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六八章 前线纷乱折砫石之前线纷乱
广阳王元深自于谨投案自首后,部下兵将大多逃逸,为其效命的战将屈指可数,兵士不过万人。经瀛州之败,战士们都是疲乏病羸,毫无战斗力,元深只得带着部队向定州转移,准备在定州驻扎休整。
北道行台、定州刺史杨津是元徽举荐的将军,对元深曾经被恒州造反派拥戴为头子的事极为反感,自然对其有着深深的偏见,听说元深的部队远道而来,居然整修城池,暗藏伏兵,兵戈甲马以待,随时准备出击,一举吃掉这支友军。
杨家是继李崇的李氏家族之后的又一望族。
杨津是北魏声誉隆重的大将军,“少端庄,以器度见称”,十一岁就出任侍御中散。文明太后当政时,以冯诞为司徒。杨津和冯诞是从小穿开档裤的玩伴,而杨津见冯诞一时权倾朝野却再也不去巴结他了,见到冯诞的车驾,更是远远避让,冯诞更是为此恨他不识时务。杨津的朋友见他如此不谙人事,就劝他说:“司徒,君之少旧,宜蒙进达,为啥君与之遽然见外了呢?”杨津笑着回答说:“为权势之家厚爱,不一定是好事。”此话一出,朝野众人都叹服杨氏兄弟的高洁,冯诞为此恨他不识时务。
杜洛周、鲜于修礼造反,朝廷任命杨津为北道大行台,行定州事。朝廷分给杨津二十枚铁券丹书,令其分化瓦解造反部队首领。杨津以此分送给元洪业、程杀鬼等人,许以爵位。后来,果然造成元洪业等人的内讧。
更可怕的是,杨津是机械装置发明的天才,他为守卫定州城发明制造了很多机动武器,其中有一种“火焰喷射器”,可能是在窦太后发明的抛物火炮的基础上改造的,只不过这次装填的不是火药,而是熔化的铁水。他命令部队在城中挖掘地道,一直通到城外十步远的地方,在敌军攻城的时候,地道兵潜出地道,用机械装置发射熔化的铁水,烧毁敌军攻城的竹梯、战车,烧死敌军一大片。
杜洛周的士兵为之哀叹说:“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可见这武器的厉害。这可能就是现代火焰喷射器的前身。
杜洛周等造反派是大汉族主义者,久攻定州不克,向杨津表示愿意休战。前提是要杨津斩杀城里的鲜卑丑种。杨津却是个坚持民族团结,不搞种族歧视的“民权主义者”,他把城里的所有鲜卑人组织在内城,派部队把他们保护起来,使之不受伤害,令鲜卑各少数民族的官吏们十分感动。
杜洛周久攻定州不下,花重金收买了定州长史李裔。李裔于半夜开城,引杜洛周攻入城内,活捉了杨津。杜洛周亲自动手脱掉杨津的衣裳,命令把杨津囚禁在地牢里“阴几天”之后,煮熟给众人吃。
三天之后,杜洛周果然燃起大鼎,烧沸滚汤,把赤身裸体的杨津从地牢里带了出来。杨津此时在地牢里被“阴”了几天,果然是一身白白嫩嫩的,杜洛周一见就笑了:“这一身肉下锅,一定鲜嫩可口。”
杨津毫不畏惧,哈哈大笑着说:“我这人棱角分明,脸皮厚,你恐怕三天三夜都烹不熟。倒是李裔这人,他本来是属猪的,烹他的肉,一定会更好吃。”
元洪业、程杀鬼等人受过杨津的铁券丹书,也纷纷替他求情。杜洛周为杨津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深受感动,为此赦免了他。倒是杨津的话弄得李裔十分惭愧,后来他逃出叛军,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知所终。
这样一段故事与西游记里的故事相似,我常常想,吴承恩也许曾经有过写《百年繁复》的念头,但因这是一段“胡虏”的历史,为正统汉学家所不耻,故尔改写了其他作品。
杨家将在北魏一朝,个个光明磊落。就是这个杨津,因为残杀元深事件,终生难洗去此事的污点,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
元深的部队还未到达定州,听到探子的秘报,听说杨津要对自己下毒手,元深晓得杨津的背后有元徽的身影,将信将疑,不敢贸然进城,只得命令部队驻扎在城南的弥勒寺,以佛寺为前线指挥部。
在弥勒寺住了一天,元深觉得大敌当前,各事其主的前军主帅应该捐弃前嫌,共同对敌才是,不要演出亲痛仇快的悲剧。为了打消杨津等人的杀人之心,元深放低姿态,召集定州的各级地方官员来弥勒寺开会,要大家团结一心,组织成统一战线,听从统一指挥,在如此困难的时候互相扶助,不要各自为政,分散了打击力量。
