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
极为相似的前四位几乎已经被人遗忘了的皇子们,拉开距离。这次晋封所表露出来的意义,便是他们在李治心目中的位置。
如果他们两个是处于接近李琮的位置,那么就意味着在李治心中,他们是有做替补的资格的,但是如果他们是泯然于其他兄长之中的话,那么他们想从其他大臣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基本上是不会有任何希望的。
皇帝喜欢的皇子,不一定会有机会坐上那个位子,但是皇帝不喜欢的皇子,却一定不会有机会坐上那个位子——这句话的其实只说明了一个道理,机会是皇帝给的
李治如今已经习惯了有事都会闲聊似地先跟永宁议一议,这次晋封之事也是一样。他并没有着礼部选议,而是自己亲自拟了个单子。
永宁最关心的自然是自家儿子,习惯xìng地便找李琮的名字,可是当她看见李琮名字前面的封号时,嘴角忍不住抽搐了起来,看着李治的眼神儿跟看天雷一样。
“怎么了?把五郎封得近一些,你不高兴吗?”李治装得跟看不懂永宁的眼神儿一样,抿了口茶,笑眯眯地说道:“我就是想着,把五郎封得近些,偶尔他想起来了,也能去自己封地上转转,总不能像我一样,当了那么多年的‘晋王’,却从来都没机会亲眼看看自己的封地长什么样……”
“你把他封得近些,我自然欢喜,可是……”永宁的眼角也忍不住发着抽搐了起来,手指点在那个醒目的“雍”字上,说道:“有必要封得这么近吗?与其封他个‘雍王’,你还不如干脆封他个‘长安王’算了”
雍字是古称,自秦汉以来,若是在地图上标识,雍地的范围甚至是将长安包括在内的,自秦汉到唐一朝,从未有人获封过雍王。一个将国都都包含在内的地名,太过贵重
李治却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说道:“你想得太多了,其实我也只是打算把凤翔府还改回旧称‘雍州’,然后将这一府之地封给五郎,这样一来,虽然他离长安近了,可是毕竟这封地的大小与其他兄弟是不能比的,也算是有取有舍,公平合理……”
虽然李治确实有取“雍”字贵重的意思,但是却也不会太过明目张胆地将整个雍地都封给李琮,过尤不及的道理他也不是不明白。至少在他看来,比起他最先想到的那个“晋”字来说,这个“雍”已经含蓄很多了……
永宁是万万不愿这个“雍”字落在儿子头上的,可是她刚抗议了两句,李治便挑着眉让她从“晋”和“雍”两个字里挑一个……于是,永宁抗争无果,也只能接受了。
李琮的这个雍王,连永宁都意见这么大,更惶论他人。晋封的旨意传下去之后,再也没人去注意李玮和李珉两个人了,朝堂上下都跟永宁一样,被这个“雍”字给震住了。即使已经事先被永宁打过预防针了,房玄龄还是忍不住头疼了起来。
李治看中自家外孙子,这自然是好事,可是如今这时候便把李琮推到风头浪尖上去,在房玄龄看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心里也忍不住埋怨永宁,如今皇帝还年轻,做事冲动、没谱,只凭一己之好恶,她怎么就不劝着些呢?现在正该是养精蓄锐,行韬隐之策的时候,就这么让李琮高调地站出来,这不是明摆着让人当靶子吗?
