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衰成败。
技巧三:榨出下属身上的“油水”
上司笼络下属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有目的的,归根到底还是想让下属为自己卖命,所以笼络是对待下属的第一步,下属一旦归心,就要在如何利用上下功夫。而要利用好下属,仅仅放手还不行,为了更好是运用下属,逼着其为自己出力,必须同时运用“挤”、“压”和“骗”等多手。
(1)获取渔人之利。
作为上司,如何调解下属之间发生的纠纷,实在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公事变成私人恩怨,恐怕日后在工作中就会成为难解开的结。中国历代官场都流行窝里斗的恶习,同事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如果掌权者能够巧妙地加以利用和cāo纵,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能够控制住局势的掌权者,总是善于在派系林立、派系纷争的局面中寻求平衡。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一个精于此道的高手,华盛顿在组阁时,一方面让起草过《独立宣言》、精通国际关系、深受国民敬慕的杰斐逊任国务卿,同时又让具有卓越的法律、行政才能的汉密尔顿任财政部长。但是,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却像是“一根木桩上的两头驴子”,相互使蹄子踹对方。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分别代表了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由于双方利益不同,在制定政策时分歧迭出。华盛顿的办法是:在对立与不和中寻求“中间通道”。用他们两人目标的相同点来消除他们手段上的差异,同时又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而他们又都想获得总统的支持。就这样,华盛顿就是这样把两个第一流的人物团结在他的身边,始终把内阁维持在一个统一体中而不至于破裂,同时,使内阁的力量始终不减第一流水平。
(2)喜新不厌旧。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之初,往往忙于安chā亲信,排除异己,以便稳住自己的官位。然而,事实上,新官上任之初,马上启用新人,乃是新官的大忌。要留装老臣”,充分利用其对情况熟悉的优势为己服务。
魏武侯继位登基之初,一天领群臣乘船观光。武侯对吴起说:“多么雄伟壮丽的河山啊!这个天然的屏障真是魏国的至宝!”吴起反驳说:“国宝不在地形,而在国君之德,从前夏桀、商纣都拥有天然的屏障,但是不得人心,终于会变成敌人”。武侯觉得吴起说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对他颇为信任。但后来提拔宰相时,用的却是田文而不是吴起。
吴起觉得很意外,心里不服,找到田文论理:“就一个将领而言,你我谁能提高士气,让部属赴汤蹈火,令敌军心惊胆颤,丝毫不给敌人攻击的空隙?”田文回答说:“这当然要数将军你了!”
“谁能统率百官,让军民臣服,国库充裕呢?”
“本官也不能敌过将军!”
“谁又能坚守要地,让秦军打消攻打魏国的念头?让赵、韩投降臣服呢?”
“这当然是将军你的功劳,本官是望尘莫及的!”
吴起越说越起劲:“这三点丞相都比不上我,为什么丞相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呢?”
田文说:“国君才刚刚即位,国内局势动dàng不已,大臣未必心服,官吏还不能全部信赖,这个时候谁最合适担任宰相职务呢?站在国君的立场来说,应该如何选择呢?”