杨津听说元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阴谋,害怕开会时被元深扣押,自己不敢出面,派出前线都督毛谥参加会议。毛谥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断章取义,抓住其中的“听从统一指挥”大作文章,认为元深开会的目的是为了夺取各部队的指挥权。毛谥将弥勒寺军事会议的内容报告了杨津。二人一致认为元深心胸险恶,团聚定州兵马的目的是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杨津当即与毛谥等部将制定了偷袭元深残部的制作战计划。为了麻痹元深,杨津向元深送去一封信,表示自己的部队坚决服从广阳王的统一指挥。随信还送出一份通牒文书,说是自己的部队久未参战,准备在今晚举行军事演习,以此检验部队的实战能力,各友邻部队不必为此多虑,云云。接到通牒文书,元深对友军的临阵磨枪很是赞赏,也没多想杨津信中的猫腻。
当晚,元深在弥勒寺里夜读,听得远处人马杂沓,兵戈碰撞,命哨兵前往探视。不一会儿,哨兵回来报告说:“王爷不必担心,杨行台率领部队路过我军防区,乘夜色练兵,演习开始。”
元深点点头,幸好早有通牒文书,不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误会。元深由此毫不在意,命令自己的部队解除武装,放心大胆地睡觉。自己也继续夜读。
临近三更,元深正准备读完最后一章便就寝的时候,突然听见战鼓咚咚,杀伐声四起,窗外的熊熊大火,照得四壁透亮,四处响起哭喊声、惨叫声,疲累的士兵在熟睡中尽成了刀下之鬼。可惜一万名兵将,没战死在敌寇的刀剑之下,却丧命在友军的兵戈之中。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而元深此时却还大而化之地认为这是一场非常逼真的实战演习。
北魏著名的“杨家将”家族的佼佼者杨津也因这次对友军的突袭,终生背上了历史的污点。北魏在这样的非常时期,这样的互相猜忌,相煎太急,大大地损伤了北魏的军事力量。还是上演了一场亲痛仇快的悲剧,教训惨痛。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使用杨津的办法,对皖南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办成了日寇无法办成的事件,至今令人切齿。
弥勒寺里的元深见火光四起,还在为这次成功的演习而欣慰,突然听见四周响起呐喊声:‘活捉反贼元深!”这才意识到不妙,丢掉书本,慌忙跨上后院树下拴着的战马,从小庙后门冲杀出去。几十名亲兵奋力厮杀,乘着夜色逃出重围,一路上慌不择路,待天亮时已逃到定州东郊的博陵(今河北博野)。
几十人逃了一夜,人困马乏,道路不熟,乘天色濛濛,躺在树林里小憩,让战马啃几口青草,等天亮之后再决定部队的去向。元深躺下睡觉的时候,就在附近的葛荣可是一刻也没有休息。
葛荣自得到宇文泰的报信,剿灭了元洪业,部队急剧壮大,他也就野心膨胀,自封为皇帝不说,还决定向中原进发,夺取河北重镇定州,以之建立根据地。葛荣对前来报信的十八岁青年宇文泰十分赏识,出发时,委派他为前部先锋。宇文泰率领二千人的先锋部队,一路探行在定州西北神南岭的森林中。
先锋部队就是集团军的耳目,责任重大,既探路探险,又要探视敌情,是一支脚踏“两关”(鬼门关、人情关)的特殊部队,弄不好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宇文泰天生就是个军事家,既然受到重用,就要有所表现,他不认为这是考验,认为这是自己展露才华的机会。
为此,在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军事家宇文泰发明了一套专门用于军事联络的密码——小狼短促惊恐的叫声表示“有敌情”,老狼的一声长嗷就是“继续观察”;小狼欢快的短语是呼叫“敌人不多,可否歼灭”,反之则是其他内容。老狼两声长嚎就是指示“就地歼灭”;如此等等,总之,这是只有自己几个人才懂得的暗语。
