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午间炒点椿芽来吃吧!”婆媳两个说了一回午间的食谱,然后范氏要回去安排,刘氏就打发明姜:“你跟着你母亲去吧,也该知道知道厨下的事了。”
明姜就跟着母亲出了屋子,沿着游廊回东小院,一边走一边说话:“娘,这个新来的学生是姑丈荐来的么?”
“嗯,早几年就来过的,只是你那时小,恐怕不知道,知道了也未必记得。那时你祖父说他书读得还不够扎实,让他晚几年再来。”范氏答道。
明姜就装模作样的叹息一声:“是呢,怎么小时候的事情我都不大记得了?我现在连书院什么样子都有些忘了,只记得有个大大的石碑,后院还有几颗桑树。”
范氏笑着糗她:“你是记得那树上的桑葚好吃吧?从来都只记得吃的事!”
明姜就嘿嘿傻笑了两声,拉着范氏的衣袖问:“娘什么时候给我看爹爹的信呐?爹爹到底给您写了什么,您就不舍得给我看?”一边问还一边把脸凑到了范氏跟前,脸上挂着贼兮兮的笑,范氏就伸手拧了她的脸蛋一把:“写了什么?写着让我好好管教你,别让你一天憨憨的只知道吃和玩!”
母女俩一路说笑着回了屋子,范氏又叫白梨带着明姜去厨下:“告诉她们吃什么,你祖母怎么嘱咐的你可还记得?”
“记得,要挑嫩嫩的香椿芽,用热水轻轻一焯,千万别焯过了。上次蒸的鱼有些老了,这次务必别蒸太久。若有春笋,就放些火腿做个汤,少少的放几朵鲜菇就好。其余看厨下有什么,随意做两个菜就好。”明姜扳着手指一一复述刘氏的话。
范氏一笑:“去吧,看着有什么菜,你做主叫她们做了吧。说完就快回来,你那画儿还没画玩呢!”明姜脆生生的应了,拉着白梨往厨房去。
厨房做菜的牛嫂子一看今日来的竟是极少见到的四姑娘,忙着迎上来:“哎哟我的姑娘,您怎么到这来了?这地方脏乱,又热又有油烟气,别熏着了您。”
明姜笑嘻嘻的打招呼:“牛妈妈好。”旁边白梨笑着打趣牛嫂子:“牛嫂子眼神真好,看见是姑娘来了,远远的就迎出来,平日里若是我们来,都走到门口了,也未见得理我们一理!”
牛嫂子直喊冤:“看白梨姑娘说的,我们哪敢怠慢你呀,你一来那可就是带着大nǎinǎi的吩咐来的,咱们只有供着的呢!”
“行了行了,不过跟你说句玩笑话,姑娘是来说午饭的事的,你先好好听了。”
明姜一直看着她们俩说笑,听到这才把刘氏的吩咐一一说了,又问:“今日厨下还有什么菜?”
牛嫂子答道:“可巧早上庄子里就送来了春笋呢,还有一些水芹菜,放点鸡丝炒一炒是极好的。”
“唔,好,就炒一盘这个吧,还有什么?”明姜又问。
牛嫂子想了想:“上次卤的那些兔ròu也可吃了,再切一盘想来就尽够了。”
明姜就点了点头:“好,那就劳烦牛妈妈了,千万记着,别把鱼蒸老了呀。”又嘱咐了几句,和白梨一同回了范氏房里。
于是从这以后,每天安排饭食的事儿范氏就不chā手了,只让明姜去和刘氏商量,然后再让她思量着家里人的口味,去厨下安排每日的饭食。刘氏大多时候也是让明姜自己做主要吃什么,并不常常给她建议,明姜每日里要苦恼的事就多了一样。
“我以后再也不挑吃什么了!”在管了一个月家里饭食的事情之后,明姜如此感叹,“每日三餐,一月就有九十顿,还要换着样的吃,还要让大伙都吃好,真是太难了!”
刘氏手里拿着一双鞋在做,闻言抬头看了一眼歪倒的明姜:“你这么快就觉得难了?你娘可是管了十几年了,怎么没听她抱怨一句?”
