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
密。而且我发现,你越公开他越不懂;该懂得的人,不管你怎么保密,他也会懂;不懂的人,你天天在他耳边叫,他还是不懂。你看报纸上多少广告,我们在座的人,哪几位每天看广告?看都不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认为把天下的公道公之于众人,是替天行道。有这个福气的人,就会懂就拿走;没有这个福气,不但不懂,还会骂你。其实秘密都是讲一个东西,现在它又用铅来做代表,铅还在五金之外,铅外面是黑黑的灰色,“故铅外黑,内怀金华”。铅要怎么样锻炼呢?要跟水银合起来锻炼,变成另外一个化学物质,很漂亮,发亮,很光。这是代表我们修道,静到了极点,外表看不出来,真正自xìng光明出现在身体的内部。你闭着眼睛看到内外一片光明,那不是太阳光,也不是月亮光,也不是电灯光,而是自xìng的光明。比那些光还强,是吉祥的,所以叫做祥光普照。这个地方,他就不跟你直接说明,而用上古的物理道理隐蔽起来,所以说“故铅外黑,内怀金华”。
成道的狂人
“被褐怀玉,外为狂夫”,得道的修行人,到了这个程度要装疯子,绝不能表示有道,外面要学济癫和尚一样。“被褐”是穿破衣服,出家的和尚们叫做穿衲袄,衲袄就是百衲衣,粪扫衣,这是佛的制度。粪扫衣是垃圾堆里的破布捡来,洗干净缝起来穿,这叫衲祅。所以拾得说: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脸上,随他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没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
这个偈子在《禅门日诵》中找到了,你看他多解脱,这个道理就是“被褐怀玉”。所以现在我也老了,给人家写信懒得用名字,下面签个“老拙”。唐代禅宗永嘉大师《证道歌》也讲,“穷释子,口称贫”,出家人嘴里讲贫道贫僧,“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褛褐,道则心藏无价珍”,也用这个“褐”字。诸位同学,修道也好,读书也好,不要光靠思想记,一定要背来,能背来一辈子都有用的。
魏伯阳zhēn rén的这句话——“被褐怀玉,外为狂夫”,就是深深告诫我们,修道到这个境界不要炫耀,不要好为人师。像我们没有道的,只好教书了,乱讲没有关系,只是一个老师。如果你们得了道,千万不要走这个路子,要“被褐”,这也是孟子告诫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其实你们诸位叫我老师,天地良心,我几时承认诸位是我的学生?我不敢当老师,那是你们的客气,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老师,就是这个道理。下面还有麻烦的文字,都是些代号,每一段都是讲工夫。
第三十四讲
玉液还丹怎么来
若有若无的境界
若有若无之后如何
功德圆满 脱胎换骨
脉解心开之后
我们现在还是在讲这一段“两窍互用”。再提请大家注意,道家佛家的修持,虽然讲的是无为,是最高的标榜,但是用一切方法入手,还是有为的。下面讲有为的境界同身心都有关联。
玉液还丹怎么来
“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在五行里金生水,故“金为水母”。但是金xìng在哪里?在水里头找到,故说“母隐子胎”。这里金代表“xìng”,属于自xìng的光明。这个清净光明之xìng,从哪里来的呢?自xìng光明之xìng来自精足,是身体上有形之精的精神,所以要营养以充实身体。明朝以后的道家,尤其是伍柳派以后,主张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所谓神,属于金xìng了,是气跟神之间,要精满了它才出现。精神不饱满,自xìng光明出不来,所以“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相反地,如果不养xìng,杂念妄想很多,身体上的自xìng本来会“天一生水”的,现在也办不到,津液也出不来;只有养静到极点,津液自然就发生了。津液发生,上下都有,上面的津液属于水,脑下垂体下降的,就是口水。
