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中医内科学最新章节 > 中医内科学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79 章

  为12.64mmol/L。继服前方加柴胡6g,川楝子6g,焦三仙各10g。1月后复查三酰甘油降为7.56mmol/L。嘱其坚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以善其后。

  编者按:赵绍琴教授根据患者形体肥胖、脉滑苔腻,断为痰湿瘀阻,借用治疗痰喘的三子养亲汤,加冬瓜子、皂角子名日五子涤痰汤,以涤痰消腻。临床应用可随证加减,或配赤芍、丹参、茜草以活血化瘀,或配柴胡、黄芩、川楝子以泻肝热,或配焦三仙、水红花子、大黄以疏调三焦,对于高脂血症、单纯xìng肥胖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彭建中,杨连柱编著.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学苑出版社.1996)

  【古代文献精选】

  《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丹溪心法·中湿》:“凡肥人沉困怠惰,是湿热,宜苍术、茯苓、滑石。凡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宜二术、人参、半夏、草果、厚朴、芍yào。”

  《石室秘录·肥治法》:“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则治痰焉。可独治痰哉?必须补其气,而后兼消其痰为得耳。然而气之补法,又不可纯补脾胃之土,而当兼补其命门之火,盖火能生土,而土自生气,气足而痰自消,不治痰正所以治痰也。”

  第八节虚劳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yīn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xìng虚弱证候的总称。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颇多。《素问·通评虚实论》将虚劳的定义概括为“精气夺则虚”。而《素问·玉机真藏论》描述了五脏精气被夺所致的“五虚死”。《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虚则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的治疗虚证总则。《难经·十四难》创“五损”之说,并提出五脏虚损的治法:“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倡虚劳病名,分阳虚、yīn虚、yīn阳两虚三类,治疗重在温补脾肾,还提出干血致虚,宜化瘀生新的治法,对后世启发很大。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用五劳、六极、七伤概括虚劳的病因。五劳指心劳、肝劳、肺劳、脾劳、肾劳;七伤指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六极指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金元以后,对虚劳的理论认识及临床治疗都有较大的发展。如李东垣长于用甘温补中法调理脾胃虚损。朱丹溪善用滋yīn降火及泻火保yīn之法,善从肝肾论治,重视调养精血。明·张景岳提出:“善补阳者,必于yīn中求阳,则阳得yīn助而生化无穷;善补yīn者,必于阳中求yīn,则yīn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他还创制了左归丸、右归丸等方剂,对肾脏虚损的治疗有所创新。明·汪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及护理均有深刻的论述。清·吴澄的《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做了比较系统的汇集整理,是研究虚劳的一部有价值的参考书。

  虚劳是中医内科学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病证。凡多种慢xìng虚弱xìng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以脏腑气血yīn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xìng消耗xìng和功能衰退xìng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说:“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yào之因。”对引起虚劳的原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表明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yīn阳的亏虚,日久不复,均可成为虚劳。

  一、病因

  1.禀赋薄弱。素质不强

  因父母体弱多病,年老体衰,孕育不足,胎中失养,或生后喂养失当,水谷精气不充,均可导致先天不足,体质薄弱,易于罹患疾病,并在病后易于久虚不复,使脏腑气血yīn阳亏虚日甚,而成为虚劳。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烦劳过度,因劳致虚,日久成损。尤以劳神过度及恣情纵yù较为多见。忧郁思虑,积思不解,所yù未遂等劳伤心神,易使心失所养,脾失健运,心脾损伤,气血亏虚成劳。而早婚多育,房事不节,频犯手yín等,易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久则yīn阳亏损。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暴饮暴食,饥饱不调,食有偏嗜,营养不良,饮酒过度等原因,均会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充,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日久形成虚劳。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大病,邪气过盛,脏气损伤,耗伤气血yīn阳,正气短时难以恢复,加之病后失于调养,每易发展成劳。久病迁延失治,日久不愈,病情传变日深,损耗人体的气血yīn阳,或产后失于调理,正虚难复,均可演变为虚劳。

  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由于诊断有误,或选用治法、yào物不当,以致精气损伤,既延误治疗,又使yīn精或阳气受损,从而导致虚劳。

  总之,幼年患虚劳者多以先天不足为主因,因虚而致病;成年以后患病,多为后天失养、劳伤过度、久病体虚成劳。

  二、病机

  虚劳虽有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的不同,而其病理xìng质,主要为气、血、yīn、阳的亏虚,病损主要在五脏。由于虚损的病因不一,往往首先导致相关某脏气、血、yīn、阳的亏损,但由于五脏互关,气血同源,yīn阳互根,所以在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累及它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yīn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yīn,yīn虚日久,累及于阳,以致病势日渐发展,而病情趋于复杂。