明姜赞同的点头:“娘实在是太能干了!又能管家理事,又会算账,还会做衣裳,字还写得那么好看!”又拍刘氏的马屁,“祖母也是,什么都会,随便一句话都能说出典故,我瞧我是一辈子也赶不上你们了!”
刘氏听了笑得不行,伸手拍了明姜一下:“光会拍马屁!有什么不会的?只要用心学了,什么都能学会!就说你,先头画了画儿都没人能看出画的什么,现在怎么样?连南乡居士都赞你用色活泼了。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呢!”
正说到这严景安忽然走了进来,chā了一句嘴:“你们祖孙俩这是在互相吹捧呢?”
明姜起身去迎祖父,还嘿嘿的笑:“我逗祖母开心呢!要不我也夸一夸祖父?”
严景安摇摇头:“你早上已经夸过我了,一天夸一次就行,夸多了祖父该飘飘yù仙了!”刘氏笑得更厉害了,手指着对面两人说:“我算是知道这小不正经都是跟谁学的了!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明姜丝毫不以为意,看见严景安衣服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就问:“外面又下雨了?”
“嗯,这一个月拢共只晴了七八天,今年啊……”严景安叹息了一声,又说:“听说西北大旱,已经起了流民了,朝廷正着人去宣抚。”
刘氏听了也皱起了眉头:“我记得去年西北就春旱,怎地今年又旱?”
66急召
“是啊,灾年连灾年。今年直隶也是大旱,皇上都亲自去求雨了。”严景安深深叹了口气,“江南若是再涝下去……”
刘氏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到处赈灾,若是江南再不好,朝廷的日子就也不好过了,不过这些事也不是他们这等赋闲在家的能管的,就安慰严景安:“朝廷自会想法子,你就别杞人忧天了,明姜把你新写的字儿拿来给你祖父看看。”把这事岔开了。
不过好在也没有更坏的消息传来,弘文帝亲自去求雨之后,燕京果然下了一场雨,解了旱情。去西北宣抚的御史也暂时稳住了流民,就连平江的雨都收了,情势越来越好,严景安终于放下了那颗忧国忧民的心,除了去书院,偶尔还出门去见见旧jiāo友朋,和曲道长下下棋。
很快就过了端阳,平江并没有多雨的趋势,西北也渐渐平静了,严景安把大半心思都放在了严谦身上,想盯着他务必今年考过童生试,每日一早起来就去书院。严仁达因为要备考明年的会试,严景安已经不让他再去管书院的事了,家塾那边更是直接放手给了毛行远。
天渐渐热起来,老夫妻两个就起得越来越早,这一日两人早起收拾好了,严景安在院里打了一套曲老道教他的养生拳法,儿子媳fù和孩子们才过来请安吃早饭。一家人安安静静的吃了饭,严景安嘱咐了严仁达几句,就出门去了书院。
明姜跟着母亲回东小院去理事,今日事情不多,不一时就说完了,范氏打发她去正房:“你祖母年纪大了,眼睛不比从前,你看着点,别叫她做活太多,多引着她出来走走,往后院去看看花草也好。”明姜应了,出门去了正房。
果如范氏所料,刘氏正坐在窗下做衣裳,明姜进去先看了几眼,问:“祖父的衣裳您不是做好了么?怎么又做?”
“唔,这是给你爹爹做的,你过来瞧瞧,这料子你爹爹穿着如何?”刘氏招呼明姜过去。
明姜坐到刘氏身边,伸手抢了针线下来:“您先歇一会儿吧,爹爹哪里还缺衣裳穿?我娘前一阵刚做了两件,还有请了人做的,不是包了一包捎进京里去了吗?”
刘氏揉了揉有点酸的脖子,说道:“我反正也无事,慢慢做呗。”
“明嫤呢?怎么没陪着您?”明姜记得她走的时候,明嫤明明赖着刘氏在说笑。
刘氏答:“她坐不住,去后院玩去了。”明姜就拉着刘氏起来:“您也别一直坐在屋子里了,咱们也去后院走走,看看我种的瓜怎样了。”扶着刘氏出了房门,转去了后院。
到后院的时候明嫤却并不在,一问下人,说是三nǎinǎi叫人把五姑娘接了回去。明姜并不在意,拉着刘氏一会儿去看看花,一会儿看看新结的瓜纽,一会儿又去看缸里养的鱼,正说得热闹,青杏忽然从夹道穿了过来,直直走到刘氏跟前福了一福:“太太,前院传话,说有内监并锦衣卫上门寻老爷。”
刘氏手里正拿着鱼食要喂鱼,一听这话手一松,把一把鱼食都扔进了缸里,却也顾不得许多,追问道:“内监和锦衣卫?可说了是什么事?”