可是现在再说什么也晚了,圣旨都已经下来了,也只能认了。房玄龄头一次在朝堂之上走神了,对朝臣们的言论充耳不闻,只一门心思地在心里整理着李琮的课程安排,然后觉得或许有必要就这些课程,私下与李治沟通一下,当然,他想沟通的人里也包括永宁……
结果还没等房玄龄请见李治,李治便已经先一步把房玄龄宣到了两仪殿。
“房相可是也觉得朕给皇儿的封号有些过了?”李治让房玄龄坐下,自己却在殿内来回地踱着步,说道:“其实朕只是觉得,有些压力从小就开始适应会比较好……”
房玄龄挑了挑眉,没敢接话。李治话里的意思并不算太过隐晦,是个长脑子的人,都听得出那背后的含义。只是这话李治能说,他这个亲外祖父、当朝宰相,却是不能随便接的。
李治对房玄龄的谨慎态度素来都是欣赏有加的,见状也只是笑了笑,然后接着说道:“如今皇儿虽然在弘文馆进学,但是教导之事却全赖房相掌控,朕对房相的能力自然是信得过的,皇儿近来的言行也多有长进,此乃房相之功……”
“老臣不敢当陛下此赞,五……雍王殿下之聪慧类于陛下,老臣不敢居功……”房玄龄习惯xìng地谦虚。
李治对这样的话早有免疫,只摆了摆手,便又说道:“《政要》一书,虽然朕已经列入了弘文馆必讲,但是房相单独为皇儿授课之时,当有所侧重才是,倒不必依弘文馆之例……”
房玄龄的眉心跳了两下,恭敬地点头称是,对李治的决心倒是又多了几分了解。弘文馆虽然也讲读《贞观政要》一书,但是却侧重于为臣之道,哪怕是在讲解为君篇的时候,也是从为臣的角度去看的,这是压根就不用放在桌面上说的“常例”。而李治此时既然说出了“不必依弘文馆之例”的话来,那便是让房玄龄从“帝王”的角度来教导李琮……
房玄龄从两仪殿出来的时候,后背已经被汗湿透了。从台阶上下来,他忍不住回头朝着回恩殿的方向看了看,然后摇头苦笑着离开——他这个闺女是真能耐呀
雍王一出,长安暗处的浪潮不安地涌动着,但是不管是永宁,还是房家,此时都很稳得住,从外表看来,都与以往没什么两样。可是私底下房家已经低调到内宅女眷门儿都不怎么出了,就连长孙长孙房俨议亲的事,都暂停了下来。
而永宁却在私下里替李琮开起了小灶。房玄龄在正经功课外,为李琮加讲《贞观政要》,而永宁却别出心裁地把从一套穿越小说中提炼出来的《君主论》,删改成符合大唐实际情况的版本之后,融进了一些极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里,潜移默化地改造着李琮的思维模式。
等李治和房玄龄发现李琮对于“帝王”这个职业,已经有了很自我、很坚定的认知的时候,那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久到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去改变李琮某些固执的认识……
第三卷芳华苒苒第二二九章前程
第二二九章前程
皇长子李忠,封陈王。
皇次子李孝,封许王。
皇三子李仁,封杞王。
皇四子李节,封郇王。
皇五子李琮,封雍王。
皇六子李玮,封代王。
皇七子李珉,封邺王。
封王的诏书颁发之后,皇长子李忠和皇次子李孝就接到圣旨,将于来年春末就蕃。而李治很是“体贴”自家的蕃王儿子年纪尚幼,不能理事,竟是亲自为他们挑选了王府属官。这两位皇子的的生母都是宫女出身,并没有母家可以依靠,于是对李治的这番体贴爱护之意,也只能感激涕零地接受了。
但是李治的这番作为,却也让其他几位皇子和他们背后的人有些心惊。不受宠的皇子,就蕃是一条出路。到了自己的封地,有野心的自然可以有一番作为,而没有野心的,也可以过些自己当家作主的自在日子。但是如果身边配置的人员,都出自皇帝的手笔,那么可就美好不起来了,一言一行怕是比在宫中的时候更要谨慎,一个弄不好,怕是还会被这些身份特殊的属官拿捏打压,宫中的生母又不得宠,在皇帝跟前说不上话,就是被欺负死了,都找不着地方申冤。
