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八八章 弱君权臣两猜忌之权奸撒泼
和皇帝的心情同样,有了这些对亡灵的封官晋爵,尔朱荣这才觉得心里稍微安定下来。经过这次抚恤,潜伏在洛阳城里的官员这才重回朝廷任职,逃亡匿藏在百姓家里的无上王元劭的儿子元韶这才进宫叩谢,继爵为彭城王。
尔朱荣把持朝政,他说的话必须认可,他的命令必须执行。尽管他一言九鼎,可是却总觉得在洛阳居住有一种心惊肉跳,危机四伏的感觉,河阴惨案的冤魂时时在洛阳出没,时时要向他伸冤索命。刚刚住了几天,尔朱荣心里迁都的想法又冒了出来。
既然迁都的事必得由国君首肯,就目前太原王所奏必准的政局,只要自己提出迁都一事,想来孝庄帝是决不会驳自己的面子的,何不就此试一试他是不是听话的傀儡。有了这种想法,上朝时,尔朱荣又一次提出迁都,并提出了晋阳与平城两个方案,供百官选择。
百官在朝堂上没人敢忤逆尔朱荣,尽都不吭气。孝庄帝此时自己的帝位还不稳固,凡事看尔朱荣的眼色行事,见尔朱荣逼着表态,只得模棱两可地说:“如果太原王认为迁都有利于社稷,那你就看着办吧。”尔朱荣更改皇帝的表态,强硬地说:“既然皇帝陛下同意迁都,那就通知各行省、台署准备搬迁。”
迁都是个庞大的工程,怎么能像蚂蚁搬家似的说搬就搬,都官尚书元谌从孝庄帝的口中听出了反感和无奈,为帝分忧是臣子的本分,决心站出来制止尔朱荣的跋扈和草率。
元谌是赵郡王元才的儿子,也就是文穆皇帝元勰的侄儿,是皇帝元子攸的叔伯哥哥。他本来是个性情平和的老好人,气恨尔朱荣公然在朝堂上篡改皇帝的口谕,就站出来说:
“京都为九鼎重地,岂容太原王如此草率。当年先帝迁都洛阳,正是为逐鹿中原,此乃入主中国的圣明之举。太原王把中原大都迁于北方一隅,真不知居心何在?”
元谌的话直刺尔朱荣那根最痛的肋骨,尔朱荣大怒,大声的嚷叫起来:“我和皇帝在商量迁都,关你元谌什么事,你为啥会这么固执,河阴死了那么多朝臣,你能活到今天,已是侥幸,你应该知足了。”尔朱荣这话血淋淋的,充满了刺鼻的血腥味。
生性平和的元谌此时被彻底地激怒了:“迁都乃天下大事,微臣自与天子讨论,又关你啥事!太原王何必用河阴惨案来吓唬老臣。元谌我乃皇亲宗室,位居常伯,生既无益,死复何损,就是今日碎首流肠,也无所畏惧。”
尔朱荣没想到平时唯唯诺诺的元谌居然在朝堂上顶撞宰辅,气得下不了台,野性勃发,大声咆哮起来:“既然你不怕碎首流肠,那本王就了却你的心愿,来人,把元谌拖出去碎尸万段。”
百官看见尔朱荣在朝堂上放肆,尽都吓得面如土色,又无法阻止事态的恶性发展,只有元谌哼哼冷笑,神色自如。
殿外值守的羽林军卫士听到尔朱荣的怒吼,就要冲进殿去捉拿元谌,八面玲珑的刘思逸故意咳嗽一声,向他们使了个眼色,值守卫士已冲上台阶,也就站立在殿门,止步不前。
尔朱世隆见卫士只走动了几步,对尔朱荣的呼喊声再也无动于衷,自然是深知其中的奥妙,就转身对尔朱荣说:“新皇辅立,擅杀大臣,是为不祥。况迁都大事,有不同意见,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请太原王息怒,容再三思。”
尔朱荣没能指挥动羽林军,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正下不了台,此时借坡下驴,缓了缓口气,说:“也好,那就等几天再商量吧。”元子攸见势,赶紧宣布散朝,一场朝会,不欢面散。
第二天,元谌进宫晋谒皇帝。元子攸担心地说:“皇兄忧心忡忡的,脸上怎么很难看到笑容了。”元谌叹息一声说:“尔朱氏,乃中山狼也。一条恶狼居于陛下身边,微臣怎么能睡得安稳。”孝庄帝咬牙切齿地说:“必得手刃此贼!”