宇文泰的部队在黎明前的森林里摸索前行,突然,森林里传来小狼惊恐的叫声,老狼回答之后,侧耳仔细倾听,不久又听见小狼欢快的短语。不用说,读者已经猜想到宇文泰的部队与元深的残部短兵相接了。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北道行台、定州刺史杨津是元徽举荐的将军,对元深曾经被恒州造反派拥戴为头子的事极为反感,自然对其有着深深的偏见,听说元深的部队远道而来,居然整修城池,暗藏伏兵,兵戈甲马以待,随时准备出击,一举吃掉这支友军。
杨家是继李崇的李氏家族之后的又一望族。
杨津是北魏声誉隆重的大将军,“少端庄,以器度见称”,十一岁就出任侍御中散。文明太后当政时,以冯诞为司徒。杨津和冯诞是从小穿开档裤的玩伴,而杨津见冯诞一时权倾朝野却再也不去巴结他了,见到冯诞的车驾,更是远远避让,冯诞更是为此恨他不识时务。杨津的朋友见他如此不谙人事,就劝他说:“司徒,君之少旧,宜蒙进达,为啥君与之遽然见外了呢?”杨津笑着回答说:“为权势之家厚爱,不一定是好事。”此话一出,朝野众人都叹服杨氏兄弟的高洁,冯诞为此恨他不识时务。
杜洛周、鲜于修礼造反,朝廷任命杨津为北道大行台,行定州事。朝廷分给杨津二十枚铁券丹书,令其分化瓦解造反部队首领。杨津以此分送给元洪业、程杀鬼等人,许以爵位。后来,果然造成元洪业等人的内讧。
更可怕的是,杨津是机械装置发明的天才,他为守卫定州城发明制造了很多机动武器,其中有一种“火焰喷射器”,可能是在窦太后发明的抛物火炮的基础上改造的,只不过这次装填的不是火药,而是熔化的铁水。他命令部队在城中挖掘地道,一直通到城外十步远的地方,在敌军攻城的时候,地道兵潜出地道,用机械装置发射熔化的铁水,烧毁敌军攻城的竹梯、战车,烧死敌军一大片。
杜洛周的士兵为之哀叹说:“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可见这武器的厉害。这可能就是现代火焰喷射器的前身。
杜洛周等造反派是大汉族主义者,久攻定州不克,向杨津表示愿意休战。前提是要杨津斩杀城里的鲜卑丑种。杨津却是个坚持民族团结,不搞种族歧视的“民权主义者”,他把城里的所有鲜卑人组织在内城,派部队把他们保护起来,使之不受伤害,令鲜卑各少数民族的官吏们十分感动。
杜洛周久攻定州不下,花重金收买了定州长史李裔。李裔于半夜开城,引杜洛周攻入城内,活捉了杨津。杜洛周亲自动手脱掉杨津的衣裳,命令把杨津囚禁在地牢里“阴几天”之后,煮熟给众人吃。
三天之后,杜洛周果然燃起大鼎,烧沸滚汤,把赤身裸体的杨津从地牢里带了出来。杨津此时在地牢里被“阴”了几天,果然是一身白白嫩嫩的,杜洛周一见就笑了:“这一身肉下锅,一定鲜嫩可口。”
杨津毫不畏惧,哈哈大笑着说:“我这人棱角分明,脸皮厚,你恐怕三天三夜都烹不熟。倒是李裔这人,他本来是属猪的,烹他的肉,一定会更好吃。”
元洪业、程杀鬼等人受过杨津的铁券丹书,也纷纷替他求情。杜洛周为杨津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深受感动,为此赦免了他。倒是杨津的话弄得李裔十分惭愧,后来他逃出叛军,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知所终。
这样一段故事与西游记里的故事相似,我常常想,吴承恩也许曾经有过写《百年繁复》的念头,但因这是一段“胡虏”的历史,为正统汉学家所不耻,故尔改写了其他作品。
杨家将在北魏一朝,个个光明磊落。就是这个杨津,因为残杀元深事件,终生难洗去此事的污点,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
元深的部队还未到达定州,听到探子的秘报,听说杨津要对自己下毒手,元深晓得杨津的背后有元徽的身影,将信将疑,不敢贸然进城,只得命令部队驻扎在城南的弥勒寺,以佛寺为前线指挥部。
在弥勒寺住了一天,元深觉得大敌当前,各事其主的前军主帅应该捐弃前嫌,共同对敌才是,不要演出亲痛仇快的悲剧。为了打消杨津等人的杀人之心,元深放低姿态,召集定州的各级地方官员来弥勒寺开会,要大家团结一心,组织成统一战线,听从统一指挥,在如此困难的时候互相扶助,不要各自为政,分散了打击力量。
