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四八章 讨二奸双雄罹难之举旗讨贼
这天,灵太后躺在卧榻上,正饿得有气无力,两眼昏花,听得北宫宣光殿改造的小铁窗咣当一声打开,知道送饭的来了,灵太后懒洋洋地起身去端饭碗,她此时只希望经过自己的抗议,饮食能得到改善。刚到窗口,就听见墙外有人呼喊:“姑姑,侄儿救您来了!”
太后一阵惊喜,将头伸到铁窗外观望,见是羽林军都统胡僧敬,旁边还站有一卫兵,灵太后示意侄儿胡僧敬小声,别惊动了其他人。
胡僧敬本来和灵太后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是安定郡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姓胡,且又是同乡,就认灵太后为姑姑,希望今后能到京都发展。
灵太后得势,召胡僧敬进宫,委以下级军官,后来担任崇训宫卫戍部队指挥长。虽说是一个不起眼的下级军官,将军们这样的下级军官一抓一大把;可是,其人在羽林军中却俨然是上级,尽都晓得胡僧敬和灵太后的关系,纷纷向其示好;就连不可一世的刘腾见了胡氏,也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让“胡下级”很是狂妄了几天。
灵太后倒台,众人的脸变得比脱裤子还快,刘腾更是处处给他小鞋穿,动辄得咎;见到他更是恨脸相迎,恨脸相送;甚至像防贼的样,派人处处监视他;巨大的反差,让他感觉到了生活的艰难。本来这一切就是官场常态,在官场行走的人,只要能从中品出“人生况味”,便可以释怀的;胡僧敬没什么文化,哪里品得出“个中三昧”,只晓得自己此时是生活在冰火两重天里,为此而满腹牢骚。
胡僧敬认识到自己和姑姑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厉害关系,就联络好友,决心铤而走险,救出姑姑,让她重新执政。这时,胡僧敬对姑姑轻声说:“姑姑放心,他是我好友羽林军备身左右(官名)张车渠,我们这就砸开门窗,救您出禁宫。”
“不行!”灵太后急忙制止说:“你们两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我们还逃不出宫门,就会被卫兵杀害。若要救我,你二人还需得联络更多的羽林禁军,共同起事,杀掉元乂,那时我出宫宣诏,诛杀逆党,这才是万全之策。”
“太后放心,我这就去串联人,不仅羽林军中有人,就是小黄门张景嵩等人也是我的朋友,我们这就去办,太后静候佳音。”两人放下饭食,匆匆离去。
太后与侄儿胡僧敬的密谋,自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却已被人偷听,两人刚走到华林西园小门,即被羽林军卫士抓了起来。
原来,左卫将军候刚因射杀林虎贲卫士被免职后,只负责尝食太后菜肴,太后被囚禁,他连尝食的任务也没了,整天无事,即在后宫闲逛,远远看见胡僧敬在窗口鬼鬼祟祟与太后通话,即躲在墙角偷听,把双方的内容听了个大概,立即密报元乂。
元乂此时抓住二人,锁在华林西园“都亭曲水”的亭柱上,挥鞭拷打二人,要二人供出同党,二人宁死不吐一字,“备身左右”张车渠被活活打死,元乂也打累了,命令属下:“把都统胡僧敬流放六镇,妻妾充官奴。”
和胡僧敬、张车渠等人一样,想杀害元乂、刘腾以“清君侧”的大有人在,其中就有宗室贵胄、中山王元英。
元英既是敕封的中山王,他怎么能容忍两条中山狼在朝堂坐大,让他不得开心颜,就一心想要剿杀二狼,请太后还政。如果他和右将军奚康生联合起来,内外呼应,发兵“清君侧”,两人或许能够成功。可惜当时信息不通,南北隔阻,两人互不来往,各自为政。因而陷入被各个击破的惨景。使人为之叹息。