元谌正要说话,见尔朱荣远远的随行而来,急忙改口,没话找话地说:“陛下登基已经半月了,可是后宫虚位,皇帝无后位帮扶,恐为不祥,也该考虑大婚盛典。”说话间,尔朱荣已来到身边,元谌随便找了个借口,悠然离去。
尔朱荣知道元谌还为迁都的事心怀不满,此时被大婚一事触动神经,也就陪伴皇帝,闲廷信步。
君臣二人登上华林西园旁的凌霄殿高楼,登高远眺,眼见白云苍狗,黄河东去,洛都商埠尽收眼底。亭台楼榭,巍峨皇宫卧虎藏龙,更有街衢通达,绿树掩映,一派盛京繁华景象。京都形胜,确非西北恶壤可比。
尔朱荣装作惭愧的样子对孝庄帝说:“此时我才知道自己的愚昧,居然想迁都北上,眼看京师的繁荣,再想想元尚书的话,确实深有道理,微臣惭愧呀,为我的无知冲动向陛下请罪。”
元子攸一笑说:“迁都一事,大将军原也是出于好心,这也不能怪罪于你。”面对皇帝的抚慰,尔朱荣顺势启奏,并州刺史元天穆等立功边隅,应予加封。
皇帝面对权臣的咄咄逼人,只得准奏:封元天穆为上党王,入朝辅政;尔朱世隆为侍中,尚书;尔朱兆为骠骑将军,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贺拔岳兄弟、尉景、高欢、孙腾等皆有授位奖掖。自此,尔朱氏控制朝政,州郡。
这天下午,诸将到太原王府叩谢尔朱荣的荐引之恩,尔朱荣设宴款待。席间,北乡公主把尔朱荣叫进内室说:“他们一个个跟着你尔朱荣都获高官厚禄,只有我那女儿英娥,自肃宗暴崩,又被灵太后逼迫削发,送入瑶光寺,如今一人独居后宫,好不悽惨。”说完这么短短的一句话,眼圈居然就红了。
昨天,北乡公主进宫探视女儿,见女儿年纪轻轻的就守寡,这样难过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完。当娘的五内揪紧,阵阵心酸。陪同北乡公主进宫的中常侍孙连伏劝慰说:“公主切莫悲伤,奴才倒有个想法。”北乡公主说:“只要能救我女儿,有什么想法你尽管说。”
孙连伏说:“尔朱贵嫔久居后宫,皇帝后位虚缺,不知天子是否有此深意?”北乡公主想了一晚上,碍于女儿曾是肃宗元诩的贵嫔,突然要嫁给叔父元子攸为皇后,从辈份伦常纲上实难逾越,所以一直憋闷了老半天,如今阖府上下,人人春风得意,唯有女儿独守寒窗,自然地把渴求的目光抛向丈夫。
尔朱荣一拍大腿,安慰夫人说:“今天在凌霄殿楼阁,尚书元谌也曾向陛下提起过大婚一事,我居然忘了。我这就去让属官们想法。”
尔朱荣辞别夫人,重新入席。酒下三杯,在众人春风得意的面孔中,尔朱荣突然愁云满脸,一声长叹。从子尔朱兆就坐在尔朱荣身边,慌忙问:
“伯父显赫如是,正是得意春风轻马蹄的时候,为何叹息?”
