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和珅:二号人物最新章节 > 和珅:二号人物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4 章

  更加得到乾隆皇帝的信赖,不断步步高升不说,转眼之间就当上了工部尚书,而且还深得福康安的信任。

  和琳为什么能够得到福康安的信任呢?

  原因之一是和琳独立的处世方式。和琳是一个xìng情中人,在与福康安的共事中,他不但能不断化解福康安心中的怨恨,让福康安认为“有其兄未必有其弟”;而且两人在长期的征战中,不仅配合非常默契,而且甚至默契到彼此称兄道弟的地步。

  原因之二是福康安也对和珅、和琳兄弟二人有所顾忌。还是前面那句话,毕竟这个满清朝第二大贪官福长安是自己的亲弟弟啊!

  第二件事,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

  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贵州、湖南bào发由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吴半生(本名吴天半)等人领导的苗民起义。起义的苗民提出了“逐客民(指满、汉族地主和官吏)、收复地”的口号,以“穷苦人跟我走,大户官吏我不饶”为号召,各地苗、汉、土家族人民奋起响应,起义势力很快发展到黔东北、湘西及川东三省接壤的广大地区。同年二三月间,清政府调遣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湖广总督福宁率领七省兵力十余万人,分路镇压。起义军以“敌有万兵,我有万山,其来我去,其去我来”的战术,四处出击。

  此时的和琳正从西藏凯旋而归,在路过邛州时,得知义军已经攻打到秀山,和琳不顾风尘仆仆,马上投入战场,击败义军;又与福康安通力合作,连下义军七十余寨。不仅如此,和琳还身先士卒,率军生擒义军领袖吴半生。乾隆皇帝又因此加封和琳为太子太保。

  将星陨落之后

  就在这时,嘉庆元年(1796年),主帅大将军福康安积劳成疾,在军中病逝。和珅与弟弟心意相通,向此时已经是太上皇的乾隆皇帝启奏,允和琳暂代军务。乾隆太上皇当即下令和琳督办军务。而和琳也是愈战愈勇,迅速生俘义军领袖石三保。

  此时的和珅、和琳兄弟二人一边把握朝政,一边控制军权,一将一相,一文一武,真是威风了得呀。

  可惜好景不长,没承想,仅仅过了三个月后,和珅、和琳兄弟二人的黄粱美梦就变成了泡影。为什么呢?因为和琳在当年围攻平陇的战役中,由于受瘴气而染病身亡,当时年仅44岁。

  和珅听闻此事,伤心万分,作了《悼亡诗》十五首来悼念胞弟。和珅在诗序中写道:“言不成声,泪随笔落,聊以当歌。”我们这里引用其中的两首:

  其一:

  看汝chéng rén瞻汝贫,子婚女嫁任劳顿。

  如何又为营丧葬,谁是将来送我人。

  其二:

  同胞较我三年少,幼共诗书长共居。

  宦海分飞五载别,至今音问藉鸣鱼。

  乾隆太上皇得知和琳染病身亡,命将和琳晋赠一等公爵,准许后代世袭;并且准许和琳家建专祠祭奠,谥忠壮,赐祭葬,命将其牌位放在太庙由国家按时祭祀。

  和琳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在为人处世方面,与和珅相比,和琳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第一,相对而言,和琳是武将,作为武将的和琳,脾气更加耿直一些——在这方面,连乾隆皇帝都是认可的;而和珅是文臣,作为文臣的和珅,更加巧舌如簧一些,精于算计——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害人终害己,反误了卿卿xìng命。

  第二,和琳比较正直而不贪婪,可以说是基本做到了“武将不爱钱”;而和珅据说不但很卑鄙,而且很贪婪,可以说,他完全没有做到“文臣不爱权”,称他是当时的“天下第一贪”,倒是绰绰有余的了。

  除此以外,和珅的卑鄙、巧舌如簧且精于算计有助于为和琳的迅速升迁扫清道路上的障碍。和珅可以迅速地除掉和琳身边的异己者;和琳的耿直、正直而不贪婪又有助于延长和珅的xìng命。有了和琳,和珅少了很多真正的对头,毕竟连福康安这样的人都认为“有其兄未必有其弟”嘛,都自始至终没有弹劾和珅嘛。