元英是靠着皇家宗室的身份袭爵当上中山王的。此人志大才疏,领兵打仗十有九输,又不会笼络人心。惟一依靠的是足下三个儿子元煕、元略、元篡(北魏历史上有三个元篡,一个是明元帝拓拔嗣的孙子、秦明王拓拔翰的儿子,早殇。另一个元篡是拓拔珪的孙子、广平王拓拔连的儿子,景明元年薨于平城)。好在这三个儿子争气,都忠谨孝顺,本分善良,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恶习。元熙袭爵为相州刺史,州府在邺城。两个弟弟在京城当官,元略任黄门侍郎,元篡任司徒祭酒(相当于教育部次长)。两人都是文职人员,吟诗作赋是能手,耍阴谋诡计就不行。明明知道父亲元英和清河王元怿是莫逆之交,元怿被害,必然会殃及池鱼;又看见奚康生和元乂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就是不善于去联络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这两人最好的写照。
元英听闻元怿被害,背皮子一阵发凉,找来儿子元熙商量,怎样才能为元怿复仇,扶太后复辟。元熙本来就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拍着胸脯吹大话说:
“父亲放心,义旗一举,望风披糜。如今元乂、刘腾二贼倒行逆施,人神共愤,朝野有志之人唯愿得而诛之,我今雄踞相州,俯视天下,民富马壮,士兵骁勇,以正义伐邪恶,上应天道,下得民心,还怕他区区二贼吗。愿父亲早举义旗。”
元英受了儿子书生意气的鼓舞,没有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长短,真以为正义在手就稳操胜券,以相州小小不到三千人的兵力,贸然的宣布起兵,而且还公然上表朝堂,讨伐腾、乂二贼,以“清君侧”。
元英造反的消息传到洛阳,元略、元篡看到家人从相州送来的讨贼檄文,没想到不会打仗的父亲会仓促起兵,晓得此生凶多吉少,两人收拾书箱就往邺城奔逃。元篡率先逃到相州,父子三人在邺城会合,一家人这才整顿相州兵马,日夜操练,准备出征。
相州刺史元熙只想到“清君侧”,就没想到“清身侧”,更没想过在造反之前把自己周围打扫干净。元熙揭竿而起,根本没想到身边有个同床异梦的家伙——相州长史枊元章。造反,这么沉重的命题,不说是柳元章,就是朱元璋也得认真的掂量掂量。这可不是一个人掉脑袋的事,弄不好整个家族的人都会遭殃,每个人在干这事之前都不得不认真的思考。面临“不背叛主子就要背叛朝廷”的二难选择,也别怪柳元章要出卖主子了。
柳元章此时假借操练兵马的时机,暗暗组织下级军官,晓以小恩小惠,军士们都不愿背上反贼的黑锅,都愿意跟随枊元章“改邪归正,弃暗投明。”元熙的军队在相州城操练到第十天,枊元章已积聚了足够的力量,率先行动。
演武场上,长史枊元章骑马传令,大声说:“我们跟随元英造反,就是谋逆,全家人都将遭殃。我们只有平叛,杀掉元英,才有出路。”一声呼哨,南北较场的士兵同时操戈,涌入刺史府,乱兵们一阵乱砍乱杀,元英倒在血泊中,家属亲人子女、奶妈丫鬟一律被杀,血流漂杵,尸体枕籍。
元熙、元篡兄弟二人正起床洗漱,乱兵们冲进来,当即被活捉,被囚禁在刺史府后面的阁楼上。元篡被判刑终生监禁。被囚禁的元熙觉得应该把这段惨痛的教训诉诸纸笔,告诫后人,平时难得这么空闲,干脆就把牢房当工作室,在阁楼上勤奋写作。
洛阳的元乂接到元英的檄文,吓得不轻,急忙找刘腾商量对策,两人在京都正考虑派谁去扑灭火种的时候,没想到一封书信——起义的火苗刚刚点燃就被扑灭。元乂平空白地拣了个落地桃子,高兴异常,当即委派尚书左丞卢同为讨寇总指挥,前往邺城平叛。