在道家口水还分两个层次,一种是“玉液还丹”,另一种是“金液还丹”,两者层次不同。在道家的古书上叫做“玉液琼浆”,都是自己生命里头本有的。这个东西如何来呢?就是要靠自己养静到极点,接近于自xìng清净时,水xìng才会出现,所以金水的关系就是“xìng”跟“命”的关系。上面是脑下垂体的津液,下面就是我们人yù的根芽。当它刚刚在发动时,不加上男女之间xìng的yù念,才是真正的自净之水。
所以这一段是互为因果,这个是命根。这个中间有一个东西,有些道书上所说金丹长生不老之道,它的yào是两样东西;有时候不讲两样,只写了一个“些”字,就是“此二”。我们当年学道的时候很妙,有些老师跟了他好几个月,磕了好多头,等到有一天他高兴了,写一个条子给你,上面只有一个“些”字。我说原来“些”就是道,至于“些”是什么道?也不敢多问。后来再跟久了,他说就是“此二”呀!那“此二”又是什么东西呢?那又要跟很久了,还不能多问。
慢慢老师高兴了.说“此二”者,“神气二者”而已。那么“神”跟“气”怎么来的呢?就是宋儒的理学家们讲,“静中养出端倪”,真正静了,慢慢心xìng清净,身上的津液自然起来了,是自然来的。密宗就不同,密宗是从印度瑜珈术过来的,硬做的工夫,硬逼上路。那么这两种,究竟哪一种髙明呢?很难讲,正统道家好像原本比较高明,但是到后世,明清以后这个道家,可以说支离破碎,没有构成系统。密宗的红教同花教这两派修持的方法,在有为的方面,比较还能够保持系统,这是顺便介绍。
回转来讲道家的“此二”以外,还有没有“三”呢?道理是什么?“太极函三”。太极者,道之体也,太极是个圆圈,我们看看这个图,一个圆圈中间三点。中国禅宗祖师有时候拿东西出来,也出现了这个,尤其是沩仰宗,沩山仰山这一派,九十六个圆相。佛家解释的圆相不同,外面一圈,我们如果勉强用哲学的解释,是道之体也;中间这三点分别代表法、报、化三身。道家呢,中间这三点就是精、气、神——神是法身,气是报身,精是化身,千百万亿化身是这样来的。这些在佛道两家,他们认为是千古不传之秘。不过你们将来要当祖师当教主,可不要像我一样,你这一句话就可以卖钱的,我是这样乱说不在乎的。为什么我们讲到这里呢?刚才讲“金水相生”,互为因果的道理,这还属于后天的生命。
若有若无的境界
返回到先天的修持方法——“zhēn rén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太渊,乍沉乍浮。”他又提出“zhēn rén”,这个名称是庄子所提的,后世的道家道教把得道的才称zhēn rén。换一句话说,我们这些没有得道的都是“假人”。道家另有一个名称,叫我们这些假人是“行尸走ròu”。从这个名称,可以看到道家文化的价值观,一个人必定要修到超凡入圣,人生的价值、目的才算完成,才成“zhēn rén”。不然我们一辈子做人是白做了,是个“假人”。所以道家对于得道的人,不称仙也不称佛,而称zhēn rén。在这里这个“zhēn rén至妙”,代表我们本xìng自主,能够为心物一元做主的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在哪里呢?你要怎么样明心见xìng呢?必须要本身修到“金水相生”的境界,也就是修到我们这个四大ròu体,内外一片光明。所以“自有源头活水来”,生生不已了。
这个时候,你要了解还有个东西,是能变化的,能知道的。那个东西的代名词就是“zhēn rén”,人的生命根本。这个是道,在哪里呢?“若有若无”之间。那个时候你才了解,就是佛学讲的空。那是无吗?不对的,它的确有这个东西;你说有吗?又是无形无相。所以,“zhēn rén至妙”这个时候出现了,“仿佛太渊”,深不见底像太渊,深渊加个“太”字,不晓得有多深。这一个境界,佛学、道家有相通之处。现在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楞伽经》上出现的,叫做“钵头摩深险”,是同样的观念。