吴起这才明白武侯不用自己的心思,自己的资格,的确不如田文“老”埃
(3)用能人不用完人。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领导能够“知人善任”,在用人时,发挥他的特长,避免他的短处,做到人尽其才。如果一个人因为有缺点而不任用,那么,不仅这是自己的损失,有时还会带来威胁。尤其在人才竞争的时代,放走了一个英才,就等于为对手增加了一分力量。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领导只盯着下属的缺点,死死抓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那么就只能无人可用了。其实,下属有“小辫子”cāo在你手时若能委以重任,他便会知恩图报,这样更便于cāo纵利用。
汉代政治家贾谊说:“大人物都不拘细节,从而才能成就大事业。”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些“鸡鸣狗盗”之徒。然而这些流氓无赖都有一技之长,大可运筹帷幄,小可危难救人,而一些真正的君子,充其量只是一种榜样和号召,实际办事能力往往较差。
知人善用是一种领导艺术。古人知道用人不求全责备,论大功不寻小过的道理。刘邦本人是个无赖,他所用的人大都是负有恶名,但都有一技之长,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无往而不胜。刘邦用人只求独当一面而不要求文武齐备,这就是刘邦能得天下的原因吧。
凡是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放旷,狂做不羁,“自古才子多风流”。所以用人之道,贵在不拘一格,用我所用不计其他,才能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效用。
(4)羊圈里不能养老虎。
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清楚自己的政权是怎么来的,因而,皇位安稳之后,都要对开国功臣、重臣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以防尾大不掉,将来危及自己的位子。各人有各人的处理方法,如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是“大棒政策”,“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赶尽杀绝;宋太祖赵匡胤则是用“杯酒释兵权”的怀柔之计,鼓励老友功臣去做酒色之徒,开纵酒行乐国风之先河。
很多人都替这些功臣鸣不平,其实,就皇帝这边来说,有的是惟恐部下“功高震主”,抢他的光芒;有的则是为了保持“天下是我打的”绝对成就感,更有的认为“利用”完了,再也不需这批当年共打天下的“战友”了,所以要杀“功臣”。
说老实话,有时候“功臣”还不得不杀,因为有些功臣在立下“战功”之后,会认为自己的功劳天大地大,其嚣张跋扈反而成为影响大局的危险因素,杀了他,反而可以安定大局。所以,在某种情况下,留“功臣”,就好比把老虎养在羊圈里,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杀功臣”这件事并不见得都应受到责备。
在历史上,诸如此类的故事并不罕见。每个政权的建立,几乎无不依靠文臣武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功臣往往成为权臣。中国历史上,功臣权臣夺取皇权,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或黄袍加身的例子并不罕见。因此,历代开国皇帝总是在政权到手天下稳定之时,视功臣为最大威胁,或者千方百计剥夺收回其手中的权力,或者干脆将他们从ròu体上根本消灭。这对于现在一些聪明的用人者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5)小糊涂大精明。
俗话说:水清无鱼,人清无友。乍听起来,似乎太“世故”了,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坏在“认真”二字上。有些人对别人要求得过于严格以至近于苛刻,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一尘不染,事事随心,不允许有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设想。
一旦发现这种问题,他们就怒气冲天,大动肝火,怨天尤人,有一种势不两立的架式。尤其是知识分子,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过于清高。总觉得世界之上,众人皆浊,惟我独清,众人皆醉,惟我独醒。用这种天真的眼光去看社会,许多人往往会变得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我们说“水至清则无鱼”,主要强调的是做人做事做官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清,而是“至清”。所谓“至清”者,一点杂质全都没有,这岂不是异想天开?然而,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反不糊涂,特别注意小事,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尺去描写。于是,在他们眼里,社会总是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尔虞我诈。普天之下,可以与言者,也就只有“我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病态。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并不是认为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应当过于认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xìng的是非问题,切不可也随便套用这一原则。
第三章 和珅整治同僚手腕:“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老狐狸毕竟是少数派,他们知道在自己的周围有大量“天敌”存在,这些“天敌”无不yù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天敌”能否得逞并不取决于他们,而取决于老狐狸。由于老狐狸与他们相斗不仅用“力”,更加用“智”,而且老狐狸们行事没有条条框框限制,比如,他们可以当众去拥抱自己的敌人,而转身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向对手发难。因此,老狐狸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
老狐狸倾轧术之一:“大打出手,树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威严”
——fù人之仁是一个人生存的负担,甚至是致命伤,它会使意志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动摇,使你在人生的角力中未战先败。
有一则这样的寓言: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农场,想扑杀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非常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猎狗听了它的这些话语,看了它的眼泪,非常感动与不忍,便放了这匹狼,想不到这匹狼在猎犬回转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因此,必须看到同僚倾轧是你死我活的,绝不能有“fù人之仁”。“fù人之仁”只能成为老狐狸生存的负担,甚至是致命伤!