元熙被俘前是个文艺青年,与众多文化名人多有交往,与各学派的教授、博士更是交往甚密。八月十三日,元熙被押往邺城南街口问斩。临死前向文友们写了一封遗书,举着墨迹酣畅的遗书,慷慨激昂地向文友们道别:
“吾与弟并蒙皇太后知遇之恩,兄据大州,弟则入仕,殷勤言色,恩同慈母。今皇太后见废于北宫,太傅清河王横受屠戮。主上年幼,前殿蒙孤;君亲如此,臣岂能苟安,故率兵民欲建大义于天下,终因智力短浅,旋见囚执,上愧朝廷,下愧相知,流肠碎首,复何言哉。呜呼!”秀才造反,如此下场,闻者无不为之叹息。
元熙被斩,首级传到洛阳,亲朋故友不忍就视,唯有前骁骑将军刁整不怕被诬同党之嫌,冒死收敛元熙的尸体,藏匿起来。卢同大肆搜捕元英的同党,逮捕济阴(今山西定陶西北)内史杨昱等人押送邺城拷问。杨昱经拷打百日,始终没吐露一个字,保护了更多的同志。卢同无奈,只得放出杨昱,回济阴复职。
黄门侍郎元略逃出洛阳,慌不择路,只身逃到黄河边孟津渡口,无法渡河,只得在故人司马始宾家躲藏。因孟津渡口被元乂派兵封锁,检查过往船只,捉拿逆党。司马始宾砍竹木伐芦荻编织成竹筏子,两人乘着夜色冒死渡河,过河后被送到友人刁整的弟弟刁双家里躲藏。
元略躲藏了几个月,四处捕捉逆党的风声一天比一天紧,元略害怕连累刁双,要求送他出外逃走,刁双死活不同意,又耽撂了几个月,各官署衙门都悬赏重金捉拿元略。元略决心出逃,刁双傲不过元略,派从弟元昌和元品扮作商人,两人渡过长江。刁昌返家,元略投奔南梁,被梁武帝萧衍封为中山王。
消息传到洛阳,刘腾、元乂气恨不已,逮捕刁整、刁双兄弟,要以协助众奸党藏匿逃逸问罪。御史王基在朝堂上为刁氏兄弟辩护说:
“就因刁氏兄弟曾经是元英的朋友,你就定他们是叛党,这未免太捕风捉影、草菅人命了吧。元英生前好友甚多,在座诸公如崔光、刘腾都和他过从甚密,你该不会有朝一日让他们堂堂大夫也身陷囹圄吧?你没有任何证据,怎么能证明他们兄弟是叛党呢?”
元乂辩不过王基,不得不将刁氏兄弟释放。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太后一阵惊喜,将头伸到铁窗外观望,见是羽林军都统胡僧敬,旁边还站有一卫兵,灵太后示意侄儿胡僧敬小声,别惊动了其他人。
胡僧敬本来和灵太后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是安定郡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因为姓胡,且又是同乡,就认灵太后为姑姑,希望今后能到京都发展。
灵太后得势,召胡僧敬进宫,委以下级军官,后来担任崇训宫卫戍部队指挥长。虽说是一个不起眼的下级军官,将军们这样的下级军官一抓一大把;可是,其人在羽林军中却俨然是上级,尽都晓得胡僧敬和灵太后的关系,纷纷向其示好;就连不可一世的刘腾见了胡氏,也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让“胡下级”很是狂妄了几天。
灵太后倒台,众人的脸变得比脱裤子还快,刘腾更是处处给他小鞋穿,动辄得咎;见到他更是恨脸相迎,恨脸相送;甚至像防贼的样,派人处处监视他;巨大的反差,让他感觉到了生活的艰难。本来这一切就是官场常态,在官场行走的人,只要能从中品出“人生况味”,便可以释怀的;胡僧敬没什么文化,哪里品得出“个中三昧”,只晓得自己此时是生活在冰火两重天里,为此而满腹牢骚。