青杏摇头:“来人只说是奉了皇命,急寻老爷有要事。”
刘氏有些惊疑不定,怎么会有内监和锦衣卫忽然上门,又问:“三爷呢?让他去见见,问个清楚。”青杏应了返身往前去,刘氏也扶着明姜的手回了正房。刚进屋子坐下,范氏就走了进来亲自回话:“三叔见了来人,已经带着他们往书院去寻公公了,娘别急,三叔说应无事的。”
“来的是哪一位内监,可是认识的?”刘氏问道。
范氏摇头:“这却不知,三叔也没说。”刘氏凝眉细思了半晌,点点头:“我知道了,没事,你去忙你的。明姜也去做功课,不用围着我转了。”
明姜看了母亲一眼,见她点头,就起身说:“那午饭前孙女再来。”和范氏一起出了房门,等走到东小院她才小心翼翼的问:“娘,出什么事了?内监和锦衣卫来干什么?”
“我也不知道,这是大人的事,你小孩子不要多问,去做功课吧。”范氏也不肯多说,打发明姜回了自己的屋子。
明姜回屋坐到书案前,心里还在回想祖母神色凝重的样子,忍不住有些不安,到底是有什么事呢?心里一有了心事,写的字自然也不大工整,写了揉,揉了写,到午饭前厨下来人问午饭的时候,一共只挑出三张写的好的。她索xìng不写了,起身往正房去。
出乎意料的,她刚走到正房前的廊下就被丫鬟阿甘拦下了:“姑娘来了,老爷和太太正在说话,要不您坐这儿等一等?”
这可真是破天荒头一遭,因刘氏带过她几年,向来明姜出入正房连通报都不用的,今日居然被拦下了,明姜还真是很不习惯。不过她倒也没说什么,就势在廊下坐了,和阿甘说话:“我也没什么事,就是看快吃饭了,过来看看祖母。”
“啊哟,可不是么,这么快又到吃饭的时辰了,咱们都给忙忘了。”阿甘往外看了一眼太阳,笑着答话。
忙?忙什么?明姜心里嘀咕,却没追问,只和阿甘说了几句闲话,正说着,严诚和严谊也已经从后街家塾回来了,两边在廊下相会,严诚很是惊讶:“你在这坐着做什么?怎么不进去?”
没等明姜答话里面就叫进了,于是兄妹俩一起进去,果然严景安在里面。三人一起行礼,明姜暗自打量了一下祖父祖母的神色,见两人都颇平静,一时摸不着头脑,也只得老老实实的坐下不说话。很快严仁达夫妻带着孩子也过来了,范氏也带着人进来摆饭,一家人在异常平静的气氛里吃了一餐饭,等下人撤了饭桌,收了剩饭菜,严景安才开口说话。
“我要进京一趟,家里的事老三你多上心,看着谦哥儿,别叫他又散了心。有事和你母亲嫂子多商量,外面的事儿若有不明的,可以去问问你举大哥。”
严仁达似乎并不惊讶,站起身听父亲的吩咐,然后一一应允。
严景安又嘱咐了严诚和严谊在学里不可胡闹要好好读书的话,然后就让散了。明姜磨磨蹭蹭的一直磨到众人都出去了,她才走到门口,还一直扭头偷看严景安。严景安看见她这样忍不住笑了,招手叫她过去:“怎么?舍不得祖父走?”
明姜点头:“祖父什么时候走啊?要去多久?什么时候回来?”
“一会儿就走,还不知要去多久。”严景安摸了摸明姜的头,“一晃眼,五年了,我们明姜都长这么高了,祖父都抱不动你了。”
明姜听了这话不知为何鼻子有些酸,就伸手抱住严景安的胳膊:“等我瘦下来祖父就能抱得动了!那祖父是不是要见到爹爹了?”