尔朱荣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尔等一个个跟随本王,皆获富贵高爵,可怜你那妹妹英娥,自从嫁入深宫,就没过一天好日子,伯父想起英娥的惨景,故尔嗟叹。”
尔朱世隆接过话题说:“侄女英娥的处景并非不可变更,前天,直阁将军刘思逸曾私下告诉我说,皇室后宫虚位至今,英娥本来就在后宫,这何尚又不是一件好事。或许是天意,一方二便,正可入主。”这句话一下子搔到了痒处,尔朱荣顿时喜形于色,对从弟说:“这事就看世隆你的办法了。”
翌日上朝,尔朱世隆约定孙腾一同启奏,说:“陛下坤位尚虚,立后宜急,以稳定后宫,今有太原王长女英娥,贤德淑媛,才貌兼全,可以上配至尊。”
二十岁的元子攸前天才听了元谌的建议,也明白尔朱荣荐女背后的深意,不无顾忌地说:“尔朱英娥是肃宗的贵嫔,应该尊朕为伯父,这于辈份伦常不符吧。”一句话问得孙腾、尔朱世隆无言以对。这时,黄门侍郎祖莹一句话为二人解了围。此人的行径充分显示出文化人的钻营和无耻文人的丑恶。
要说祖莹其人,此人的名气可不小,他是和“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夜读”的车胤齐名的神童。因为人品不好,谁都不会让他成为自己子孙的榜样,所以后世默默无闻。他八岁能诵读诗书,十二岁成为中书学生,好学苦读,昼以继夜。
祖莹的父母害怕这个准官僚夜读成病,命令他二更前必须熄灯就寝。祖莹熄灯前用灯火引燃桴炭,命童仆把桴炭藏在炉灰中,待父母熟睡后,又取出桴炭引燃纸捻点灯就读。用衣被把窗户门缝遮掩得严严实实的,害怕光线泄漏被家人发觉。
有一次,中书博士张天龙到范阳讲《尚书》,所有中书学生集中听讲。当晚,祖莹读书到天亮,太过疲劳,听老师催上课,抓起桌上的书就跑进教室,坐在课桌前才发觉拿错了同学李孝怡的书籍《曲礼》。又不敢重回寝室,只得把《曲礼》放在课桌上。偏偏老师张天龙发觉了祖莹的异样,要祖莹拿起书朗读《尚书》。古时书籍皆未断句,朗读是为了考试学生的断句能力。祖莹装模作样地捧起《曲礼》,诵读《尚书》三篇,一字不差。
同桌的李孝怡发觉祖莹捧着自己的《曲礼》诵读《尚书》,就向老师张天龙举报了祖莹作弊。一时举座皆惊,连老师也都惊呼其为神童。就是这个神童却品德欠佳。在出任翼州镇东府长史时因贪污受贿被举报,受到“双开”的处分(开除官职,开除仕籍)。
此时,祖莹见巴结权臣尔朱荣的机会到了,岂肯放过。当即出班启奏说:“昔晋文公在秦,怀嬴入侍,事有反经合义者,陛下何必疑虑。”尔朱世隆等人鼓掌说:“祖侍郎说得太好了,陛下应该采纳。”知识分子读书多,总是能找出先例支持自己的论点的古人语录。但晋文公纳怀嬴,只是为妾,皇帝的妾姬多达千人,谁会计较。而元子攸却是纳尔朱英娥为皇后,皇后为国母,一尊独大,这两者是不可比拟的。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尔朱荣把持朝政,他说的话必须认可,他的命令必须执行。尽管他一言九鼎,可是却总觉得在洛阳居住有一种心惊肉跳,危机四伏的感觉,河阴惨案的冤魂时时在洛阳出没,时时要向他伸冤索命。刚刚住了几天,尔朱荣心里迁都的想法又冒了出来。
既然迁都的事必得由国君首肯,就目前太原王所奏必准的政局,只要自己提出迁都一事,想来孝庄帝是决不会驳自己的面子的,何不就此试一试他是不是听话的傀儡。有了这种想法,上朝时,尔朱荣又一次提出迁都,并提出了晋阳与平城两个方案,供百官选择。
百官在朝堂上没人敢忤逆尔朱荣,尽都不吭气。孝庄帝此时自己的帝位还不稳固,凡事看尔朱荣的眼色行事,见尔朱荣逼着表态,只得模棱两可地说:“如果太原王认为迁都有利于社稷,那你就看着办吧。”尔朱荣更改皇帝的表态,强硬地说:“既然皇帝陛下同意迁都,那就通知各行省、台署准备搬迁。”
迁都是个庞大的工程,怎么能像蚂蚁搬家似的说搬就搬,都官尚书元谌从孝庄帝的口中听出了反感和无奈,为帝分忧是臣子的本分,决心站出来制止尔朱荣的跋扈和草率。
元谌是赵郡王元才的儿子,也就是文穆皇帝元勰的侄儿,是皇帝元子攸的叔伯哥哥。他本来是个性情平和的老好人,气恨尔朱荣公然在朝堂上篡改皇帝的口谕,就站出来说:
“京都为九鼎重地,岂容太原王如此草率。当年先帝迁都洛阳,正是为逐鹿中原,此乃入主中国的圣明之举。太原王把中原大都迁于北方一隅,真不知居心何在?”
