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珠玉在侧最新章节 > 珠玉在侧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22 章

  “既然公主与世子都好,那么是公主说了什么事情,让太后觉得头疼了吗?”

  “看来你对永昌也是颇为了解。”

  上官婉儿微微低头,“婉儿只忠于太后一人。”

  武则天轻描淡写的扫了她一眼,倒是没有再说什么。

  忠心与否,并不是说出来的。上官婉儿在她身边的这些年,为她做了不少事情,也算是鞠躬尽瘁了。

  而且上官婉儿十分敏感,知情识趣又八面玲珑。她自幼在后宫之中长大,天生便是个识时务的人,并且骨子里也有着对无上权力的迷恋。武则天对有的人总会有着盲目的信心,譬如说上官婉儿,譬如说武氏兄弟。她对这些人有信心,并不是对这些人的能力多有信心,而是对他们的忠诚,十分有信心。

  上官婉儿的母亲是世家之女,无论是眼界与气质都比旁人更为宽广,她教导出来的上官婉儿,既有其祖父上官仪的文采风流,也有在后宫生存之道的八面玲珑和心狠手辣,她周旋在朝廷的官员之间,为她收集情报并且乐在其中。朝廷中想要得到太后欢心的人,无不争相讨上官昭仪的欢心。

  一掷千金为红颜人,也并不是没有。

  武则天对这些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上官婉儿这些年来的行径,确实言行一致,只忠于她一人,而她也将上官婉儿视为心腹。

  她要登上帝位,就要处理李治的皇室宗亲。这些事情上不了台面,是不能放到朝堂上去跟大臣说的。通常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武则天都是jiāo给酷吏或者是上官婉儿去办,这也是为什么越王李贞和常乐公主都已经服dú自尽,但她依然要将他们造反一案jiāo给吉顼。

  原因很简单,她希望吉顼通过造反这件事情,将李氏宗亲一网打尽,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

  一个不留,以绝后患是最好的。

  这也会给天下之人留下诟病她的机会,以再冠冕堂皇的理由杀了李氏宗亲,都难以堵住天下的悠悠众口说她得位不正。

  如今李宸的一番话,让她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上官婉儿听到李宸的话之后,面露喜色跟武则天说道:“恭喜太后!公主这般确实有想为她的族亲求情,可公主心中,也是为太后着想的,只是她身为李氏公主,不能与太后将话说得太明白,只好用先帝托梦来暗示太后。”

  李宸的这一层意思,武则天当然是知道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她在公主府的时候,并未流露出任何不悦。

  “先帝遗愿,希望李氏的族亲可以在长安相聚,不再各分东西。如今先帝已去,太后与圣人迁都洛阳,便让李氏族亲相聚在洛阳,以慰先帝在天之灵,合情合理,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回来?而只要他们回来,不论心中有何非分之想,太后还怕没法子治他们吗?对于重要的几个亲王,太后大可派了军队前去将他们接回洛阳,若是有人不奉诏,那便是有谋反之心,让前去接人的将军将其就地正法即可。”

  有的话,不适合由太后直接说出来,于是上官婉儿便将太后心中的话说了出来。

  武则天微微侧头,看向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笑道:“太后这些年来,一心为民。圣人早有禅位之心,若是圣人禅位,李氏宗亲又牵扯入谋反一案中,天下之人也并非谁都能理解太后的苦心,若是因此而让朝中大臣以及天下百姓对太后有所误会,那便不好。何不将按照公主所言,将诸位亲王郡王接回洛阳,由太后亲自派护卫前去保护。”

  这么一来,便是将李治的族亲全部软禁起来。不止不杀他们,还给他们锦衣玉食,这么一来,朝廷百官和天下百姓还有什么话好说?

  当然,太后派去的护卫当然不是为了保护那些人,而是为了监视。

  若有异动,则格杀勿论。

  ☆、180.180:千古女皇(十八)

  奉太后诏令,为完成先帝生前遗愿,今令各地亲王郡王均回洛阳定居,以慰先帝在天之灵。

  诏令一出,朝堂议论纷纷,有人说妥有人说不妥,认为妥当的人觉得这般也好,将各地亲王郡王都召回洛阳,就避免了像是越王李贞和常乐公主起兵造反那样的糟心事;认为不妥当的人则是想到,若是亲王郡王尽数召回洛阳,太后名为让李氏子孙不再天各一方,可谁都不是傻瓜,如此一来,皇权就尽数掌握在太后的手中,日后李氏想翻身,除非太后死,否则难于登天。

  可不管朝廷中的意见如何,太后将这个诏令加上了先帝遗愿二字,即使有人想反对,也要掂量着些,加之先前太后重用周兴、来俊臣这些人来排除异己,大臣们每次上朝都得捏一把冷汗,生怕一上朝便有去无回。因此虽然颇有不少人不赞同,可也没人愿意站出来说,谁也不想好端端的,就脑袋搬家了。