倾轧实战:大权在握是整治同僚的基础
在老狐狸和珅看来,同僚中和自己作对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死硬分子”,对这种人只有打击;但大多数人只是一些“墙头草”,只要使他们明白自己才是斗争的最后胜利者,这些人自然就会投靠到自己的阵营中。但是,无论是对付这两种人中的那一种,自己都必须拥有实力。实力是整治和利用对手的前提条件。自己所拥有的权势是对对手最大的威慑。换言之,对手的最大心愿就是看到自己垮台,前程尽毁,因此,自己越能巩固自己的权力,对手的心愿就越难以达成。
和珅从乾隆四十年开始被乾隆皇帝赏识后,他极尽谄媚取宠之能事,连吹带拍,赢得了乾隆的欢心和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权力不断增大,到了乾隆末年、嘉庆初年,便成为首辅大臣。
由于和珅一贯“善体圣心”,经常出纳帝命,实际上成了乾隆的代言人。他身兼数职,集军政、行政、财政和文化教育大权于一身,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行政方面,正如嘉庆所说:“和珅揽权专政……盖由和珅以军机大臣兼御前大臣,事权过重,内外官员,畏其声势,不敢违拗。”和珅利用职权控制着国家的许多要害部门,在行政上具有很大权力,他掌握着官员的诠选,并拥有推荐和直接用人的权力。这样,使许多人投靠在他的门下,畏其yín威,不敢与之抗衡。
在财政方面,和珅秉政20多年,长期掌管着户部事务,他又与其子丰绅殷德相继担任崇文门税务监督。同时他还掌管着内务府三库(即银库、绸缎库和颜料库)以及内务府、圆明园、茶膳房、造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御yào房等与财政有关的部门。这就意味着他掌管着国家的田赋、税收、漕运和盐政等事务,也就是主管国库的收支,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同时,他还负责宫内各种物件的修造、配置;宫殿、园林的修葺,这实际上也就控制了工部所负责的事务。这样他就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都集中在自己手里了。
在文化教育方面,和珅通过担任许多官书的正总裁、经筵讲官、教习庶吉士、殿试读卷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和日讲起居注官等职务的方便,控制书籍的出版与查禁及考试、诠选和教育等一切事务,实际上又控制了礼部所掌管的事务。
在军事方面,他除了担任正蓝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镶蓝旗的副都统、都统及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外,也曾兼任过兵部尚书,并曾率兵镇压过甘肃回民起义。此外他长期兼任步军统领即京师九门提督一职。他还负责着建锐营和火器营的事务,这样他就控制了皇家的精锐部队和火器制造。
军机处是清政府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是国家的神经中枢,又是皇帝亲自控制的部门,它远比内阁重要。和珅多年来把持着军机处的实际大权。
和珅集大权于一身,是他与同僚进行倾轧的前提。
倾轧实战:提早布局,使自己处于最有利的位置
兵法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精通人生战场规则的老狐狸们自然懂得使自己先处于斗争有利地位的道理。老狐狸和珅知道随着自己的权力越来越大,对手也同样会越来越多,这些人会利用各种手段打击自己。因此,他必须防患于未然,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创造一个与对手斗争的有利态势。于是,和珅在他当政的20多年中,在乾隆的承允下,对清朝前期所制定的所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成法均做了一系列更张,这些更张自然是有利于他自己的。