“乍沉乍浮”,好像有好像没有,这样地去形容。后世有些人修道,把这些文句不做深入的理解,当成有形的境象了,把打坐时看到自己坐在这里的情景,当做就是这个境界。告诉你们,不管你走佛家道家、密宗显教路线,修久了以后,忽然会看到自己在打坐,好像自己在外面看这个ròu体似的。你说离开了身体吗?没有。如果认为这个就是得道了,嘿!差不多到二号了,是精神分裂的状况。拿修行原理来说,这是分离境界,离魂的境界。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反而变成好事,因为晓得这个境界神魂是可以分离的。想常常修到这个境界还不容易啊!在座有好几位青年同学有过的,我说那也没有什么,这叫瞎猫撞到死老鼠,偶然一下有的。经常的话,可以修到yīn神出窍,但仍非究竟。如果从此修,死后就成为鬼仙,在六道还是属于鬼道。所以现在有些扶鸾、画符的,说是济癫和尚来了,观音菩萨来了……其实来的都是鬼仙,小事准,大事保险不灵。
这个“zhēn rén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太渊,乍沉乍浮”,有些人读了这些道书,把那一种境界当成自己已经修成功了,身外有身了,这是大错而特错。这在道家叫做“左道之流”,不算旁门。不过我经常说,不要看不起人,旁门也是门,左道也是道。旁门是不走正门,走边门。边门虽然是偷偷摸摸进来,后门也好、厕所进来也好,总归进到这个房子里了。左道虽不是正道,是偏道,转了大半天,最后总会转回来的。许多同学东学西学,我都鼓励他赶快去学,左道旁门给他东转西转,把他转昏了,有一天清醒就回头了。所以这种书,读到这里很容易读错,特别提醒大家。
若有若无之后如何
正统的道家,“退而分布,各守境隅”,什么意思呢?你修道到了“金水相生”,气脉差不多都宁静下来的境界,那个自xìng精神出现了,不是有个人影子,而是样样灵通了。怎么样讲法呢?我们还是引用禅宗祖师的一句话,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境界要来时,“灵光独耀”,不靠ròu体;“迥脱根尘”,不靠六根。那么同这个ròu体的关系呢?“乍沉乍浮”,若有若无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你怎么做工夫呢?进一步,“退而分布,各守境隅”,你要听其自然,四大归四大,各归本位,五脏六腑的气脉动也好,不动也好,你要搞清楚,你知道动的那个不属于气脉上面,然后气脉尽管让它转。自己呢?“各守境隅”,不管它,气脉走到哪里都好。
然后到达什么境界呢?我在《楞严大义今释》里有十几首诗,最后有两句:“一笑抛经高卧隐,龙归沧海虎归山。”各归本位,让它自然,是龙回到海里,是虎回到山林,这就是“降龙伏虎”了。道家所谓龙,有时候代表血,有时候代表那个心念、思想。我们的妄念变化无常,捉摸不住的,这是龙。虎代表气,身体健康,yù念冲动了,老虎下山要吃人了,很可怕,所以要“降龙伏虎”。到这个时候要“退而分布,各守境隅”,就是“一笑抛经高卧隐,龙归沧海虎归山”,佛学形容这个境界是“如如不动”。
所有东西方哲学研究完了,觉得佛学真高明,“如如不动”四个字,没有办法换半个字。我们学佛的看到“如如不动”,就把他看成死的不动了。不动不叫“如如”!“如”是好像不动,再加一个“如”字,好像不动其实还是在动,动而不动,不动而动,所以叫做“如如不动”,没有讲绝对不动。
这个时候进一步,“采之类白,造之则朱”。在这个境界上,气脉已经到了家,稳定、充满了,气住脉也停了。这个时候,真正的道家采yào的工夫来了。谁去采呢?是我自己这个主人去采,主人者就是灵知知觉之xìng。这个时候,神、气、元精不能让它散了,要把它凝聚。这个凝聚的工夫,在佛学是第四禅舍念清净;在道家是有收藏的意思,有股力量把它吸收回来。佛学叫“摄”,就是把它抓回来,收摄回来,这个就是采的作用,有点内敛的作用。“类白”,慢慢地宁定下来,舍念清净,这个就是丹了,好像一点灵光。
在密宗呢?到了这个时候,是真正的明点,不是观想出来的,是自然来的。就是道书上所谓“丹头一点”来了,点铁成金,自己身心内外证到了。“造之则朱”,到这个时候要做做工夫了,十月怀胎差不多已经快要过了,到了三年哺rǔ的阶段,修道的人要闭关了,道家叫做“入阛办道”,完全进入关房。
道家的进入关房难了,要得“法财侣地”,“法”是要有明师指点。“财”是要道粮,你要闭关三年、十年不定,虽然可以好几天不吃饭,但是总要吃的。“侣”是招呼你的人很难,不能找普通人,这个人要懂得道,甚至他的道比你高。你在关里头到什么境界他看得出来,不该叫你的时候不叫你,不该动你的时候不动你,这才能够做道侣。“地”是地点,到了一定境界要密不通风,冷气是绝对不准许,在关房中有时候是完全像死了一样,所以修道这一条路很难走。我们这样吹吹牛的好办,真修道慢慢锻炼,“造之则朱”,朱就是红色、赤色,并不是真变红。那是说,最后锻炼成内外有光,形容它像大太阳一样。