严景安微笑点头:“怎么,明姜有话要祖父说给你爹爹听么?”
明姜想了想,说:“您就跟他说,我们都想他了,娘、大哥哥、二哥哥还有我,还有祖母,都想他得紧,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好,祖父记住了,一定替你问。”严景安又摸了摸明姜的头,“在家要听你祖母和你娘的话,好好读书,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杨先生,好好学画儿,祖父还等着你给画像呢!”祖孙俩说了好一会的话,直到前院里来人催了,严景安才又和刘氏说了几句话,起身出去,跟京里来的人一同去码头坐船上京了。
一直到严景安走后七八天,明姜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原来今春西北大旱,当时虽稳住了流民,可后续的赈济并未能跟上,还有流言说陕甘各级官员贪墨了赈灾两款,流民哗然,冲击县衙抢粮,冲突中奉命前去宣抚的监察御史遇害,陕甘总督因此下令所辖卫所剿杀流民,反而激起了更激烈的民变。
本来陕甘总督一直隐瞒民变未报,只说是小股流民作乱,已经剿灭,不料没多久忽有监察御史从人侥幸生还回京,状告陕甘总督、巡抚等以权谋私,杀害良民充数领功、激化当地官民矛盾,导致情势不可收拾,并预谋杀害了yù据实参奏朝廷的监察御史,满朝登时哗然。
几派官员更是挽袖上阵,口沫横飞的互相攻讦,飞往内阁的奏疏又一次如纷飞的雪片一般。只不知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宫里会悄悄来人把祖父给召进京去呢?母亲不叫她问这事,祖母那里更是闭门谢客,谁来也不见谁请也不去,弄得明姜都不敢开口问了。祖父到京之后只来了一封信报平安,其余别话一概没有,家里的气氛就一直是平静中带着一丝紧张,所有人都有点屏息以待的意思。
67进京
又过了十几天,终于有消息传回平江,原刑部左右侍郎因陕甘一案被免职,内阁推举严景安接任刑部左侍郎,等家里接到消息的时候,严景安都已走马上任了。
严家众人齐齐松了一口气,接着消息传开,立刻就有各种贺客盈门。不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明姜就跟着母亲出了屋子,沿着游廊回东小院,一边走一边说话:“娘,这个新来的学生是姑丈荐来的么?”
“嗯,早几年就来过的,只是你那时小,恐怕不知道,知道了也未必记得。那时你祖父说他书读得还不够扎实,让他晚几年再来。”范氏答道。
明姜就装模作样的叹息一声:“是呢,怎么小时候的事情我都不大记得了?我现在连书院什么样子都有些忘了,只记得有个大大的石碑,后院还有几颗桑树。”
范氏笑着糗她:“你是记得那树上的桑葚好吃吧?从来都只记得吃的事!”
明姜就嘿嘿傻笑了两声,拉着范氏的衣袖问:“娘什么时候给我看爹爹的信呐?爹爹到底给您写了什么,您就不舍得给我看?”一边问还一边把脸凑到了范氏跟前,脸上挂着贼兮兮的笑,范氏就伸手拧了她的脸蛋一把:“写了什么?写着让我好好管教你,别让你一天憨憨的只知道吃和玩!”
母女俩一路说笑着回了屋子,范氏又叫白梨带着明姜去厨下:“告诉她们吃什么,你祖母怎么嘱咐的你可还记得?”
“记得,要挑嫩嫩的香椿芽,用热水轻轻一焯,千万别焯过了。上次蒸的鱼有些老了,这次务必别蒸太久。若有春笋,就放些火腿做个汤,少少的放几朵鲜菇就好。其余看厨下有什么,随意做两个菜就好。”明姜扳着手指一一复述刘氏的话。
范氏一笑:“去吧,看着有什么菜,你做主叫她们做了吧。说完就快回来,你那画儿还没画玩呢!”明姜脆生生的应了,拉着白梨往厨房去。
厨房做菜的牛嫂子一看今日来的竟是极少见到的四姑娘,忙着迎上来:“哎哟我的姑娘,您怎么到这来了?这地方脏乱,又热又有油烟气,别熏着了您。”
明姜笑嘻嘻的打招呼:“牛妈妈好。”旁边白梨笑着打趣牛嫂子:“牛嫂子眼神真好,看见是姑娘来了,远远的就迎出来,平日里若是我们来,都走到门口了,也未见得理我们一理!”