例如,政治方面,和珅利用大学士、军机大臣的职务,以乾隆皇帝作为后台,先后对内阁、六部以及军机处等衙门进行了改造,并对一些成例进行更张。正如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洪亮吉所说:“十余年来,其更变祖宗成例,汲引一己私人,犹未尝平心讨论。内阁、六部各衙门,何为国家之成法,何为和珅所更张,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技巧三:榨出下属身上的“油水”
上司笼络下属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有目的的,归根到底还是想让下属为自己卖命,所以笼络是对待下属的第一步,下属一旦归心,就要在如何利用上下功夫。而要利用好下属,仅仅放手还不行,为了更好是运用下属,逼着其为自己出力,必须同时运用“挤”、“压”和“骗”等多手。
(1)获取渔人之利。
作为上司,如何调解下属之间发生的纠纷,实在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公事变成私人恩怨,恐怕日后在工作中就会成为难解开的结。中国历代官场都流行窝里斗的恶习,同事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明争暗斗。如果掌权者能够巧妙地加以利用和cāo纵,便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能够控制住局势的掌权者,总是善于在派系林立、派系纷争的局面中寻求平衡。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一个精于此道的高手,华盛顿在组阁时,一方面让起草过《独立宣言》、精通国际关系、深受国民敬慕的杰斐逊任国务卿,同时又让具有卓越的法律、行政才能的汉密尔顿任财政部长。但是,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却像是“一根木桩上的两头驴子”,相互使蹄子踹对方。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分别代表了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由于双方利益不同,在制定政策时分歧迭出。华盛顿的办法是:在对立与不和中寻求“中间通道”。用他们两人目标的相同点来消除他们手段上的差异,同时又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而他们又都想获得总统的支持。就这样,华盛顿就是这样把两个第一流的人物团结在他的身边,始终把内阁维持在一个统一体中而不至于破裂,同时,使内阁的力量始终不减第一流水平。
(2)喜新不厌旧。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上任之初,往往忙于安chā亲信,排除异己,以便稳住自己的官位。然而,事实上,新官上任之初,马上启用新人,乃是新官的大忌。要留装老臣”,充分利用其对情况熟悉的优势为己服务。
魏武侯继位登基之初,一天领群臣乘船观光。武侯对吴起说:“多么雄伟壮丽的河山啊!这个天然的屏障真是魏国的至宝!”吴起反驳说:“国宝不在地形,而在国君之德,从前夏桀、商纣都拥有天然的屏障,但是不得人心,终于会变成敌人”。武侯觉得吴起说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对他颇为信任。但后来提拔宰相时,用的却是田文而不是吴起。
吴起觉得很意外,心里不服,找到田文论理:“就一个将领而言,你我谁能提高士气,让部属赴汤蹈火,令敌军心惊胆颤,丝毫不给敌人攻击的空隙?”田文回答说:“这当然要数将军你了!”
“谁能统率百官,让军民臣服,国库充裕呢?”
“本官也不能敌过将军!”
“谁又能坚守要地,让秦军打消攻打魏国的念头?让赵、韩投降臣服呢?”
“这当然是将军你的功劳,本官是望尘莫及的!”
吴起越说越起劲:“这三点丞相都比不上我,为什么丞相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呢?”
田文说:“国君才刚刚即位,国内局势动dàng不已,大臣未必心服,官吏还不能全部信赖,这个时候谁最合适担任宰相职务呢?站在国君的立场来说,应该如何选择呢?”