元谌的话直刺尔朱荣那根最痛的肋骨,尔朱荣大怒,大声的嚷叫起来:“我和皇帝在商量迁都,关你元谌什么事,你为啥会这么固执,河阴死了那么多朝臣,你能活到今天,已是侥幸,你应该知足了。”尔朱荣这话血淋淋的,充满了刺鼻的血腥味。
生性平和的元谌此时被彻底地激怒了:“迁都乃天下大事,微臣自与天子讨论,又关你啥事!太原王何必用河阴惨案来吓唬老臣。元谌我乃皇亲宗室,位居常伯,生既无益,死复何损,就是今日碎首流肠,也无所畏惧。”
尔朱荣没想到平时唯唯诺诺的元谌居然在朝堂上顶撞宰辅,气得下不了台,野性勃发,大声咆哮起来:“既然你不怕碎首流肠,那本王就了却你的心愿,来人,把元谌拖出去碎尸万段。”
百官看见尔朱荣在朝堂上放肆,尽都吓得面如土色,又无法阻止事态的恶性发展,只有元谌哼哼冷笑,神色自如。
殿外值守的羽林军卫士听到尔朱荣的怒吼,就要冲进殿去捉拿元谌,八面玲珑的刘思逸故意咳嗽一声,向他们使了个眼色,值守卫士已冲上台阶,也就站立在殿门,止步不前。
尔朱世隆见卫士只走动了几步,对尔朱荣的呼喊声再也无动于衷,自然是深知其中的奥妙,就转身对尔朱荣说:“新皇辅立,擅杀大臣,是为不祥。况迁都大事,有不同意见,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请太原王息怒,容再三思。”
尔朱荣没能指挥动羽林军,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正下不了台,此时借坡下驴,缓了缓口气,说:“也好,那就等几天再商量吧。”元子攸见势,赶紧宣布散朝,一场朝会,不欢面散。
第二天,元谌进宫晋谒皇帝。元子攸担心地说:“皇兄忧心忡忡的,脸上怎么很难看到笑容了。”元谌叹息一声说:“尔朱氏,乃中山狼也。一条恶狼居于陛下身边,微臣怎么能睡得安稳。”孝庄帝咬牙切齿地说:“必得手刃此贼!”
元谌正要说话,见尔朱荣远远的随行而来,急忙改口,没话找话地说:“陛下登基已经半月了,可是后宫虚位,皇帝无后位帮扶,恐为不祥,也该考虑大婚盛典。”说话间,尔朱荣已来到身边,元谌随便找了个借口,悠然离去。
尔朱荣知道元谌还为迁都的事心怀不满,此时被大婚一事触动神经,也就陪伴皇帝,闲廷信步。
君臣二人登上华林西园旁的凌霄殿高楼,登高远眺,眼见白云苍狗,黄河东去,洛都商埠尽收眼底。亭台楼榭,巍峨皇宫卧虎藏龙,更有街衢通达,绿树掩映,一派盛京繁华景象。京都形胜,确非西北恶壤可比。
尔朱荣装作惭愧的样子对孝庄帝说:“此时我才知道自己的愚昧,居然想迁都北上,眼看京师的繁荣,再想想元尚书的话,确实深有道理,微臣惭愧呀,为我的无知冲动向陛下请罪。”
元子攸一笑说:“迁都一事,大将军原也是出于好心,这也不能怪罪于你。”面对皇帝的抚慰,尔朱荣顺势启奏,并州刺史元天穆等立功边隅,应予加封。
皇帝面对权臣的咄咄逼人,只得准奏:封元天穆为上党王,入朝辅政;尔朱世隆为侍中,尚书;尔朱兆为骠骑将军,尔朱天光为肆州刺史;贺拔岳兄弟、尉景、高欢、孙腾等皆有授位奖掖。自此,尔朱氏控制朝政,州郡。
这天下午,诸将到太原王府叩谢尔朱荣的荐引之恩,尔朱荣设宴款待。席间,北乡公主把尔朱荣叫进内室说:“他们一个个跟着你尔朱荣都获高官厚禄,只有我那女儿英娥,自肃宗暴崩,又被灵太后逼迫削发,送入瑶光寺,如今一人独居后宫,好不悽惨。”说完这么短短的一句话,眼圈居然就红了。
昨天,北乡公主进宫探视女儿,见女儿年纪轻轻的就守寡,这样难过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完。当娘的五内揪紧,阵阵心酸。陪同北乡公主进宫的中常侍孙连伏劝慰说:“公主切莫悲伤,奴才倒有个想法。”北乡公主说:“只要能救我女儿,有什么想法你尽管说。”
孙连伏说:“尔朱贵嫔久居后宫,皇帝后位虚缺,不知天子是否有此深意?”北乡公主想了一晚上,碍于女儿曾是肃宗元诩的贵嫔,突然要嫁给叔父元子攸为皇后,从辈份伦常纲上实难逾越,所以一直憋闷了老半天,如今阖府上下,人人春风得意,唯有女儿独守寒窗,自然地把渴求的目光抛向丈夫。
尔朱荣一拍大腿,安慰夫人说:“今天在凌霄殿楼阁,尚书元谌也曾向陛下提起过大婚一事,我居然忘了。我这就去让属官们想法。”
尔朱荣辞别夫人,重新入席。酒下三杯,在众人春风得意的面孔中,尔朱荣突然愁云满脸,一声长叹。从子尔朱兆就坐在尔朱荣身边,慌忙问:
“伯父显赫如是,正是得意春风轻马蹄的时候,为何叹息?”