功德圆满 脱胎换骨
“炼为表卫,白里真居”,这个时候叫做“一粒金丹吞入腹”,还不敢说“始知我命不由天”,还不一定,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败道,如果垮掉的话,会一垮到底。所以佛家讲要“福德资粮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成道的狂人
“被褐怀玉,外为狂夫”,得道的修行人,到了这个程度要装疯子,绝不能表示有道,外面要学济癫和尚一样。“被褐”是穿破衣服,出家的和尚们叫做穿衲袄,衲袄就是百衲衣,粪扫衣,这是佛的制度。粪扫衣是垃圾堆里的破布捡来,洗干净缝起来穿,这叫衲祅。所以拾得说: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脸上,随他自干了。你也省力气,我也没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
这个偈子在《禅门日诵》中找到了,你看他多解脱,这个道理就是“被褐怀玉”。所以现在我也老了,给人家写信懒得用名字,下面签个“老拙”。唐代禅宗永嘉大师《证道歌》也讲,“穷释子,口称贫”,出家人嘴里讲贫道贫僧,“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褛褐,道则心藏无价珍”,也用这个“褐”字。诸位同学,修道也好,读书也好,不要光靠思想记,一定要背来,能背来一辈子都有用的。
魏伯阳zhēn rén的这句话——“被褐怀玉,外为狂夫”,就是深深告诫我们,修道到这个境界不要炫耀,不要好为人师。像我们没有道的,只好教书了,乱讲没有关系,只是一个老师。如果你们得了道,千万不要走这个路子,要“被褐”,这也是孟子告诫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其实你们诸位叫我老师,天地良心,我几时承认诸位是我的学生?我不敢当老师,那是你们的客气,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老师,就是这个道理。下面还有麻烦的文字,都是些代号,每一段都是讲工夫。
第三十四讲
玉液还丹怎么来
若有若无的境界
若有若无之后如何
功德圆满 脱胎换骨
脉解心开之后
我们现在还是在讲这一段“两窍互用”。再提请大家注意,道家佛家的修持,虽然讲的是无为,是最高的标榜,但是用一切方法入手,还是有为的。下面讲有为的境界同身心都有关联。
玉液还丹怎么来
“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在五行里金生水,故“金为水母”。但是金xìng在哪里?在水里头找到,故说“母隐子胎”。这里金代表“xìng”,属于自xìng的光明。这个清净光明之xìng,从哪里来的呢?自xìng光明之xìng来自精足,是身体上有形之精的精神,所以要营养以充实身体。明朝以后的道家,尤其是伍柳派以后,主张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所谓神,属于金xìng了,是气跟神之间,要精满了它才出现。精神不饱满,自xìng光明出不来,所以“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相反地,如果不养xìng,杂念妄想很多,身体上的自xìng本来会“天一生水”的,现在也办不到,津液也出不来;只有养静到极点,津液自然就发生了。津液发生,上下都有,上面的津液属于水,脑下垂体下降的,就是口水。
在道家口水还分两个层次,一种是“玉液还丹”,另一种是“金液还丹”,两者层次不同。在道家的古书上叫做“玉液琼浆”,都是自己生命里头本有的。这个东西如何来呢?就是要靠自己养静到极点,接近于自xìng清净时,水xìng才会出现,所以金水的关系就是“xìng”跟“命”的关系。上面是脑下垂体的津液,下面就是我们人yù的根芽。当它刚刚在发动时,不加上男女之间xìng的yù念,才是真正的自净之水。