这次被卡在就蕃年龄线下边的李仁和李节,都是七、八岁的年纪,但是多年不受宠的生活经验,早就已经让他们学会了长大,有了李忠和李孝这两个前车之鉴,他们两个开始有意识地接近李琮,讨好永宁。
虽然永宁并不介意他们偶尔过来回恩殿坐坐的举动,但是李治却是极不愿意李琮和沁华之外的孩子出现在永宁面前,于是李忠和李孝很快就发现功课突然多了起来,而且先生们也格外地严格了起来,他们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被课业填满了,竟是再也没功夫去回恩殿。
自封王之后,不管是皇后王氏,还是贵妃长孙婧,都不再禁止李玮和李珉的生母与孩子接触,两家的女眷也频频地出入宫闱,立政殿和春和殿常常飘着养身助孕的汤yào味。
朝堂之上虽然也小小地动dàng了一番,但是如今的朝臣之中,李治提拔起来的嫡系已经占了不小的份额,又有保持中立的一部分老臣,和一部分识实务的人精在,所以李治用去骊山避暑一事转移视线的举动,被很完善地实施,很快便将一些与李治心意相违的声音给压制了下去。
李治计划着会在骊山呆到九月初,等到临回长安前会效仿李世民的旧例进行一次秋猎。或许是想着李忠和李孝年后就要就蕃的原因,他这次把后宫的妃嫔和所有的皇子、公主都带了出来,而朝臣们却是以轮值的方式,一半留京,一半伴驾,半个月一换。虽然说朝臣是要轮值的,可是如房玄龄、长孙无忌和一干军方重臣,却是不在此限的。
永宁也有多年不曾到过骊山了,此时的骊山行宫也早就不复当年简陋粗犷的面貌,巍巍然一副恢宏气派。李治用皇后的名义,把离自己寝宫最近的一处宫殿分给了永宁母子三人,然后便由着永宁带着孩子跟高阳公主、晋阳公主一处游玩。
李琮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了xìng别意识,对于混在女人堆儿里这件事,是十分的不乐意。趁着房玄龄给他讲课的机会,很是撒娇耍赖地求着房玄龄把房家与他年纪相近的表兄弟接来骊山,房玄龄毕竟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对着房遗直、房遗爱兄弟还能板起脸来,可是对着小儿子房遗则就已经很难像对两个年长的儿子那样教训了,再往底下的孙子辈就更别提,虽然教育上从来不会得过且过,但是却也是经不起孩子们哀求的。
而且永宁也几次让人捎话给房玄龄,希望从侄子里选两个合适的送进宫给李琮做伴读。毕竟李琮这样年纪的孩子,身边没个年纪相当的玩伴实在有些可怜,别的皇子之间或许还有些单纯的jiāo往,但是落到李琮身上,却是绝对单纯不起来的,所以平时永宁也并不喜欢李琮跟他那些兄弟亲近,李琮自己也没这样的意愿。
房玄龄对永宁的想法也是认同的,总角之jiāo的感情是长大后再jiāo往的感情所不能取代的,他并没有多想,便让家丁回长安接人去了。房家如今也算是枝繁叶茂了,孙子辈的儿郎就有五个,待转过年房遗则再娶了妻,想来用不了多久,房家还得再添人进口。
只是如今房家的长孙房俨已经进了国子监读书,避暑这样的事,他是来不了的,倒是房遗直家的二郎房佶、三郎房修、四郎房儆,房遗爱家的独子房倬,年纪都与李琮相近不说,平时也只是在家请了先生课蒙,来骊山倒也方便。
说来赶得也巧了,房家三郎房遗则也正好返家,便向卢夫人讨来了送侄子们去骊山的差使,心里倒是盼着能有机会与永宁见上一面。房遗则正经好多年没好好与永宁说过话了,他小时候与永宁便极亲近,只是后来永宁离开了长安,等永宁回来了,他偏偏又离家念书去了,永宁出嫁前也只是匆匆地见过两面,话都没说上几句,永宁便进了宫。
这些年,他也没少替自己这个姐姐担心。永宁在外漂泊,他担心她的安全和日后的生活,永宁嫁进宫中,他又跟着担心她会被人算计、被人欺负……等着他终于发现,其实他家姐姐大人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时候,他突然有些拿不定主意,将来是入朝为官、给永宁做势好呢?还是依着自己心意,教书育人好呢?