  和琳有一个儿子,叫丰绅宜锦。和琳死后,其子丰绅宜锦世袭一等公爵的职位。但是在1799年和珅被嘉庆皇帝处死之后,丰绅宜锦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嘉庆皇帝命将和琳的牌位撤出太庙;毁掉和琳家专为和琳建立的祠堂;剥夺和琳的儿子丰绅宜锦的公爵职位,仍旧改为世袭三等轻车都尉之职。

  和琳还有两个女儿,其长女早在和琳死前就嫁给了乾隆皇帝的第六子质庄亲王永瑢(1744~1790年)的第五子(也就是乾隆皇帝的孙子)多罗质恪郡王绵庆(1779~1804年)。当时和琳征战在外,婚事是和珅帮着cāo办的。和珅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自己的家人祖祖辈辈都多多地与皇室联姻,以此来确保自己开创的“钮祜禄氏”家族的基业能够百年牢固。和琳的小女儿,正史上没有太多记载。

  和珅就是忘记了中国的两句古话,一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1799年,和珅被嘉庆皇帝处死,他的家人也受到了一些影响,长期抑郁不得志。

  和珅的兄弟和琳一家人,除了和琳本人先于和珅病逝而没有受到和珅被诛案的冲击之外,其他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呀。

  第八章 潜伏在大清朝

  选择朋友的四项基本原则

  我们有的读者经常看一些各种戏说的影视剧作品。在关于和珅的影视剧作品中,王刚主演的和珅,虽然滑稽,但是给我们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可是,在《乾隆王朝》中,由陈锐主演的和珅却是一个悲剧形象,他铁面无私,一心为国、为民、为皇帝着想,完全是一个清官形象。两个不同的人主演的剧作中的和珅完全不同,哪一个才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呢?

  王刚主演的影视剧作品很明显走的是戏说的路子。从他主演的影视剧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乾隆朝,真正敢于与和珅斗智斗勇的正直大臣实在是太少了,好像只有刘墉、纪晓岚、王杰、董诰、海升等极少数的人。还有很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中的主人公王尔烈,也是从侧面与和珅斗智斗勇的正直大臣。而其他的绝大多数的大臣呢?他们或者是和珅的帮凶,助纣为虐;或者是骑墙派,态度模棱两可。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真实的吗?≮更多好书请访问Zei8.com 贼吧电子书≯

  刘墉、纪晓岚、王杰、董诰、海升、王尔烈等人是否真正与和珅斗智斗勇过,我们先暂且放在一边不提。但是最起码有一点,这些影视剧作品所反映的现象却是真实可信的,是符合平常我们所说的正史的记载的:第一,在乾隆朝,和珅是个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贪官;第二,在当时,真正敢于与和珅斗智斗勇的正直大臣不但真的很少,而且很难成功;第三,在当时,和珅的亲信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或助纣为虐,或与和珅沆瀣一气,共同打击与和珅作对的人,并扩大和珅亲信的队伍。

  《乾隆王朝》这部作品很明显走的是正说的路子。但是,在我看来,它似乎离我们所说的正史太遥远了,遥远到了令我非常吃惊的地步。当然,这部作品的编剧如此正面刻画和珅,把和珅刻画成为一个悲剧形象,刻画成为一个铁面无私、一心为国的清官形象,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可言。毕竟,历史,尤其是正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嘉庆皇帝讨厌和珅,这是历史事实,而和珅最终被嘉庆皇帝赐死,这也明确无误地记载在正史当中。因此,正史中的和珅很有被栽赃陷害的可能,这个推理也是很符合逻辑的。

  这部作品也有它很真实的一面:第一,这部作品中的两个皇帝的形象(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非常真实,他们喜怒无常,思想很保守,皇权思想严重,拒绝对外开放;第二,和珅很有些本事,很会为皇帝着想,后来也很会为自己着想;第三,乾隆皇帝宠信和珅,而嘉庆皇帝讨厌和珅。但是,《乾隆王朝》这部作品对于历史事实的刻画,不真实的一面简直是太多了。而且,有些很明显、连《乾隆王朝》也不得不承认的、不利于和珅的历史事实,《乾隆王朝》也要为和珅进行辩护,但是这些辩护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关于这些内容,我们后面再做简要说明。

  当然,两部戏也有共同点。从和珅的角度讲,与他同朝为官的大臣主要有三类:一是和珅的朋友;二是和珅的对手;三是其他旁观者。

  对于这三类人,和珅都是如何对待的呢?尤其是他是如何选择朋友的呢?选择朋友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他的对手又都是些什么人?什么人才能够成为旁观者?