尔朱荣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尔等一个个跟随本王,皆获富贵高爵,可怜你那妹妹英娥,自从嫁入深宫,就没过一天好日子,伯父想起英娥的惨景,故尔嗟叹。”
尔朱世隆接过话题说:“侄女英娥的处景并非不可变更,前天,直阁将军刘思逸曾私下告诉我说,皇室后宫虚位至今,英娥本来就在后宫,这何尚又不是一件好事。或许是天意,一方二便,正可入主。”这句话一下子搔到了痒处,尔朱荣顿时喜形于色,对从弟说:“这事就看世隆你的办法了。”
翌日上朝,尔朱世隆约定孙腾一同启奏,说:“陛下坤位尚虚,立后宜急,以稳定后宫,今有太原王长女英娥,贤德淑媛,才貌兼全,可以上配至尊。”
二十岁的元子攸前天才听了元谌的建议,也明白尔朱荣荐女背后的深意,不无顾忌地说:“尔朱英娥是肃宗的贵嫔,应该尊朕为伯父,这于辈份伦常不符吧。”一句话问得孙腾、尔朱世隆无言以对。这时,黄门侍郎祖莹一句话为二人解了围。此人的行径充分显示出文化人的钻营和无耻文人的丑恶。
要说祖莹其人,此人的名气可不小,他是和“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夜读”的车胤齐名的神童。因为人品不好,谁都不会让他成为自己子孙的榜样,所以后世默默无闻。他八岁能诵读诗书,十二岁成为中书学生,好学苦读,昼以继夜。
祖莹的父母害怕这个准官僚夜读成病,命令他二更前必须熄灯就寝。祖莹熄灯前用灯火引燃桴炭,命童仆把桴炭藏在炉灰中,待父母熟睡后,又取出桴炭引燃纸捻点灯就读。用衣被把窗户门缝遮掩得严严实实的,害怕光线泄漏被家人发觉。
有一次,中书博士张天龙到范阳讲《尚书》,所有中书学生集中听讲。当晚,祖莹读书到天亮,太过疲劳,听老师催上课,抓起桌上的书就跑进教室,坐在课桌前才发觉拿错了同学李孝怡的书籍《曲礼》。又不敢重回寝室,只得把《曲礼》放在课桌上。偏偏老师张天龙发觉了祖莹的异样,要祖莹拿起书朗读《尚书》。古时书籍皆未断句,朗读是为了考试学生的断句能力。祖莹装模作样地捧起《曲礼》,诵读《尚书》三篇,一字不差。
同桌的李孝怡发觉祖莹捧着自己的《曲礼》诵读《尚书》,就向老师张天龙举报了祖莹作弊。一时举座皆惊,连老师也都惊呼其为神童。就是这个神童却品德欠佳。在出任翼州镇东府长史时因贪污受贿被举报,受到“双开”的处分(开除官职,开除仕籍)。
此时,祖莹见巴结权臣尔朱荣的机会到了,岂肯放过。当即出班启奏说:“昔晋文公在秦,怀嬴入侍,事有反经合义者,陛下何必疑虑。”尔朱世隆等人鼓掌说:“祖侍郎说得太好了,陛下应该采纳。”知识分子读书多,总是能找出先例支持自己的论点的古人语录。但晋文公纳怀嬴,只是为妾,皇帝的妾姬多达千人,谁会计较。而元子攸却是纳尔朱英娥为皇后,皇后为国母,一尊独大,这两者是不可比拟的。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