牛嫂子直喊冤:“看白梨姑娘说的,我们哪敢怠慢你呀,你一来那可就是带着大nǎinǎi的吩咐来的,咱们只有供着的呢!”
“行了行了,不过跟你说句玩笑话,姑娘是来说午饭的事的,你先好好听了。”
明姜一直看着她们俩说笑,听到这才把刘氏的吩咐一一说了,又问:“今日厨下还有什么菜?”
牛嫂子答道:“可巧早上庄子里就送来了春笋呢,还有一些水芹菜,放点鸡丝炒一炒是极好的。”
“唔,好,就炒一盘这个吧,还有什么?”明姜又问。
牛嫂子想了想:“上次卤的那些兔ròu也可吃了,再切一盘想来就尽够了。”
明姜就点了点头:“好,那就劳烦牛妈妈了,千万记着,别把鱼蒸老了呀。”又嘱咐了几句,和白梨一同回了范氏房里。
于是从这以后,每天安排饭食的事儿范氏就不chā手了,只让明姜去和刘氏商量,然后再让她思量着家里人的口味,去厨下安排每日的饭食。刘氏大多时候也是让明姜自己做主要吃什么,并不常常给她建议,明姜每日里要苦恼的事就多了一样。
“我以后再也不挑吃什么了!”在管了一个月家里饭食的事情之后,明姜如此感叹,“每日三餐,一月就有九十顿,还要换着样的吃,还要让大伙都吃好,真是太难了!”
刘氏手里拿着一双鞋在做,闻言抬头看了一眼歪倒的明姜:“你这么快就觉得难了?你娘可是管了十几年了,怎么没听她抱怨一句?”
明姜赞同的点头:“娘实在是太能干了!又能管家理事,又会算账,还会做衣裳,字还写得那么好看!”又拍刘氏的马屁,“祖母也是,什么都会,随便一句话都能说出典故,我瞧我是一辈子也赶不上你们了!”
刘氏听了笑得不行,伸手拍了明姜一下:“光会拍马屁!有什么不会的?只要用心学了,什么都能学会!就说你,先头画了画儿都没人能看出画的什么,现在怎么样?连南乡居士都赞你用色活泼了。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呢!”
正说到这严景安忽然走了进来,chā了一句嘴:“你们祖孙俩这是在互相吹捧呢?”
明姜起身去迎祖父,还嘿嘿的笑:“我逗祖母开心呢!要不我也夸一夸祖父?”
严景安摇摇头:“你早上已经夸过我了,一天夸一次就行,夸多了祖父该飘飘yù仙了!”刘氏笑得更厉害了,手指着对面两人说:“我算是知道这小不正经都是跟谁学的了!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明姜丝毫不以为意,看见严景安衣服上有一层薄薄的水雾,就问:“外面又下雨了?”
“嗯,这一个月拢共只晴了七八天,今年啊……”严景安叹息了一声,又说:“听说西北大旱,已经起了流民了,朝廷正着人去宣抚。”
刘氏听了也皱起了眉头:“我记得去年西北就春旱,怎地今年又旱?”
