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6 章
?”
韩母眼皮一翻,道:“我儿年轻有为,不过二十余岁就有如此职位,怎么就配不上他家女儿了?当年咱家风光时,我还看不上他家呢!”
韩奇叹道:“母亲自己都说是当年了,何必再自持从前身份?”
韩母犹未开口,丫鬟通报说她托去戚家提亲的官媒婆朱嫂子过来了,忙命请进来,见朱嫂子脸上并无喜色,韩母心中一凉,果然听到戚家婉拒的消息。
☆、第148章 :
话说韩奇婚事又未能成,韩家已败,韩奇才进京,许多世jiāo应袭避而远之,这件事原本在京城里没有掀起一点涟漪,不想韩母思及韩奇这些年说了几门亲事都不成,不免有些抱怨襄阳侯府的言语行为,经官媒婆口中传出,戚建辉家勃然大怒,其家尚有余威,亏得京营以卫若兰为首,向来和韩奇jiāo好,方庇得韩奇平安无事。
然,韩奇替母请封诰命一事则在此时不了了之,礼部以韩家罪过深重、韩母才因夫罪被免去诰命、不知是否改过等语为由,未曾批下韩奇之请封。
可巧,襄阳侯府的一个门生正在礼部当职。
闻得自己一时的抱怨竟成许多公侯应袭茶余饭后的笑谈,韩母又气又恨,既羞且恼,几乎便要倒下,可是想到韩奇的终身,和他年纪相仿如卫若兰、冯紫英、陈也俊等都成了亲,后二人也有儿女,独韩奇一人如孤舟,没有可帮衬他的亲眷,只得勉力支撑着再选佳fù。
这日又碰了一鼻子的灰,韩母正沮丧间,忽见案上缠丝白玛瑙盘子里盛着的鲜荔枝,乃是黛玉前儿一早打发人送了来的,想起黛玉尚有一位嫡亲的表妹未曾出阁,眼睛一亮。
她所想者,便是惜春,年纪既相配,门第又相当,出身见识又都不俗。
韩家尚未败落时,韩母因凤姐惜春姑嫂二人言谈举止不俗,极得南安王府的青睐,又有黛玉这门亲戚,心中也曾中意,奈何那时贾家总不肯往上高攀,且韩奇已定了亲,便作罢了。
如今荣国府、锦乡侯府都已成为过往云烟,虽然她满心地记挂着昔日的尊贵,想替韩奇说一门四角俱全的好亲,将来在仕途上得妻族之力,但是她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家的处境,近来又连连受挫,遂将先前之心收了七八分。
公侯应袭并一二三品大员之家不肯以女许之,纵有取中韩奇前程本事的也只愿意许以庶女,韩母生平最不喜庶出,自己嫡子焉能配得庶女?自然不同意。下面人家出来的女孩儿们她又十分瞧不上,倒不单是为了身份,一是从前未曾见过,不知模样根底,二则上流出身的更有些见识,进退得当,在达官显贵之间应酬时不会缩手缩脚,且结jiāo的人脉非下流可比。
韩母捡起在和史家议亲时的精明果断,忖度了三五日,得知凤姐也在替惜春挑选亲事,怕落在别人家,忙问过韩奇的意见,又亲自坐车去城外得了韩父的同意,回来便递了帖子去南安王府,向南安太妃道明来意,意yù请南安太妃作保山,说合此亲。
南安太妃和惜春极熟,亦知惜春品行xìng情,兼昔年锦乡侯府退掉史湘云的亲事时,亦未曾在外宣扬过史湘云的不是,心里颇念其情,含笑问道:“怎么想起惜春丫头了?”