吴起这才明白武侯不用自己的心思,自己的资格,的确不如田文“老”埃
(3)用能人不用完人。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领导能够“知人善任”,在用人时,发挥他的特长,避免他的短处,做到人尽其才。如果一个人因为有缺点而不任用,那么,不仅这是自己的损失,有时还会带来威胁。尤其在人才竞争的时代,放走了一个英才,就等于为对手增加了一分力量。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领导只盯着下属的缺点,死死抓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那么就只能无人可用了。其实,下属有“小辫子”cāo在你手时若能委以重任,他便会知恩图报,这样更便于cāo纵利用。
汉代政治家贾谊说:“大人物都不拘细节,从而才能成就大事业。”孟尝君的门客中有些“鸡鸣狗盗”之徒。然而这些流氓无赖都有一技之长,大可运筹帷幄,小可危难救人,而一些真正的君子,充其量只是一种榜样和号召,实际办事能力往往较差。
知人善用是一种领导艺术。古人知道用人不求全责备,论大功不寻小过的道理。刘邦本人是个无赖,他所用的人大都是负有恶名,但都有一技之长,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无往而不胜。刘邦用人只求独当一面而不要求文武齐备,这就是刘邦能得天下的原因吧。
凡是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放旷,狂做不羁,“自古才子多风流”。所以用人之道,贵在不拘一格,用我所用不计其他,才能人尽其才,发挥最大的效用。
(4)羊圈里不能养老虎。
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清楚自己的政权是怎么来的,因而,皇位安稳之后,都要对开国功臣、重臣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以防尾大不掉,将来危及自己的位子。各人有各人的处理方法,如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是“大棒政策”,“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赶尽杀绝;宋太祖赵匡胤则是用“杯酒释兵权”的怀柔之计,鼓励老友功臣去做酒色之徒,开纵酒行乐国风之先河。
很多人都替这些功臣鸣不平,其实,就皇帝这边来说,有的是惟恐部下“功高震主”,抢他的光芒;有的则是为了保持“天下是我打的”绝对成就感,更有的认为“利用”完了,再也不需这批当年共打天下的“战友”了,所以要杀“功臣”。
说老实话,有时候“功臣”还不得不杀,因为有些功臣在立下“战功”之后,会认为自己的功劳天大地大,其嚣张跋扈反而成为影响大局的危险因素,杀了他,反而可以安定大局。所以,在某种情况下,留“功臣”,就好比把老虎养在羊圈里,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杀功臣”这件事并不见得都应受到责备。
在历史上,诸如此类的故事并不罕见。每个政权的建立,几乎无不依靠文臣武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功臣往往成为权臣。中国历史上,功臣权臣夺取皇权,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或黄袍加身的例子并不罕见。因此,历代开国皇帝总是在政权到手天下稳定之时,视功臣为最大威胁,或者千方百计剥夺收回其手中的权力,或者干脆将他们从ròu体上根本消灭。这对于现在一些聪明的用人者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5)小糊涂大精明。
俗话说:水清无鱼,人清无友。乍听起来,似乎太“世故”了,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坏在“认真”二字上。有些人对别人要求得过于严格以至近于苛刻,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一尘不染,事事随心,不允许有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设想。
一旦发现这种问题,他们就怒气冲天,大动肝火,怨天尤人,有一种势不两立的架式。尤其是知识分子,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过于清高。总觉得世界之上,众人皆浊,惟我独清,众人皆醉,惟我独醒。用这种天真的眼光去看社会,许多人往往会变得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我们说“水至清则无鱼”,主要强调的是做人做事做官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清,而是“至清”。所谓“至清”者,一点杂质全都没有,这岂不是异想天开?然而,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反不糊涂,特别注意小事,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尺去描写。于是,在他们眼里,社会总是一团漆黑,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尔虞我诈。普天之下,可以与言者,也就只有“我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病态。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并不是认为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应当过于认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xìng的是非问题,切不可也随便套用这一原则。
第三章 和珅整治同僚手腕:“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老狐狸毕竟是少数派,他们知道在自己的周围有大量“天敌”存在,这些“天敌”无不yù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但通常情况下,这些“天敌”能否得逞并不取决于他们,而取决于老狐狸。由于老狐狸与他们相斗不仅用“力”,更加用“智”,而且老狐狸们行事没有条条框框限制,比如,他们可以当众去拥抱自己的敌人,而转身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向对手发难。因此,老狐狸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
老狐狸倾轧术之一:“大打出手,树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威严”
——fù人之仁是一个人生存的负担,甚至是致命伤,它会使意志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动摇,使你在人生的角力中未战先败。
有一则这样的寓言:一匹狼跑到牧羊人的农场,想扑杀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非常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猎狗听了它的这些话语,看了它的眼泪,非常感动与不忍,便放了这匹狼,想不到这匹狼在猎犬回转身的时候,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因此,必须看到同僚倾轧是你死我活的,绝不能有“fù人之仁”。“fù人之仁”只能成为老狐狸生存的负担,甚至是致命伤!