66急召
“是啊,灾年连灾年。今年直隶也是大旱,皇上都亲自去求雨了。”严景安深深叹了口气,“江南若是再涝下去……”
刘氏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到处赈灾,若是江南再不好,朝廷的日子就也不好过了,不过这些事也不是他们这等赋闲在家的能管的,就安慰严景安:“朝廷自会想法子,你就别杞人忧天了,明姜把你新写的字儿拿来给你祖父看看。”把这事岔开了。
不过好在也没有更坏的消息传来,弘文帝亲自去求雨之后,燕京果然下了一场雨,解了旱情。去西北宣抚的御史也暂时稳住了流民,就连平江的雨都收了,情势越来越好,严景安终于放下了那颗忧国忧民的心,除了去书院,偶尔还出门去见见旧jiāo友朋,和曲道长下下棋。
很快就过了端阳,平江并没有多雨的趋势,西北也渐渐平静了,严景安把大半心思都放在了严谦身上,想盯着他务必今年考过童生试,每日一早起来就去书院。严仁达因为要备考明年的会试,严景安已经不让他再去管书院的事了,家塾那边更是直接放手给了毛行远。
天渐渐热起来,老夫妻两个就起得越来越早,这一日两人早起收拾好了,严景安在院里打了一套曲老道教他的养生拳法,儿子媳fù和孩子们才过来请安吃早饭。一家人安安静静的吃了饭,严景安嘱咐了严仁达几句,就出门去了书院。
明姜跟着母亲回东小院去理事,今日事情不多,不一时就说完了,范氏打发她去正房:“你祖母年纪大了,眼睛不比从前,你看着点,别叫她做活太多,多引着她出来走走,往后院去看看花草也好。”明姜应了,出门去了正房。
果如范氏所料,刘氏正坐在窗下做衣裳,明姜进去先看了几眼,问:“祖父的衣裳您不是做好了么?怎么又做?”
“唔,这是给你爹爹做的,你过来瞧瞧,这料子你爹爹穿着如何?”刘氏招呼明姜过去。
明姜坐到刘氏身边,伸手抢了针线下来:“您先歇一会儿吧,爹爹哪里还缺衣裳穿?我娘前一阵刚做了两件,还有请了人做的,不是包了一包捎进京里去了吗?”
刘氏揉了揉有点酸的脖子,说道:“我反正也无事,慢慢做呗。”
“明嫤呢?怎么没陪着您?”明姜记得她走的时候,明嫤明明赖着刘氏在说笑。
刘氏答:“她坐不住,去后院玩去了。”明姜就拉着刘氏起来:“您也别一直坐在屋子里了,咱们也去后院走走,看看我种的瓜怎样了。”扶着刘氏出了房门,转去了后院。
到后院的时候明嫤却并不在,一问下人,说是三nǎinǎi叫人把五姑娘接了回去。明姜并不在意,拉着刘氏一会儿去看看花,一会儿看看新结的瓜纽,一会儿又去看缸里养的鱼,正说得热闹,青杏忽然从夹道穿了过来,直直走到刘氏跟前福了一福:“太太,前院传话,说有内监并锦衣卫上门寻老爷。”
刘氏手里正拿着鱼食要喂鱼,一听这话手一松,把一把鱼食都扔进了缸里,却也顾不得许多,追问道:“内监和锦衣卫?可说了是什么事?”
青杏摇头:“来人只说是奉了皇命,急寻老爷有要事。”
刘氏有些惊疑不定,怎么会有内监和锦衣卫忽然上门,又问:“三爷呢?让他去见见,问个清楚。”青杏应了返身往前去,刘氏也扶着明姜的手回了正房。刚进屋子坐下,范氏就走了进来亲自回话:“三叔见了来人,已经带着他们往书院去寻公公了,娘别急,三叔说应无事的。”
“来的是哪一位内监,可是认识的?”刘氏问道。
范氏摇头:“这却不知,三叔也没说。”刘氏凝眉细思了半晌,点点头:“我知道了,没事,你去忙你的。明姜也去做功课,不用围着我转了。”
明姜看了母亲一眼,见她点头,就起身说:“那午饭前孙女再来。”和范氏一起出了房门,等走到东小院她才小心翼翼的问:“娘,出什么事了?内监和锦衣卫来干什么?”
“我也不知道,这是大人的事,你小孩子不要多问,去做功课吧。”范氏也不肯多说,打发明姜回了自己的屋子。
明姜回屋坐到书案前,心里还在回想祖母神色凝重的样子,忍不住有些不安,到底是有什么事呢?心里一有了心事,写的字自然也不大工整,写了揉,揉了写,到午饭前厨下来人问午饭的时候,一共只挑出三张写的好的。她索xìng不写了,起身往正房去。
出乎意料的,她刚走到正房前的廊下就被丫鬟阿甘拦下了:“姑娘来了,老爷和太太正在说话,要不您坐这儿等一等?”