说完这句,南安太妃又道:“贾家到底败落了,比不得那些达官显贵之家。”
韩母顿时红了脸面,道:“让太妃见笑了。太妃又非旁人,虚话我便不多说,倒是有一番剖腹之语说与太妃知道。我们家落到这样的田地比贾家强不到哪里去,所强者就是子异未曾失去官职,仍旧在京营里做游击,也见识了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背信弃义等,想着家里只子异一个孩子,先前想着替他谋一门得力的妻族,谁承想我舔着脸求上门,反倒被打了出来,成了不自量力的笑话。”
南安太妃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哪里是不自量力?分明是清楚自己的处境,才想着儿女好。那年我们王爷出事儿,又是焦急,又是担忧,好容易才撑过来。也是因那事,我才知道人心远近,别人都避而远之,独贾家的小王氏凤哥和惜春丫头来看我,比别人有情义。你如今看中了惜春,不嫌她家败落如你家?别是进了门,你再生出不满,反倒成了我的不是。”
南安太妃是过来人,最清楚婆媳间的嫌隙,正经亲如母女的才有几对?而且,不在期望之中的儿媳fù最易引起婆母不满。韩母先前挑的人家都是公侯应袭,再不济就是一二三品大员家,惜春万万比不得他们,且也退过一门亲。
韩母一怔,道:“我既来请太妃出面,自然是衡量过了,心中满意。不瞒太妃说,我取中她,也有卫节度使的地位在内,前儿襄阳侯府为难子异,若不是卫节度使还不知道怎样呢。”
南安太妃诧异道:“襄阳侯府为难子异了?我近来不常出门,竟不知道。”
韩母淡淡地道:“可不是。也怨我,襄阳侯府看不上我们家,我抱怨了一句,官媒婆就告诉了襄阳侯府,子异那样兢兢业业,他们就无中生有,亏得卫节度使出面才解决。”
南安太妃问是哪个官媒婆,听说是朱嫂子,便道:“下回你提亲,去找郑官媒,那才是个妥当的人物,嘴严心细品行正。这个朱嫂子最不好,前几年听说替一个叫孙绍祖的孙大人向贾家提亲,求娶的就是惜春丫头,拿着帖子赖死赖活的,那时惜春年纪小,不过十四岁,孙绍祖都三十岁了,也不知为什么这样大的年纪不成亲。因是凤哥做主惜春的婚事,又知孙家祖上原慕贾家权势有了不能了结的事情才拜在荣国府门下的,所以一口拒绝了,谁知就因这么一点子小事,贾家败落后孙绍祖就跟傅试一样落井下石,弄出了好些腌臜事,可巧叫我们王爷撞见了,没能让他得逞。听说这孙绍祖后来娶了一门亲,不过一二年就将人作践死了,今又续娶了一房,说来和贾家有一点子瓜葛,就是薛家因薛蟠被判刑回娘家再嫁的夏金桂,一个是中山狼,一个是河东狮,倒成了天造地设的一对。”
经孙绍祖而提起傅试家,韩母咬紧牙根儿,愤愤不平地道:“说来那傅试的兄弟正是我们家的女婿,还是贤德妃之母做的媒。我们家一失势,他家就翻脸不认人,嫁到他们家的姑nǎinǎi至今称病不出,没打发人回家一趟,竟像不是我们家的女儿了。子异进京后,想替我请个诰命,前儿就上了书,原是他一番孝心,谁知襄阳侯府的门生在礼部当差,驳回了子异的请封,那礼部右侍郎正是傅试之父傅全,竟任由襄阳侯府作威作福,不曾说援手一二。”
南安太妃想了想,道:“那傅试就是贤德妃之父的门生,不曾想也是个忘恩负义的。和荣国府有瓜葛的,诸如贾雨村、傅全、傅试和孙绍祖一流,怎么都是这些没王法没人品的东西?除孙绍祖是粗人外,余者都和流放了的政老爷好得很,看来政老爷也不是什么正经人。”
韩母赞同道:“就是,和傅家结亲后我才知道,傅家曾向贾家求娶三小姐探春,政老爷未应,才有了王氏替傅家说媒作保山的事儿。”
因是庶女,且锦乡侯十分看中傅全傅试的官职,韩母才没说什么。
韩母对待庶女不用心,对嫡子却完全不同,视如珍宝一般,和南安太妃一起议论忘恩负义者的行为后,再三请求南安太妃做媒。
南安太妃考虑片刻,笑道:“媒倒是说得,我心里也觉得两个孩子相配,但是就不知道贾家答应不答应。满京城里都知道,凤哥儿极有自知之明,常说自己家败落,配不得达官显贵,已婉拒好几门富贵人家的求聘了。”这话是告诉韩母惜春在京城里炙手可热。
近来韩母替子求聘儿媳,凤姐替姑挑选女婿,在京城里各人看来,一个是不自量力,一个是颇有自知之明,十分不同。
韩母道:“贾家若答应,自是子异的福气,若是不答应,只能说两个孩子没有夫妻之缘。”
事到如今,韩母早没了先前的锐气,而且她留心查探了一回,惜春迟迟未能说定亲事,也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实难抉择。
南安太妃到贾家时,凤姐正愁得不知如何是好,那些高门显贵说来求聘惜春,其实仍旧看他们不上,不过是想和卫若兰黛玉夫妻做亲戚,不是替纨绔子弟说亲,就是替庶子说亲,前者配不上惜春人品,后者惜春又非迎春,凤姐不愿她做庶子之妻,她原是大户人家出身,又常在外走动,如何不知嫡母婆婆和庶子媳fù之间的嫌隙?