  太后派军队前去将各个亲王接回洛阳,德高望重的几个亲王都jiāo给了程务挺、薛怀义、裴行俭这些人,后来想了想,李敬业在镇压叛军的事情上也有立功,而且将亲王召回这样的事情说到底还是李宸为她出谋献策,她既然想为李敬业的仕途开路,太后也乐于满足小女儿的要求,于是也将其中一个十分德高望重的亲王jiāo给李敬业去接回。

  这个亲王,乃是当初扬州叛乱时,武则天派去镇压扬州叛军的韩王李元嘉,是李治的叔父,十分德高望重。太后要将这个亲王接回洛阳,派了李敬业前去,对李敬业的器重已经不言而喻。

  出发前一天,李敬业前去公主府拜访,说是恭喜御史中丞宋喜得麟儿。这个说法也说得过去,宋和李敬业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即便平时没什么jiāo集,但是要去祝贺驸马这个事情,也实属正常。而平时都婉转谢客的驸马宋,也亲自接待了英国公李敬业。

  李敬业给小宋煜带了许多东西,什么拨浪鼓、风车之类的一大堆。

  其实小宋煜真不缺这些玩意儿,墨家的工艺是极好的,墨非得知公主生下了孩子之后,就送了一堆而的玩意儿来,用的玩的都有,从半岁开始到七岁能用能玩的玩意儿都全部送来了,堆满了库房,弄得公主和驸马两人瞠目结舌。

  李敬业送来的玩意儿,虽然都不是平常工艺,但与墨非送来的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宋客客气气地跟英国公道了谢,然后说道:“听说将军明日便要前去定州将韩王接回长安,此去路程遥远,若是将军不弃,不如留在公主府中与畅饮一场,也好让借此为将军践行。”

  英国公说是要前来祝贺驸马,可真正来意彼此都心知肚明。而且此时李宸也已经出了月子,可以见客了,宋想了想,觉得虽然公主说她与李敬业并无不可对人明言之事,可他到底是不愿意放任两人单独相处,于是在旁敲侧击过后,得知公主并不在意他也在场,驸马便十分干脆地将原本应该是公主和英国公的两人会面,变成了三方会谈。

  宋领着李敬业进了内院,李宸已经在院子里坐着,如今是夏天,她在公主府里,也穿得舒适随意,是一套葱绿色的窄袖襦裙,行动方便,即使是常服,也衬得她明艳无俦。

  这是李宸生完孩子之后,李敬业头一次见到她,在上一次见她的时候,距离如今已经将近一年。大概是因为当了母亲的缘故,她看起来比从前又多了几份成熟的韵味。

  李敬业不着痕迹地打量了李宸一圈,随即拱手,“敬业见过公主。”

  李宸笑道:“将军不必多礼,听说你给小宋煜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吗,让你费心了。”

  李敬业还不知道墨家的存在,更不知道墨家做的玩意儿巧夺天工,听到公主这么一说,便笑着说道:“我这几日正在整军准备前去定州,昨个儿整顿完毕,闲着没事儿,便出去看了一圈儿,想给阿妹家的小外甥带点东西,恰好公主与驸马的世子与小外甥差不多大,便临时起意替他带了这些东西,都粗糙得很。回头等我从定州将韩王接回来之后,便再给世子做几件更好的。”

  李宸笑盈盈的点头,也没有拒绝李敬业的好意。

  宋从前是根棒槌,可这些年来这根棒槌也被公主□□了许久,有的事情他虽然知道李宸在打点,但公主从未将这些事情摆上台面上跟他说,他也明白大概公主心中有些顾虑。

  从前的愣头青如今已经是个知情识趣的沉稳青年,他心中信任李宸,心中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李宸和李敬业独处,但明天李敬业便要去定州将韩王接回洛阳,这个李氏宗亲里的头号人物,其实十分棘手,李宸私下定然有话要叮嘱李敬业。于是,宋将李敬业带进内院之后,跟李宸说了一声,便自个儿到书阁去练字了。

  驸马走了之后,杨枝甘露等人便训练有素地将茶具点心等一一摆上,然后退了下去。

  李宸坐在一堆茶具前,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一般煮起茶来,她低头看着壶中的茶会,笑着说道:“将军明日离开洛阳,本该以酒为将军践行。永昌以为酒虽是好物,可也伤身,将军便将就一下,以茶代酒吧。”

  李宸给李敬业分了一杯茶,未散的茶汤上是一个安字,“愿将军此行平安顺利。”

  李敬业深深地望了她一眼,说道:“敬业必定不负公主期望。”