胡僧敬认识到自己和姑姑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厉害关系,就联络好友,决心铤而走险,救出姑姑,让她重新执政。这时,胡僧敬对姑姑轻声说:“姑姑放心,他是我好友羽林军备身左右(官名)张车渠,我们这就砸开门窗,救您出禁宫。”
“不行!”灵太后急忙制止说:“你们两人的力量太单薄了,我们还逃不出宫门,就会被卫兵杀害。若要救我,你二人还需得联络更多的羽林禁军,共同起事,杀掉元乂,那时我出宫宣诏,诛杀逆党,这才是万全之策。”
“太后放心,我这就去串联人,不仅羽林军中有人,就是小黄门张景嵩等人也是我的朋友,我们这就去办,太后静候佳音。”两人放下饭食,匆匆离去。
太后与侄儿胡僧敬的密谋,自以为万无一失,没想到却已被人偷听,两人刚走到华林西园小门,即被羽林军卫士抓了起来。
原来,左卫将军候刚因射杀林虎贲卫士被免职后,只负责尝食太后菜肴,太后被囚禁,他连尝食的任务也没了,整天无事,即在后宫闲逛,远远看见胡僧敬在窗口鬼鬼祟祟与太后通话,即躲在墙角偷听,把双方的内容听了个大概,立即密报元乂。
元乂此时抓住二人,锁在华林西园“都亭曲水”的亭柱上,挥鞭拷打二人,要二人供出同党,二人宁死不吐一字,“备身左右”张车渠被活活打死,元乂也打累了,命令属下:“把都统胡僧敬流放六镇,妻妾充官奴。”
和胡僧敬、张车渠等人一样,想杀害元乂、刘腾以“清君侧”的大有人在,其中就有宗室贵胄、中山王元英。
元英既是敕封的中山王,他怎么能容忍两条中山狼在朝堂坐大,让他不得开心颜,就一心想要剿杀二狼,请太后还政。如果他和右将军奚康生联合起来,内外呼应,发兵“清君侧”,两人或许能够成功。可惜当时信息不通,南北隔阻,两人互不来往,各自为政。因而陷入被各个击破的惨景。使人为之叹息。
元英是靠着皇家宗室的身份袭爵当上中山王的。此人志大才疏,领兵打仗十有九输,又不会笼络人心。惟一依靠的是足下三个儿子元煕、元略、元篡(北魏历史上有三个元篡,一个是明元帝拓拔嗣的孙子、秦明王拓拔翰的儿子,早殇。另一个元篡是拓拔珪的孙子、广平王拓拔连的儿子,景明元年薨于平城)。好在这三个儿子争气,都忠谨孝顺,本分善良,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恶习。元熙袭爵为相州刺史,州府在邺城。两个弟弟在京城当官,元略任黄门侍郎,元篡任司徒祭酒(相当于教育部次长)。两人都是文职人员,吟诗作赋是能手,耍阴谋诡计就不行。明明知道父亲元英和清河王元怿是莫逆之交,元怿被害,必然会殃及池鱼;又看见奚康生和元乂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就是不善于去联络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这两人最好的写照。
元英听闻元怿被害,背皮子一阵发凉,找来儿子元熙商量,怎样才能为元怿复仇,扶太后复辟。元熙本来就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拍着胸脯吹大话说:
“父亲放心,义旗一举,望风披糜。如今元乂、刘腾二贼倒行逆施,人神共愤,朝野有志之人唯愿得而诛之,我今雄踞相州,俯视天下,民富马壮,士兵骁勇,以正义伐邪恶,上应天道,下得民心,还怕他区区二贼吗。愿父亲早举义旗。”
元英受了儿子书生意气的鼓舞,没有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长短,真以为正义在手就稳操胜券,以相州小小不到三千人的兵力,贸然的宣布起兵,而且还公然上表朝堂,讨伐腾、乂二贼,以“清君侧”。
元英造反的消息传到洛阳,元略、元篡看到家人从相州送来的讨贼檄文,没想到不会打仗的父亲会仓促起兵,晓得此生凶多吉少,两人收拾书箱就往邺城奔逃。元篡率先逃到相州,父子三人在邺城会合,一家人这才整顿相州兵马,日夜操练,准备出征。