所以这一段是互为因果,这个是命根。这个中间有一个东西,有些道书上所说金丹长生不老之道,它的yào是两样东西;有时候不讲两样,只写了一个“些”字,就是“此二”。我们当年学道的时候很妙,有些老师跟了他好几个月,磕了好多头,等到有一天他高兴了,写一个条子给你,上面只有一个“些”字。我说原来“些”就是道,至于“些”是什么道?也不敢多问。后来再跟久了,他说就是“此二”呀!那“此二”又是什么东西呢?那又要跟很久了,还不能多问。
慢慢老师高兴了.说“此二”者,“神气二者”而已。那么“神”跟“气”怎么来的呢?就是宋儒的理学家们讲,“静中养出端倪”,真正静了,慢慢心xìng清净,身上的津液自然起来了,是自然来的。密宗就不同,密宗是从印度瑜珈术过来的,硬做的工夫,硬逼上路。那么这两种,究竟哪一种髙明呢?很难讲,正统道家好像原本比较高明,但是到后世,明清以后这个道家,可以说支离破碎,没有构成系统。密宗的红教同花教这两派修持的方法,在有为的方面,比较还能够保持系统,这是顺便介绍。
回转来讲道家的“此二”以外,还有没有“三”呢?道理是什么?“太极函三”。太极者,道之体也,太极是个圆圈,我们看看这个图,一个圆圈中间三点。中国禅宗祖师有时候拿东西出来,也出现了这个,尤其是沩仰宗,沩山仰山这一派,九十六个圆相。佛家解释的圆相不同,外面一圈,我们如果勉强用哲学的解释,是道之体也;中间这三点分别代表法、报、化三身。道家呢,中间这三点就是精、气、神——神是法身,气是报身,精是化身,千百万亿化身是这样来的。这些在佛道两家,他们认为是千古不传之秘。不过你们将来要当祖师当教主,可不要像我一样,你这一句话就可以卖钱的,我是这样乱说不在乎的。为什么我们讲到这里呢?刚才讲“金水相生”,互为因果的道理,这还属于后天的生命。
若有若无的境界
返回到先天的修持方法——“zhēn rén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太渊,乍沉乍浮。”他又提出“zhēn rén”,这个名称是庄子所提的,后世的道家道教把得道的才称zhēn rén。换一句话说,我们这些没有得道的都是“假人”。道家另有一个名称,叫我们这些假人是“行尸走ròu”。从这个名称,可以看到道家文化的价值观,一个人必定要修到超凡入圣,人生的价值、目的才算完成,才成“zhēn rén”。不然我们一辈子做人是白做了,是个“假人”。所以道家对于得道的人,不称仙也不称佛,而称zhēn rén。在这里这个“zhēn rén至妙”,代表我们本xìng自主,能够为心物一元做主的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在哪里呢?你要怎么样明心见xìng呢?必须要本身修到“金水相生”的境界,也就是修到我们这个四大ròu体,内外一片光明。所以“自有源头活水来”,生生不已了。
这个时候,你要了解还有个东西,是能变化的,能知道的。那个东西的代名词就是“zhēn rén”,人的生命根本。这个是道,在哪里呢?“若有若无”之间。那个时候你才了解,就是佛学讲的空。那是无吗?不对的,它的确有这个东西;你说有吗?又是无形无相。所以,“zhēn rén至妙”这个时候出现了,“仿佛太渊”,深不见底像太渊,深渊加个“太”字,不晓得有多深。这一个境界,佛学、道家有相通之处。现在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在《楞伽经》上出现的,叫做“钵头摩深险”,是同样的观念。
“乍沉乍浮”,好像有好像没有,这样地去形容。后世有些人修道,把这些文句不做深入的理解,当成有形的境象了,把打坐时看到自己坐在这里的情景,当做就是这个境界。告诉你们,不管你走佛家道家、密宗显教路线,修久了以后,忽然会看到自己在打坐,好像自己在外面看这个ròu体似的。你说离开了身体吗?没有。如果认为这个就是得道了,嘿!差不多到二号了,是精神分裂的状况。拿修行原理来说,这是分离境界,离魂的境界。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反而变成好事,因为晓得这个境界神魂是可以分离的。想常常修到这个境界还不容易啊!在座有好几位青年同学有过的,我说那也没有什么,这叫瞎猫撞到死老鼠,偶然一下有的。经常的话,可以修到yīn神出窍,但仍非究竟。如果从此修,死后就成为鬼仙,在六道还是属于鬼道。所以现在有些扶鸾、画符的,说是济癫和尚来了,观音菩萨来了……其实来的都是鬼仙,小事准,大事保险不灵。