杨津听说元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阴谋,害怕开会时被元深扣押,自己不敢出面,派出前线都督毛谥参加会议。毛谥等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断章取义,抓住其中的“听从统一指挥”大作文章,认为元深开会的目的是为了夺取各部队的指挥权。毛谥将弥勒寺军事会议的内容报告了杨津。二人一致认为元深心胸险恶,团聚定州兵马的目的是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杨津当即与毛谥等部将制定了偷袭元深残部的制作战计划。为了麻痹元深,杨津向元深送去一封信,表示自己的部队坚决服从广阳王的统一指挥。随信还送出一份通牒文书,说是自己的部队久未参战,准备在今晚举行军事演习,以此检验部队的实战能力,各友邻部队不必为此多虑,云云。接到通牒文书,元深对友军的临阵磨枪很是赞赏,也没多想杨津信中的猫腻。
当晚,元深在弥勒寺里夜读,听得远处人马杂沓,兵戈碰撞,命哨兵前往探视。不一会儿,哨兵回来报告说:“王爷不必担心,杨行台率领部队路过我军防区,乘夜色练兵,演习开始。”
元深点点头,幸好早有通牒文书,不然,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误会。元深由此毫不在意,命令自己的部队解除武装,放心大胆地睡觉。自己也继续夜读。
临近三更,元深正准备读完最后一章便就寝的时候,突然听见战鼓咚咚,杀伐声四起,窗外的熊熊大火,照得四壁透亮,四处响起哭喊声、惨叫声,疲累的士兵在熟睡中尽成了刀下之鬼。可惜一万名兵将,没战死在敌寇的刀剑之下,却丧命在友军的兵戈之中。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而元深此时却还大而化之地认为这是一场非常逼真的实战演习。
北魏著名的“杨家将”家族的佼佼者杨津也因这次对友军的突袭,终生背上了历史的污点。北魏在这样的非常时期,这样的互相猜忌,相煎太急,大大地损伤了北魏的军事力量。还是上演了一场亲痛仇快的悲剧,教训惨痛。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使用杨津的办法,对皖南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办成了日寇无法办成的事件,至今令人切齿。
弥勒寺里的元深见火光四起,还在为这次成功的演习而欣慰,突然听见四周响起呐喊声:‘活捉反贼元深!”这才意识到不妙,丢掉书本,慌忙跨上后院树下拴着的战马,从小庙后门冲杀出去。几十名亲兵奋力厮杀,乘着夜色逃出重围,一路上慌不择路,待天亮时已逃到定州东郊的博陵(今河北博野)。
几十人逃了一夜,人困马乏,道路不熟,乘天色濛濛,躺在树林里小憩,让战马啃几口青草,等天亮之后再决定部队的去向。元深躺下睡觉的时候,就在附近的葛荣可是一刻也没有休息。
葛荣自得到宇文泰的报信,剿灭了元洪业,部队急剧壮大,他也就野心膨胀,自封为皇帝不说,还决定向中原进发,夺取河北重镇定州,以之建立根据地。葛荣对前来报信的十八岁青年宇文泰十分赏识,出发时,委派他为前部先锋。宇文泰率领二千人的先锋部队,一路探行在定州西北神南岭的森林中。
先锋部队就是集团军的耳目,责任重大,既探路探险,又要探视敌情,是一支脚踏“两关”(鬼门关、人情关)的特殊部队,弄不好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宇文泰天生就是个军事家,既然受到重用,就要有所表现,他不认为这是考验,认为这是自己展露才华的机会。
为此,在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军事家宇文泰发明了一套专门用于军事联络的密码——小狼短促惊恐的叫声表示“有敌情”,老狼的一声长嗷就是“继续观察”;小狼欢快的短语是呼叫“敌人不多,可否歼灭”,反之则是其他内容。老狼两声长嚎就是指示“就地歼灭”;如此等等,总之,这是只有自己几个人才懂得的暗语。
宇文泰的部队在黎明前的森林里摸索前行,突然,森林里传来小狼惊恐的叫声,老狼回答之后,侧耳仔细倾听,不久又听见小狼欢快的短语。不用说,读者已经猜想到宇文泰的部队与元深的残部短兵相接了。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