本来关于前途问题,房遗则是该与房玄龄,或者房遗直商量的,可是他想来想去,还是想去问问永宁。
房遗则带着侄子们赶到骊山的时候,永宁正和高阳公主、晋阳公主逗着沁华和晋阳公主家的千金明慧在花园里玩。高阳公主一听说儿子们都来了,便兴奋地拉着永宁一起去房家的住所,而难得有伴一起玩的两个小姑娘就全丢给晋阳公主照顾了。
李琮比永宁还先到,虽然他与房家的几个表兄弟并不算不熟悉,但是年纪相近的孩子想要玩到一块去是很容易的,而且李琮也并不难相处。
房遗则没想到一到骊山就立刻见到了永宁,满脸惊喜地围在永宁身边,话说起来就没个完,等他终于绕到主题上的时候,高阳公主早就不耐烦地带着孩子们溜马去了。
永宁听了房遗则话,倒是觉得若能在长安附近开间书院,其实挺不错的。撇开房玄龄不说,房家在朝中有房遗直与房遗爱兄弟俩一文、一武的撑局面,其实已经很够看了。虽然说,若是有一日房玄龄不在了,房家必定不比如今煊赫,但是身为外戚的处世之道,本应该在于低调作人。
房遗直将来是要袭爵的,而房遗爱身上也有自己挣来的爵位,又是驸马的身份,房家实在用不着房遗则再出来锦上添花,倒是开间书院教书育人,二十年后怕是就能织出一张可观的关系网出来了。当然,现在说书院什么的,倒还早了些,毕竟房遗则的年纪摆在那里,不管是学问,还是历练,都有不足之处,眼下正是该好好打磨锤炼的时候……
永宁将自己的想法简单明了的告诉了房遗则,然后还是建议他去听听房玄龄的意见,不过永宁自己揣摩着,房玄龄的想法怕是多半都会与她一样的。
等到晚上永宁见着李治的时候,不免对着他感慨了一番,自家小弟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结果却惹来了李治一通白眼儿,她满共才比她家小弟大了三岁而已,偏偏那话说得像是比人家大出去一轮似的。
两人笑闹了一阵之后,永宁窝在李治怀里,与他说起房遗则教书育人的志向,倒是让李治意外了一回。李治对房遗则也是颇有印象的,当然这是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如果他们两个是处于接近李琮的位置,那么就意味着在李治心中,他们是有做替补的资格的,但是如果他们是泯然于其他兄长之中的话,那么他们想从其他大臣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基本上是不会有任何希望的。
皇帝喜欢的皇子,不一定会有机会坐上那个位子,但是皇帝不喜欢的皇子,却一定不会有机会坐上那个位子——这句话的其实只说明了一个道理,机会是皇帝给的
李治如今已经习惯了有事都会闲聊似地先跟永宁议一议,这次晋封之事也是一样。他并没有着礼部选议,而是自己亲自拟了个单子。
永宁最关心的自然是自家儿子,习惯xìng地便找李琮的名字,可是当她看见李琮名字前面的封号时,嘴角忍不住抽搐了起来,看着李治的眼神儿跟看天雷一样。
“怎么了?把五郎封得近一些,你不高兴吗?”李治装得跟看不懂永宁的眼神儿一样,抿了口茶,笑眯眯地说道:“我就是想着,把五郎封得近些,偶尔他想起来了,也能去自己封地上转转,总不能像我一样,当了那么多年的‘晋王’,却从来都没机会亲眼看看自己的封地长什么样……”
“你把他封得近些,我自然欢喜,可是……”永宁的眼角也忍不住发着抽搐了起来,手指点在那个醒目的“雍”字上,说道:“有必要封得这么近吗?与其封他个‘雍王’,你还不如干脆封他个‘长安王’算了”
雍字是古称,自秦汉以来,若是在地图上标识,雍地的范围甚至是将长安包括在内的,自秦汉到唐一朝,从未有人获封过雍王。一个将国都都包含在内的地名,太过贵重
李治却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说道:“你想得太多了,其实我也只是打算把凤翔府还改回旧称‘雍州’,然后将这一府之地封给五郎,这样一来,虽然他离长安近了,可是毕竟这封地的大小与其他兄弟是不能比的,也算是有取有舍,公平合理……”
虽然李治确实有取“雍”字贵重的意思,但是却也不会太过明目张胆地将整个雍地都封给李琮,过尤不及的道理他也不是不明白。至少在他看来,比起他最先想到的那个“晋”字来说,这个“雍”已经含蓄很多了……
永宁是万万不愿这个“雍”字落在儿子头上的,可是她刚抗议了两句,李治便挑着眉让她从“晋”和“雍”两个字里挑一个……于是,永宁抗争无果,也只能接受了。
李琮的这个雍王,连永宁都意见这么大,更惶论他人。晋封的旨意传下去之后,再也没人去注意李玮和李珉两个人了,朝堂上下都跟永宁一样,被这个“雍”字给震住了。即使已经事先被永宁打过预防针了,房玄龄还是忍不住头疼了起来。
李治看中自家外孙子,这自然是好事,可是如今这时候便把李琮推到风头浪尖上去,在房玄龄看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心里也忍不住埋怨永宁,如今皇帝还年轻,做事冲动、没谱,只凭一己之好恶,她怎么就不劝着些呢?现在正该是养精蓄锐,行韬隐之策的时候,就这么让李琮高调地站出来,这不是明摆着让人当靶子吗?