这可真是破天荒头一遭,因刘氏带过她几年,向来明姜出入正房连通报都不用的,今日居然被拦下了,明姜还真是很不习惯。不过她倒也没说什么,就势在廊下坐了,和阿甘说话:“我也没什么事,就是看快吃饭了,过来看看祖母。”
“啊哟,可不是么,这么快又到吃饭的时辰了,咱们都给忙忘了。”阿甘往外看了一眼太阳,笑着答话。
忙?忙什么?明姜心里嘀咕,却没追问,只和阿甘说了几句闲话,正说着,严诚和严谊也已经从后街家塾回来了,两边在廊下相会,严诚很是惊讶:“你在这坐着做什么?怎么不进去?”
没等明姜答话里面就叫进了,于是兄妹俩一起进去,果然严景安在里面。三人一起行礼,明姜暗自打量了一下祖父祖母的神色,见两人都颇平静,一时摸不着头脑,也只得老老实实的坐下不说话。很快严仁达夫妻带着孩子也过来了,范氏也带着人进来摆饭,一家人在异常平静的气氛里吃了一餐饭,等下人撤了饭桌,收了剩饭菜,严景安才开口说话。
“我要进京一趟,家里的事老三你多上心,看着谦哥儿,别叫他又散了心。有事和你母亲嫂子多商量,外面的事儿若有不明的,可以去问问你举大哥。”
严仁达似乎并不惊讶,站起身听父亲的吩咐,然后一一应允。
严景安又嘱咐了严诚和严谊在学里不可胡闹要好好读书的话,然后就让散了。明姜磨磨蹭蹭的一直磨到众人都出去了,她才走到门口,还一直扭头偷看严景安。严景安看见她这样忍不住笑了,招手叫她过去:“怎么?舍不得祖父走?”
明姜点头:“祖父什么时候走啊?要去多久?什么时候回来?”
“一会儿就走,还不知要去多久。”严景安摸了摸明姜的头,“一晃眼,五年了,我们明姜都长这么高了,祖父都抱不动你了。”
明姜听了这话不知为何鼻子有些酸,就伸手抱住严景安的胳膊:“等我瘦下来祖父就能抱得动了!那祖父是不是要见到爹爹了?”
严景安微笑点头:“怎么,明姜有话要祖父说给你爹爹听么?”
明姜想了想,说:“您就跟他说,我们都想他了,娘、大哥哥、二哥哥还有我,还有祖母,都想他得紧,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好,祖父记住了,一定替你问。”严景安又摸了摸明姜的头,“在家要听你祖母和你娘的话,好好读书,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杨先生,好好学画儿,祖父还等着你给画像呢!”祖孙俩说了好一会的话,直到前院里来人催了,严景安才又和刘氏说了几句话,起身出去,跟京里来的人一同去码头坐船上京了。
一直到严景安走后七八天,明姜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原来今春西北大旱,当时虽稳住了流民,可后续的赈济并未能跟上,还有流言说陕甘各级官员贪墨了赈灾两款,流民哗然,冲击县衙抢粮,冲突中奉命前去宣抚的监察御史遇害,陕甘总督因此下令所辖卫所剿杀流民,反而激起了更激烈的民变。
本来陕甘总督一直隐瞒民变未报,只说是小股流民作乱,已经剿灭,不料没多久忽有监察御史从人侥幸生还回京,状告陕甘总督、巡抚等以权谋私,杀害良民充数领功、激化当地官民矛盾,导致情势不可收拾,并预谋杀害了yù据实参奏朝廷的监察御史,满朝登时哗然。
几派官员更是挽袖上阵,口沫横飞的互相攻讦,飞往内阁的奏疏又一次如纷飞的雪片一般。只不知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宫里会悄悄来人把祖父给召进京去呢?母亲不叫她问这事,祖母那里更是闭门谢客,谁来也不见谁请也不去,弄得明姜都不敢开口问了。祖父到京之后只来了一封信报平安,其余别话一概没有,家里的气氛就一直是平静中带着一丝紧张,所有人都有点屏息以待的意思。
67进京
又过了十几天,终于有消息传回平江,原刑部左右侍郎因陕甘一案被免职,内阁推举严景安接任刑部左侍郎,等家里接到消息的时候,严景安都已走马上任了。
严家众人齐齐松了一口气,接着消息传开,立刻就有各种贺客盈门。不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