倾轧实战:大权在握是整治同僚的基础
在老狐狸和珅看来,同僚中和自己作对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死硬分子”,对这种人只有打击;但大多数人只是一些“墙头草”,只要使他们明白自己才是斗争的最后胜利者,这些人自然就会投靠到自己的阵营中。但是,无论是对付这两种人中的那一种,自己都必须拥有实力。实力是整治和利用对手的前提条件。自己所拥有的权势是对对手最大的威慑。换言之,对手的最大心愿就是看到自己垮台,前程尽毁,因此,自己越能巩固自己的权力,对手的心愿就越难以达成。
和珅从乾隆四十年开始被乾隆皇帝赏识后,他极尽谄媚取宠之能事,连吹带拍,赢得了乾隆的欢心和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权力不断增大,到了乾隆末年、嘉庆初年,便成为首辅大臣。
由于和珅一贯“善体圣心”,经常出纳帝命,实际上成了乾隆的代言人。他身兼数职,集军政、行政、财政和文化教育大权于一身,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行政方面,正如嘉庆所说:“和珅揽权专政……盖由和珅以军机大臣兼御前大臣,事权过重,内外官员,畏其声势,不敢违拗。”和珅利用职权控制着国家的许多要害部门,在行政上具有很大权力,他掌握着官员的诠选,并拥有推荐和直接用人的权力。这样,使许多人投靠在他的门下,畏其yín威,不敢与之抗衡。
在财政方面,和珅秉政20多年,长期掌管着户部事务,他又与其子丰绅殷德相继担任崇文门税务监督。同时他还掌管着内务府三库(即银库、绸缎库和颜料库)以及内务府、圆明园、茶膳房、造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御yào房等与财政有关的部门。这就意味着他掌管着国家的田赋、税收、漕运和盐政等事务,也就是主管国库的收支,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同时,他还负责宫内各种物件的修造、配置;宫殿、园林的修葺,这实际上也就控制了工部所负责的事务。这样他就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都集中在自己手里了。
在文化教育方面,和珅通过担任许多官书的正总裁、经筵讲官、教习庶吉士、殿试读卷官、翰林院掌院学士和日讲起居注官等职务的方便,控制书籍的出版与查禁及考试、诠选和教育等一切事务,实际上又控制了礼部所掌管的事务。
在军事方面,他除了担任正蓝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镶蓝旗的副都统、都统及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外,也曾兼任过兵部尚书,并曾率兵镇压过甘肃回民起义。此外他长期兼任步军统领即京师九门提督一职。他还负责着建锐营和火器营的事务,这样他就控制了皇家的精锐部队和火器制造。
军机处是清政府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是国家的神经中枢,又是皇帝亲自控制的部门,它远比内阁重要。和珅多年来把持着军机处的实际大权。
和珅集大权于一身,是他与同僚进行倾轧的前提。
倾轧实战:提早布局,使自己处于最有利的位置
兵法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精通人生战场规则的老狐狸们自然懂得使自己先处于斗争有利地位的道理。老狐狸和珅知道随着自己的权力越来越大,对手也同样会越来越多,这些人会利用各种手段打击自己。因此,他必须防患于未然,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创造一个与对手斗争的有利态势。于是,和珅在他当政的20多年中,在乾隆的承允下,对清朝前期所制定的所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成法均做了一系列更张,这些更张自然是有利于他自己的。
例如,政治方面,和珅利用大学士、军机大臣的职务,以乾隆皇帝作为后台,先后对内阁、六部以及军机处等衙门进行了改造,并对一些成例进行更张。正如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洪亮吉所说:“十余年来,其更变祖宗成例,汲引一己私人,犹未尝平心讨论。内阁、六部各衙门,何为国家之成法,何为和珅所更张,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