相州刺史元熙只想到“清君侧”,就没想到“清身侧”,更没想过在造反之前把自己周围打扫干净。元熙揭竿而起,根本没想到身边有个同床异梦的家伙——相州长史枊元章。造反,这么沉重的命题,不说是柳元章,就是朱元璋也得认真的掂量掂量。这可不是一个人掉脑袋的事,弄不好整个家族的人都会遭殃,每个人在干这事之前都不得不认真的思考。面临“不背叛主子就要背叛朝廷”的二难选择,也别怪柳元章要出卖主子了。
柳元章此时假借操练兵马的时机,暗暗组织下级军官,晓以小恩小惠,军士们都不愿背上反贼的黑锅,都愿意跟随枊元章“改邪归正,弃暗投明。”元熙的军队在相州城操练到第十天,枊元章已积聚了足够的力量,率先行动。
演武场上,长史枊元章骑马传令,大声说:“我们跟随元英造反,就是谋逆,全家人都将遭殃。我们只有平叛,杀掉元英,才有出路。”一声呼哨,南北较场的士兵同时操戈,涌入刺史府,乱兵们一阵乱砍乱杀,元英倒在血泊中,家属亲人子女、奶妈丫鬟一律被杀,血流漂杵,尸体枕籍。
元熙、元篡兄弟二人正起床洗漱,乱兵们冲进来,当即被活捉,被囚禁在刺史府后面的阁楼上。元篡被判刑终生监禁。被囚禁的元熙觉得应该把这段惨痛的教训诉诸纸笔,告诫后人,平时难得这么空闲,干脆就把牢房当工作室,在阁楼上勤奋写作。
洛阳的元乂接到元英的檄文,吓得不轻,急忙找刘腾商量对策,两人在京都正考虑派谁去扑灭火种的时候,没想到一封书信——起义的火苗刚刚点燃就被扑灭。元乂平空白地拣了个落地桃子,高兴异常,当即委派尚书左丞卢同为讨寇总指挥,前往邺城平叛。
元熙被俘前是个文艺青年,与众多文化名人多有交往,与各学派的教授、博士更是交往甚密。八月十三日,元熙被押往邺城南街口问斩。临死前向文友们写了一封遗书,举着墨迹酣畅的遗书,慷慨激昂地向文友们道别:
“吾与弟并蒙皇太后知遇之恩,兄据大州,弟则入仕,殷勤言色,恩同慈母。今皇太后见废于北宫,太傅清河王横受屠戮。主上年幼,前殿蒙孤;君亲如此,臣岂能苟安,故率兵民欲建大义于天下,终因智力短浅,旋见囚执,上愧朝廷,下愧相知,流肠碎首,复何言哉。呜呼!”秀才造反,如此下场,闻者无不为之叹息。
元熙被斩,首级传到洛阳,亲朋故友不忍就视,唯有前骁骑将军刁整不怕被诬同党之嫌,冒死收敛元熙的尸体,藏匿起来。卢同大肆搜捕元英的同党,逮捕济阴(今山西定陶西北)内史杨昱等人押送邺城拷问。杨昱经拷打百日,始终没吐露一个字,保护了更多的同志。卢同无奈,只得放出杨昱,回济阴复职。
黄门侍郎元略逃出洛阳,慌不择路,只身逃到黄河边孟津渡口,无法渡河,只得在故人司马始宾家躲藏。因孟津渡口被元乂派兵封锁,检查过往船只,捉拿逆党。司马始宾砍竹木伐芦荻编织成竹筏子,两人乘着夜色冒死渡河,过河后被送到友人刁整的弟弟刁双家里躲藏。
元略躲藏了几个月,四处捕捉逆党的风声一天比一天紧,元略害怕连累刁双,要求送他出外逃走,刁双死活不同意,又耽撂了几个月,各官署衙门都悬赏重金捉拿元略。元略决心出逃,刁双傲不过元略,派从弟元昌和元品扮作商人,两人渡过长江。刁昌返家,元略投奔南梁,被梁武帝萧衍封为中山王。
消息传到洛阳,刘腾、元乂气恨不已,逮捕刁整、刁双兄弟,要以协助众奸党藏匿逃逸问罪。御史王基在朝堂上为刁氏兄弟辩护说:
“就因刁氏兄弟曾经是元英的朋友,你就定他们是叛党,这未免太捕风捉影、草菅人命了吧。元英生前好友甚多,在座诸公如崔光、刘腾都和他过从甚密,你该不会有朝一日让他们堂堂大夫也身陷囹圄吧?你没有任何证据,怎么能证明他们兄弟是叛党呢?”
元乂辩不过王基,不得不将刁氏兄弟释放。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