  我们接下来就探讨一下和珅是如何处理他与同朝为官的大臣的关系的,也就是和珅的用人之道。

  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得知,和珅的朋友实在是太多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和珅的朋友,除了他的家人和琳、他的家奴刘全之外,还有汪如龙、吴省钦、吴省兰、苏凌阿、福长安、国泰、伊江阿等很多人。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和珅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呢?

  和珅选择朋友,不但有标准,而且他的标准还很严格。

  凡是他选中的朋友,一般都符合下面这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与他经历、背景基本相似的人。

  二是官员中的无能之辈。

  三是犯了罪错被自己抓住的人。

  四是重要官员的家人。

  适时打出同情牌

  我们为人处世都知道,经历、背景基本相似的人,共同语言似乎更多一些,他们更容易成为知心的朋友。您想呀,就比如和珅上咸安宫官学时遇到的那些同学,他们能与和珅有共同语言吗?那群富人家的贵公子,能理解和珅这个无父无母的穷孩子吗?不成为对手就不错啦,不欺负他就不错啦,哪能成为朋友呢?

  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知道,和珅的经历、背景有两点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

  一是和珅的童年时代很不幸。

  和珅3岁丧母,9岁丧父。从小和珅兄弟二人只能寄人篱下,每天看继母的白眼生活,可谓童年不幸。

  当然,这也养成了和珅独立的人格。孟子曾经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xìng,增益其所不能。”人们往往是这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痛苦,也催人奋进。自立、自信、自强、谨慎、工于心计,这是成就和珅一生事业的基础,也是和珅最终能够得到乾隆皇帝喜欢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自幼或丧母、或丧父、或父母双亡而能成就大事业的人太多了。这些伟人,不但经历过更多挫折,而且经历了更多思考,还要时时留心,并给予自己信心以面对更多的挫折。

  远的不说,仅就清朝而言,努尔哈赤10岁丧母,皇太极12岁丧母,顺治皇帝福临6岁丧父,康熙皇帝8岁丧父、10岁丧母。上述诸人哪一个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

  努尔哈赤是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是清朝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日后二百多年的大清朝。

  顺治皇帝即位时,掌握帝国实权的是他的叔叔多尔衮。为了能够“独立”,他日日刻苦学习、励精图治,曾说:“朕极不幸,五岁时先太宗早已晏驾,皇太后生朕一身,又极娇养,无人教训,坐此失学。年至十四,九王(多尔衮)薨,方始亲政。阅读诸臣奏章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书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

  像他们这样的人出了成绩、成就了大事业,更加值得人们的尊敬。

  乾隆皇帝喜欢和珅,很大程度上是在回忆和认同大清朝艰难的创业历程。您想呀,乾隆皇帝的祖先——努尔哈赤、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他们都像和珅一样幼年不幸,看到和珅,乾隆皇帝能不想到几位先人吗?能不同情和珅吗?和珅自己又聪明、有才华,乾隆皇帝能不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吗?况且,这对乾隆皇帝来讲,就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呀。

  当然,像和珅这样经历过苦难的聪明的人,如果走向人生的另一个方向的话,那他们对于社会的危害就会更大。很多脆弱的人承受不住生活中接二连三的打击,有的人愤恨,恨他人,恨社会,恨命运,进而报复,甚至做出让人无法理解的变态的事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和珅是两个方面结合的典型:既很有工作能力,又贪婪成xìng。这两方面的特点为他成为“巨贪”创造了最为适合的温床。

  二是和珅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中举。

  和珅经过了几年在咸安宫官学的学习,又得到了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英廉的赏识。在结婚后不久他就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没有中举,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毕竟,和珅是太有才了。

  空有一身才华却在科举考试中不能得中,这不能不说是和珅的悲剧。不管你和珅再怎么有才能,你还是不能得到朝廷中很多通过科举考试走上官宦之路的大臣的肯定。肯定了和珅,就等于是在否定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自己。这也迫使和珅在朝廷中只能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心智,认真研究皇帝个人的好恶,投其所好,步步高升,从而走上了人生的邪路,最终落得个十分悲惨的下场。

  有才能的人科举考试不能得中,这不只是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