  病变涉及五脏,尤以脾肾为主。因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五脏有相互资生和制约的整体关系,在病理情况下可以互为影响转化。故《难经》有“上损及下,下损及上”的论点。具体来说,因为虚劳的成因不一,损伤的脏器各有不同,相互之间的影响转化也因此而异,如《医宗金鉴》说:“阳虚外寒损肺经,yīn虚内热从肾损,饮食劳倦自脾成。”同时,当多脏同病时,由于病情不同,仍有主次之分,亦有始终仅见某一脏器病变,而不病及它脏者。

  从yīn阳气血的虚损与五脏病变的关系来看,虽然五脏各有yīn阳气血,但在生理和病理方面,尚有各自的特殊xìng,因此,五脏yīn阳气血的损伤,也各有不同的重点。一般而言,气虚以肺、脾为主,但病重者每可影响心、肾;血虚以心、肝为主,并与脾之化源不足有关;yīn虚以肾、肝、肺为主,涉及心、胃;阳虚以脾、肾为主,重者每易影响到心。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多见形神衰败,身体赢瘦,大ròu尽脱,食少厌食,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容憔悴,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呈进行xìng加重。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其他病证中的虚证。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

  在唐代以前,尚未将这两种病证加以区分,一般都统括在虚劳之内。宋代以后,对虚劳与肺痨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xìng,以yīn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xìng,以脏腑气、血、yīn、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yīn、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2.虚劳与其他疾病的虚证

  虚劳与内科其他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yào方面有类似之处,两者主要区别有二:①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一系列精气亏虚的症状为特征,而其他病证的虚证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例如:眩晕一证的气血亏虚型,虽有气血亏虚的症状,但以眩晕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水肿一证的脾阳不振型,虽有脾阳亏虚的症状,但以水肿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②虚劳病程较长,程度更重,往往涉及多脏甚至整体。其他病证中的虚证虽然也以久病属虚者为多,但亦有病程较短而呈现虚证者,且病变脏器单一。如泄泻一证的脾胃虚弱型,以泄泻伴有脾胃亏虚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别五脏气血yīn阳亏虚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yīn、阳,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yīn、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说:“五脏虽分,而五脏所藏无非精气,其所以致损者有四,日气虚,日血虚,日阳虚,日yīn虚。”“气血yīn阳各有专主,认得真确,方可施治。”由于气血同源,yīn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致多虚,由一脏而累及它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2.辨有无兼夹病证

  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辨证论治时还应注意有无兼夹病证,尤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况: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等。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yào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二、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理论,当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xìng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yīn、温阳的治疗方yào,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yào,以加强治疗的针对xìng。

  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yīn元阳,为生命的本源。重视补益脾肾,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②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从辩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③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应辨证结合辨病,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xìng,一方面补正以复其虚,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

  三、证治分类

  虚劳的证候虽繁,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乎yīn、阳、气、血,因此现以气、血、yīn、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分类列述其证治。

  (一)气虚

  面色咣白或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头昏神疲,肢体无力,舌苔淡白,脉细软弱。

  1.肺气虚证

  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

  证机概要:肺气不足,表虚不固。

  治法:补益肺气。

  代表方:补肺汤加减。本方补益肺气,肃肺止咳,适用于肺气虚短气息促,咳嗽无力者。

  常用yào: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咳嗽痰稀者,加紫菀、款冬温肺止咳;肺卫不固,易于感冒,加防风、白术;气短,息促,加五味子、冬虫夏草补肺益肾纳气;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固表敛汗;若气yīn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yīn清热。

  2.心气虚证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

  治法:益气养心。

  代表方:七福饮加减。本方补益气血,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气不足者。

  常用yào: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养心;熟地、当归滋补yīn血;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自汗多者,可加黄芪、五味子益气固摄;饮食少思者,加砂仁、茯苓开胃健脾。

  3.脾气虚证

  症状: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

  证机概要:脾虚失健,生化乏源。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加味四君子汤加减。本方益气健脾除湿,适用于脾气亏虚而夹湿者。

  常用yào: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茯苓、扁豆健脾除湿。

  胃失和降而兼见胃脘胀满,嗳气呕吐者,加陈皮、半夏和胃理气降逆;脘闷腹胀,食少,嗳气,苔腻者,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健胃;气虚及阳,脾阳渐虚而兼见腹痛即泻,手足欠温者,加ròu桂、pào姜温中散寒。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脘腹坠胀,气短,脱肛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陷。

  4.肾气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

  证机概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无权。

  治法:益气补肾。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本方补益肾气,适用于肾气不足之证。

  常用yào:人参、山yào、炙甘草益气固肾;杜仲、山茱萸温补肾气;熟地、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

  神疲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尿频较甚及小便失禁者,加菟丝子、五味子、益智仁补肾固摄;脾失健运而兼见大便溏薄者,去熟地、当归,加ròu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