危险的境地,他们都团结紧密,不知疲惫勇敢作战。无论让他们打到哪里,都没有人能抵挡,这就叫做父子兵。”
吴起在《励士篇》里回答魏武侯“严刑明赏,足以胜乎”的问题时,说:“赏罚严明的事,我不能详说,虽然这很重要,但不能全靠它。发号施令人们乐于听从,出兵打仗人们乐于参战,冲锋陷阵人们乐于效死。这三点才是君主应该依靠的。”
吴起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而他所说的正是其作战实践的总结。吴起之所以每战多胜使诸侯震惊,正因他能使人们“乐于听从”、“乐于参战”、“乐于效死”。而他能使人如此,是因他能与士卒共安危,组成一支不可抵挡的“父子兵”。司马迁在他写的《吴起传》里描绘了吴起与士卒“共安危”的情况,给我们具体揭开了吴起每战多胜这个谜。
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dú疮,吴起用嘴给他吸吮疮脓。这位士兵的母亲听了不禁痛哭起来。人们很不理解,说:“你的儿子是个小兵,而将军为他吸吮疮脓,这是对你儿子的重视和关怀,为何要哭?”她说:“并不如你们所说。去年孩子的父亲长了dú疮,吴将军为他吸吮疮脓,其父疮治好后拚死参加战斗,不久就在战场上牺牲了。现在吴将军又吸吮孩子的疮脓,我不知他哪一天又要拚死在战场上,所以我才哭啊!”这位母亲从其直觉中,已认识到吴起如此爱护他的孩子,必将使他像其父一样,深感吴起的恩爱,必激发他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终将效死沙常
司马迁写的《吴起传》,是将之与孙武、孙膑合写一起的,可见他对吴起用兵评价之高,而后世人们谈古代兵法时,都首推“孙吴”。
无独有偶,《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通过读汉文书籍,懂得体恤将士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的故事。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后金为大清。他善于骑shè,喜欢读汉族的典籍,尤其是中国历代兵书。在其征战中,对将士备极关怀,注意“恩养”归附。由于关怀将士,深得将士之心,士气高昂,战斗力强;由于“恩养”归附,愿归附的日多,势力日益扩大。
有一次,他到文馆,拿达海先生所译的《武经》来读,其中有一篇说:“古代有良将,别人送给他一瓮美酒,便使人倾倒入河里,与士卒同流而饮。当然一瓮酒倒入河中,不能有什么酒味,但三军之士因主将有美酒使大家得饮,因而无限感激,乐于效死。”皇太极读了有所悟说:“读了古史这段记载,使我认识到将帅必须体恤士卒。像我国的顾三台驸马,与敌人作战,对作战而死的士卒,却用绳系其脚拖回。主将这样轻蔑士卒,那能使士卒乐于效死呢?”
正因皇太极悟出“将帅必体恤士卒”的道理,他十分关怀士卒。有一天,皇太极闲坐,他告谕群臣说:“昨天攻取永平城的副将阿山、叶臣与勇士二十四人,他们冒着pào火奋力攀登敌城,可以说是我国第一等的骁勇人。他们蒙上天保佑,个个都平安无恙,召见他们时,朕深为感动不禁悲伤,几乎忍不住要流泪,这样的勇士,应按以前的旨意办,以后攻城,不要让他们再登城,只令他们在诸贝勒、固山额真的左右,遇众对敌作战时,一起前进。如果他们要攻城,也当制止。以后有一二次率先登城立功的士卒,亦不可再令攻城,以示朕爱惜勇士之意。”
皇太极不愧是大清创业之主。他本来成长于文化落后的地区,但由于重视汉族的先进文化,在他统治期间,开文馆,翻译汉文典籍,积极学习,因而熟悉汉族古代名将用兵的事迹,并能联系实际,用之于治军作战。他因读书而悟出“将帅必体恤士卒”的意义,只不过其中的一个例子罢了。因而满洲兵能横行中国,取明而代之,就不是偶然的事了。
精通中国文化经典和满族先人事迹的老狐狸和珅,自然知道获得属下忠心的重要xìng,和珅为国泰取亲就是一例。
国泰本是一个纨绔子弟,看上去非常蠢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和珅结识了国泰。
在和珅看来,世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外表憨厚,实际上却是精明到了极点,国泰一定就是如此,所以,和珅就打算将国泰收为己用。
国泰当上总督之后,家资富有,用金钱是很难令他动心甘愿伏首帖耳尽献忠心的,况且和珅要收伏国泰,为的就是能够通过他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权力,用金钱做饵,未免有点背离他的初衷了。最后,和珅想到了可以换取国泰忠心的办法。
这还要从苏凌阿说起。苏凌阿是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六年,他考中举人,被任命为内阁中书,后来离开京城在江西广饶九南道做道台。苏凌阿嫌弃江西蛮荒之地,日思夜想要调离那里。可是,江西离京城万里之遥,要想通过他的政绩让皇帝调自己进京做大官,无疑是不可能的。苏凌阿思来想去,想出一条捷径,既然不能走皇上这条路,就只有走皇帝身边的宠臣权臣的道路了。于是,苏凌阿寻个托辞,告假回家,回到京城之后,想尽办法与和珅的弟弟和琳结jiāo,每日不惜花费银两,与和琳花天酒地,不久,就已经称兄道弟了。后来终于借和珅的儿子过生日之机,随和琳一起见到了和珅,并送上了四千两银子的贺礼。可是,这份小小的贺礼和珅根本未曾放在眼里,于是,当苏凌阿打听到和珅颇为喜爱珍奇古玩后,就把家中祖传的两盆碧玉盆景取出,透过和琳表示要献给和珅。和珅听说后,非常高兴,也顾不得架子就亲往苏凌阿府中观看。就在和珅步入大厅之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跑到和珅面前,和珅见小女孩长的粉雕玉砌一般,非常喜爱。打听之后,方知这女孩是苏凌阿的女儿,名唤纳兰。和珅手抚着女孩的头发,赞不绝口。苏凌阿当下命纳兰拜和珅为干爹。自此纳兰便经常出入于和府,和珅对她喜爱非常。
和珅正为如何收服国泰而费心时,突然想到了纳兰。于是,没过多久,在和珅的主持下,国泰与纳兰正式成亲。婚后不久,和珅就为国泰谋得泗洲城县令的职位。当然,苏凌阿也如愿以偿地离开了远离京城之地,被和珅提拔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上。
自此,国泰成为和珅的一名忠实的爪牙且深深地安chā在地方上,为朝中的和珅通报消息,聚敛财富。和珅此后的几次历险,都是因有了国泰从中穿chā安排,得以逃脱。
笼络实战:有福同享,大家发财
老狐狸的一个人生哲学就是:不能吃独食。人活在世,要学会与人分享,这样你才能逢凶化吉,因祸得福。和珅懂得要想自己发财,也要使自己周围的人有发财的机会,这样财富就会源源不断地来到他的身边。而现在很多作上司的却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