可是现在再说什么也晚了,圣旨都已经下来了,也只能认了。房玄龄头一次在朝堂之上走神了,对朝臣们的言论充耳不闻,只一门心思地在心里整理着李琮的课程安排,然后觉得或许有必要就这些课程,私下与李治沟通一下,当然,他想沟通的人里也包括永宁……
结果还没等房玄龄请见李治,李治便已经先一步把房玄龄宣到了两仪殿。
“房相可是也觉得朕给皇儿的封号有些过了?”李治让房玄龄坐下,自己却在殿内来回地踱着步,说道:“其实朕只是觉得,有些压力从小就开始适应会比较好……”
房玄龄挑了挑眉,没敢接话。李治话里的意思并不算太过隐晦,是个长脑子的人,都听得出那背后的含义。只是这话李治能说,他这个亲外祖父、当朝宰相,却是不能随便接的。
李治对房玄龄的谨慎态度素来都是欣赏有加的,见状也只是笑了笑,然后接着说道:“如今皇儿虽然在弘文馆进学,但是教导之事却全赖房相掌控,朕对房相的能力自然是信得过的,皇儿近来的言行也多有长进,此乃房相之功……”
“老臣不敢当陛下此赞,五……雍王殿下之聪慧类于陛下,老臣不敢居功……”房玄龄习惯xìng地谦虚。
李治对这样的话早有免疫,只摆了摆手,便又说道:“《政要》一书,虽然朕已经列入了弘文馆必讲,但是房相单独为皇儿授课之时,当有所侧重才是,倒不必依弘文馆之例……”
房玄龄的眉心跳了两下,恭敬地点头称是,对李治的决心倒是又多了几分了解。弘文馆虽然也讲读《贞观政要》一书,但是却侧重于为臣之道,哪怕是在讲解为君篇的时候,也是从为臣的角度去看的,这是压根就不用放在桌面上说的“常例”。而李治此时既然说出了“不必依弘文馆之例”的话来,那便是让房玄龄从“帝王”的角度来教导李琮……
房玄龄从两仪殿出来的时候,后背已经被汗湿透了。从台阶上下来,他忍不住回头朝着回恩殿的方向看了看,然后摇头苦笑着离开——他这个闺女是真能耐呀
雍王一出,长安暗处的浪潮不安地涌动着,但是不管是永宁,还是房家,此时都很稳得住,从外表看来,都与以往没什么两样。可是私底下房家已经低调到内宅女眷门儿都不怎么出了,就连长孙长孙房俨议亲的事,都暂停了下来。
而永宁却在私下里替李琮开起了小灶。房玄龄在正经功课外,为李琮加讲《贞观政要》,而永宁却别出心裁地把从一套穿越小说中提炼出来的《君主论》,删改成符合大唐实际情况的版本之后,融进了一些极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里,潜移默化地改造着李琮的思维模式。
等李治和房玄龄发现李琮对于“帝王”这个职业,已经有了很自我、很坚定的认知的时候,那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久到他们已经没有办法去改变李琮某些固执的认识……
第三卷芳华苒苒第二二九章前程
第二二九章前程
皇长子李忠,封陈王。
皇次子李孝,封许王。
皇三子李仁,封杞王。
皇四子李节,封郇王。
皇五子李琮,封雍王。
皇六子李玮,封代王。
皇七子李珉,封邺王。
封王的诏书颁发之后,皇长子李忠和皇次子李孝就接到圣旨,将于来年春末就蕃。而李治很是“体贴”自家的蕃王儿子年纪尚幼,不能理事,竟是亲自为他们挑选了王府属官。这两位皇子的的生母都是宫女出身,并没有母家可以依靠,于是对李治的这番体贴爱护之意,也只能感激涕零地接受了。