  李宸闻言,笑了笑,取出了一封书信。她修长白皙的食指按在信封上,将信封推至李敬业的跟前:“韩王心高气傲,不见得会愿意与你一同回来洛阳。这有书信一封,你务必要亲手将其jiāo给韩王。”

  韩王李元嘉好是高祖的儿子,从小被称为神通,文韬武略,是先帝的叔父。李宸对这个阿翁辈的人物十分敬重,老人家心思清明,大概早就明白母亲召回亲王的举动是为何,不一定会接受这样的结果。

  李敬业的视线落在那封书信上,良久不语。如今太后将所有的亲王和郡王都召回了洛阳,这就意味着以后李氏皇室就要受制于人。从前高高在上的李氏宗亲,从此以后就要过着跟丧家狗一般的日子。

  “敬业有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李宸:“你若是能憋在心里,那便不要说。若是不能,那就说吧。”

  李敬业被公主的话噎了一下,沉默片刻,觉得憋不了,于是说道:“公主可曾想过,太后这般行径,便是在折辱韩王?”

  李宸波澜不兴地看了李敬业一眼,语气也十分风淡云轻,“想过。”

  李敬业:“……”

  如果公主还愿意装一下糊涂,李敬业觉得自己还能说得下去,可公主这么明晃晃地说知道,他一时之间,竟也无言以对。

  李宸见李敬业沉默,她也不吭声。

  她也不知道李敬业在边疆的那几年是干什么去了,他身边确实有一群追随者,假日时日,可成气候。但李宸如今却觉得李敬业有些过于优柔寡断了。

  “永昌记得将军的祖父从前最早追随李密,后来才转而投奔高祖,拨至我的阿翁太宗麾下。我记得当年父亲与我说起将军的祖父时,说最佩服他的,是他无论追随哪一个主子,都全然忠心信任,毫不怀疑。”

  李敬业听出了李宸的言外之意,苦笑,“敬业不如祖父的地方良多,惭愧。”

  李宸却笑着摇头,“将军并非是不如您的祖父,而是将军如今似乎还没认清自个儿的本心,导致您事事瞻前顾后。”

  “我其实并不是非将军不可。但我与将军有年少之谊,清楚你对李家忠心耿耿,我对将军为人十分信任,因此才舍远求近。可将军若总是这般优柔寡断,永昌再好的耐xìng,恐怕也会被磨完。”

  公主的话说到最后,已经算得上是十分的重话了。

  李敬业听得冷汗淋漓,随即露出一个十分复杂的笑容。他又何尝不知道李宸的意思,他想自己真的是关心则乱,因为自己在意她,所以无论她做什么事情都要为她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其实哪有那么复杂的?

  成大事者要懂得取舍,抓大放小。

  其实是他一直放不开。

  李宸看着李敬业,忽然喊道:“将军。”

  李敬业抬眼,看向她。

  李宸的语气饶有深意地说道:“其实你也应该往前走了。”

  李敬业的心思,她不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在这个年代,公主也确实可以有许多的情人。但她对那样的ròu体游戏没什么兴趣,她的心就那么一点大,装了父亲jiāo代给她的事情,仅有的一点私情都给了宋。

  李敬业闻言,神色一整,看向李宸。

  李宸迎着他的视线,十分坦然。

  其实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由始至终,困住他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因为对李宸过于在意,才会关心则乱。太后的势力发展到如今,任何举动都有可能会掀起巨浪,李宸也只是选择了她认为最好的方式来保全李氏宗亲。

  或许李家的人会恨她,但不到最后,结果会是怎样,谁又说得清楚?

  征战沙场者,最忌优柔寡断。

  他一远离边疆回到洛阳,见到她,昔日的那些豪情壮志便化为乌有。其实他何必要想那么多,他是武将,论心机比不上眼前的公主,论治国比不上宋,唯一可取的,大概便是有战乱之时可安内定邦。

  越王李贞和常乐公主起兵他都去镇压了,如今不过是去接一个韩王,能有多大点事?

  身为男儿,再这般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大概是他也要唾弃自己的。

  天授元年七月,李敬业前往定州接回韩王李元嘉。

  韩王本拟带兵抵抗,英国公李敬业孤身一人进入韩王府邸,与韩王促膝长谈整整两个时辰,李元嘉当晚于定州府邸自尽,其子李讷及家人处理完丧事后便在英国公李敬业的“护送”下回了长安。

  太后武则天得知韩王的死讯,送了一口气。

  李元嘉德高望重,若是他率先带兵抵抗,那么其余亲王只会有样学样,都跟着举兵。朝廷虽然有军队,但向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几年来边境不宁,内乱不断,国库实在是耗不起。

  虽然没有将李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