这个“zhēn rén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太渊,乍沉乍浮”,有些人读了这些道书,把那一种境界当成自己已经修成功了,身外有身了,这是大错而特错。这在道家叫做“左道之流”,不算旁门。不过我经常说,不要看不起人,旁门也是门,左道也是道。旁门是不走正门,走边门。边门虽然是偷偷摸摸进来,后门也好、厕所进来也好,总归进到这个房子里了。左道虽不是正道,是偏道,转了大半天,最后总会转回来的。许多同学东学西学,我都鼓励他赶快去学,左道旁门给他东转西转,把他转昏了,有一天清醒就回头了。所以这种书,读到这里很容易读错,特别提醒大家。
若有若无之后如何
正统的道家,“退而分布,各守境隅”,什么意思呢?你修道到了“金水相生”,气脉差不多都宁静下来的境界,那个自xìng精神出现了,不是有个人影子,而是样样灵通了。怎么样讲法呢?我们还是引用禅宗祖师的一句话,百丈禅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这个境界要来时,“灵光独耀”,不靠ròu体;“迥脱根尘”,不靠六根。那么同这个ròu体的关系呢?“乍沉乍浮”,若有若无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你怎么做工夫呢?进一步,“退而分布,各守境隅”,你要听其自然,四大归四大,各归本位,五脏六腑的气脉动也好,不动也好,你要搞清楚,你知道动的那个不属于气脉上面,然后气脉尽管让它转。自己呢?“各守境隅”,不管它,气脉走到哪里都好。
然后到达什么境界呢?我在《楞严大义今释》里有十几首诗,最后有两句:“一笑抛经高卧隐,龙归沧海虎归山。”各归本位,让它自然,是龙回到海里,是虎回到山林,这就是“降龙伏虎”了。道家所谓龙,有时候代表血,有时候代表那个心念、思想。我们的妄念变化无常,捉摸不住的,这是龙。虎代表气,身体健康,yù念冲动了,老虎下山要吃人了,很可怕,所以要“降龙伏虎”。到这个时候要“退而分布,各守境隅”,就是“一笑抛经高卧隐,龙归沧海虎归山”,佛学形容这个境界是“如如不动”。
所有东西方哲学研究完了,觉得佛学真高明,“如如不动”四个字,没有办法换半个字。我们学佛的看到“如如不动”,就把他看成死的不动了。不动不叫“如如”!“如”是好像不动,再加一个“如”字,好像不动其实还是在动,动而不动,不动而动,所以叫做“如如不动”,没有讲绝对不动。
这个时候进一步,“采之类白,造之则朱”。在这个境界上,气脉已经到了家,稳定、充满了,气住脉也停了。这个时候,真正的道家采yào的工夫来了。谁去采呢?是我自己这个主人去采,主人者就是灵知知觉之xìng。这个时候,神、气、元精不能让它散了,要把它凝聚。这个凝聚的工夫,在佛学是第四禅舍念清净;在道家是有收藏的意思,有股力量把它吸收回来。佛学叫“摄”,就是把它抓回来,收摄回来,这个就是采的作用,有点内敛的作用。“类白”,慢慢地宁定下来,舍念清净,这个就是丹了,好像一点灵光。
在密宗呢?到了这个时候,是真正的明点,不是观想出来的,是自然来的。就是道书上所谓“丹头一点”来了,点铁成金,自己身心内外证到了。“造之则朱”,到这个时候要做做工夫了,十月怀胎差不多已经快要过了,到了三年哺rǔ的阶段,修道的人要闭关了,道家叫做“入阛办道”,完全进入关房。
道家的进入关房难了,要得“法财侣地”,“法”是要有明师指点。“财”是要道粮,你要闭关三年、十年不定,虽然可以好几天不吃饭,但是总要吃的。“侣”是招呼你的人很难,不能找普通人,这个人要懂得道,甚至他的道比你高。你在关里头到什么境界他看得出来,不该叫你的时候不叫你,不该动你的时候不动你,这才能够做道侣。“地”是地点,到了一定境界要密不通风,冷气是绝对不准许,在关房中有时候是完全像死了一样,所以修道这一条路很难走。我们这样吹吹牛的好办,真修道慢慢锻炼,“造之则朱”,朱就是红色、赤色,并不是真变红。那是说,最后锻炼成内外有光,形容它像大太阳一样。
功德圆满 脱胎换骨
“炼为表卫,白里真居”,这个时候叫做“一粒金丹吞入腹”,还不敢说“始知我命不由天”,还不一定,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败道,如果垮掉的话,会一垮到底。所以佛家讲要“福德资粮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