但是李治的这番作为,却也让其他几位皇子和他们背后的人有些心惊。不受宠的皇子,就蕃是一条出路。到了自己的封地,有野心的自然可以有一番作为,而没有野心的,也可以过些自己当家作主的自在日子。但是如果身边配置的人员,都出自皇帝的手笔,那么可就美好不起来了,一言一行怕是比在宫中的时候更要谨慎,一个弄不好,怕是还会被这些身份特殊的属官拿捏打压,宫中的生母又不得宠,在皇帝跟前说不上话,就是被欺负死了,都找不着地方申冤。
这次被卡在就蕃年龄线下边的李仁和李节,都是七、八岁的年纪,但是多年不受宠的生活经验,早就已经让他们学会了长大,有了李忠和李孝这两个前车之鉴,他们两个开始有意识地接近李琮,讨好永宁。
虽然永宁并不介意他们偶尔过来回恩殿坐坐的举动,但是李治却是极不愿意李琮和沁华之外的孩子出现在永宁面前,于是李忠和李孝很快就发现功课突然多了起来,而且先生们也格外地严格了起来,他们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被课业填满了,竟是再也没功夫去回恩殿。
自封王之后,不管是皇后王氏,还是贵妃长孙婧,都不再禁止李玮和李珉的生母与孩子接触,两家的女眷也频频地出入宫闱,立政殿和春和殿常常飘着养身助孕的汤yào味。
朝堂之上虽然也小小地动dàng了一番,但是如今的朝臣之中,李治提拔起来的嫡系已经占了不小的份额,又有保持中立的一部分老臣,和一部分识实务的人精在,所以李治用去骊山避暑一事转移视线的举动,被很完善地实施,很快便将一些与李治心意相违的声音给压制了下去。
李治计划着会在骊山呆到九月初,等到临回长安前会效仿李世民的旧例进行一次秋猎。或许是想着李忠和李孝年后就要就蕃的原因,他这次把后宫的妃嫔和所有的皇子、公主都带了出来,而朝臣们却是以轮值的方式,一半留京,一半伴驾,半个月一换。虽然说朝臣是要轮值的,可是如房玄龄、长孙无忌和一干军方重臣,却是不在此限的。
永宁也有多年不曾到过骊山了,此时的骊山行宫也早就不复当年简陋粗犷的面貌,巍巍然一副恢宏气派。李治用皇后的名义,把离自己寝宫最近的一处宫殿分给了永宁母子三人,然后便由着永宁带着孩子跟高阳公主、晋阳公主一处游玩。
李琮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了xìng别意识,对于混在女人堆儿里这件事,是十分的不乐意。趁着房玄龄给他讲课的机会,很是撒娇耍赖地求着房玄龄把房家与他年纪相近的表兄弟接来骊山,房玄龄毕竟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对着房遗直、房遗爱兄弟还能板起脸来,可是对着小儿子房遗则就已经很难像对两个年长的儿子那样教训了,再往底下的孙子辈就更别提,虽然教育上从来不会得过且过,但是却也是经不起孩子们哀求的。
而且永宁也几次让人捎话给房玄龄,希望从侄子里选两个合适的送进宫给李琮做伴读。毕竟李琮这样年纪的孩子,身边没个年纪相当的玩伴实在有些可怜,别的皇子之间或许还有些单纯的jiāo往,但是落到李琮身上,却是绝对单纯不起来的,所以平时永宁也并不喜欢李琮跟他那些兄弟亲近,李琮自己也没这样的意愿。
房玄龄对永宁的想法也是认同的,总角之jiāo的感情是长大后再jiāo往的感情所不能取代的,他并没有多想,便让家丁回长安接人去了。房家如今也算是枝繁叶茂了,孙子辈的儿郎就有五个,待转过年房遗则再娶了妻,想来用不了多久,房家还得再添人进口。
只是如今房家的长孙房俨已经进了国子监读书,避暑这样的事,他是来不了的,倒是房遗直家的二郎房佶、三郎房修、四郎房儆,房遗爱家的独子房倬,年纪都与李琮相近不说,平时也只是在家请了先生课蒙,来骊山倒也方便。
说来赶得也巧了,房家三郎房遗则也正好返家,便向卢夫人讨来了送侄子们去骊山的差使,心里倒是盼着能有机会与永宁见上一面。房遗则正经好多年没好好与永宁说过话了,他小时候与永宁便极亲近,只是后来永宁离开了长安,等永宁回来了,他偏偏又离家念书去了,永宁出嫁前也只是匆匆地见过两面,话都没说上几句,永宁便进了宫。
这些年,他也没少替自己这个姐姐担心。永宁在外漂泊,他担心她的安全和日后的生活,永宁嫁进宫中,他又跟着担心她会被人算计、被人欺负……等着他终于发现,其实他家姐姐大人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时候,他突然有些拿不定主意,将来是入朝为官、给永宁做势好呢?还是依着自己心意,教书育人好呢?
本来关于前途问题,房遗则是该与房玄龄,或者房遗直商量的,可是他想来想去,还是想去问问永宁。
房遗则带着侄子们赶到骊山的时候,永宁正和高阳公主、晋阳公主逗着沁华和晋阳公主家的千金明慧在花园里玩。高阳公主一听说儿子们都来了,便兴奋地拉着永宁一起去房家的住所,而难得有伴一起玩的两个小姑娘就全丢给晋阳公主照顾了。
李琮比永宁还先到,虽然他与房家的几个表兄弟并不算不熟悉,但是年纪相近的孩子想要玩到一块去是很容易的,而且李琮也并不难相处。
房遗则没想到一到骊山就立刻见到了永宁,满脸惊喜地围在永宁身边,话说起来就没个完,等他终于绕到主题上的时候,高阳公主早就不耐烦地带着孩子们溜马去了。
永宁听了房遗则话,倒是觉得若能在长安附近开间书院,其实挺不错的。撇开房玄龄不说,房家在朝中有房遗直与房遗爱兄弟俩一文、一武的撑局面,其实已经很够看了。虽然说,若是有一日房玄龄不在了,房家必定不比如今煊赫,但是身为外戚的处世之道,本应该在于低调作人。
房遗直将来是要袭爵的,而房遗爱身上也有自己挣来的爵位,又是驸马的身份,房家实在用不着房遗则再出来锦上添花,倒是开间书院教书育人,二十年后怕是就能织出一张可观的关系网出来了。当然,现在说书院什么的,倒还早了些,毕竟房遗则的年纪摆在那里,不管是学问,还是历练,都有不足之处,眼下正是该好好打磨锤炼的时候……
永宁将自己的想法简单明了的告诉了房遗则,然后还是建议他去听听房玄龄的意见,不过永宁自己揣摩着,房玄龄的想法怕是多半都会与她一样的。
等到晚上永宁见着李治的时候,不免对着他感慨了一番,自家小弟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结果却惹来了李治一通白眼儿,她满共才比她家小弟大了三岁而已,偏偏那话说得像是比人家大出去一轮似的。
两人笑闹了一阵之后,永宁窝在李治怀里,与他说起房遗则教书育人的志向,倒是让李治意外了一回。李治对房遗则也是颇有印象的,当然这是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