因此,南安太妃替韩奇说媒,早从宝玉嘴里得知风筝一事的凤姐心中只有天生一对四个字,随即又有些犹豫不决,谁不知韩母近来的作为,如何看得上惜春?虽说韩母确实不是刻薄人物,但也不是妙真那样体贴和蔼的慈善人。
南安太妃笑她考虑得是,笑将韩母在自己跟前的一番言语娓娓道来,道:“不说别的,单有卫节度使在,韩家就不会怠慢了惜春丫头,不然我才不答应替他家说媒。”
惜春不仅是黛玉嫡亲的表妹,韩奇还在卫若兰麾下当差。
凤姐抚掌一笑,道:“太妃说的是。”
低头沉吟片刻,凤姐想着得问过惜春之意才好,遂道:“我原想过了今年再催我们爷起复,如今看来,倒是先起复再应他们家的求聘,也算门当户对。太妃等我问过我们老爷太太,明儿回话如何?我终究是嫂子,不能做父母之主。”
南安太妃笑道:“应该的。那些矜持人家,哪个不是媒人登门三四遭才答应。你只管问你们老爷太太,个个都考虑一番,过几日再告诉我不迟。”
凤姐十分感激。
南安太妃又说道:“我们府里有个长史官的缺儿,半年前就决定留给琏小子了,你们不必往别处去,我回去跟王爷说一声,直接就把文书冠服送来。”
凤姐听了,自是感恩戴德。当年她只想博个美名儿,且也的确认为南安王府并无大事,有利可图,才没有随波逐流,对南安王府避而远之,着实说不上有什么情义,没想到南安王府始终记得,这一二年帮衬了不少,又许五品之职,实在是让她汗颜。
于是,凤姐一面打点礼物叫贾琏亲自去谢南安王爷,一面询问惜春关于韩家求娶一事的意思,倒是没先告诉贾赦和邢夫人。
惜春酷爱打探京城各家消息,早知韩家之事,闻得他家来求娶,不禁一怔。
惜春生xìng果断,听说韩母这次求亲时问过儿子的意见,再听宝玉在跟前絮絮叨叨地说韩奇比之卫若兰不差什么,强过冯紫英几倍,确系一门好亲,惜春就同意了。
惜春想到自己和韩奇也算同是天涯沦落人,都退过亲,都是家道中落后高不成低不就,虽有韩母的xìng情难知根底,但她自恃大户人家讲究体统规矩,婆媳间纵有嫌隙也不会十分表露在外,一如贾母和邢王夫人,一如邢王夫人和凤姐李纨,因此只要韩奇愿意余者都是小事。
在同意之前,惜春去了卫家一趟,黛玉已经知道了,概因韩奇求到了卫若兰跟前,想托黛玉和南安太妃一起作保山,南安太妃是主亲,还得一位才好。
如今韩贾两家定亲,满城皆知,又因贾琏已为官,凤姐便用心打点惜春的嫁妆。
贾家没有后顾之忧,全是凤姐一人当家做主,邢夫人倒是想掌管中馈,奈何她并无此等本事,贾赦又怕她管家后苛待孙子,故一直jiāo给凤姐料理,黛玉遂将自己给惜春预备的嫁妆送过去,并没有依从前言,直至惜春出阁前送去。
趁此机会,黛玉也将凤姐昔年寄存在自己这里的东西一一送了回去,因这些东西都放在箱笼里,外面看不到,旁人都道是她给惜春预备的嫁妆,并没有在意。
韩家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许多祭田未曾入官,年年有进项,再则,韩母嫁妆甚厚,连同这些年的进项梯己朝廷都发还给她了,倒比李宫裁强些,她只韩奇一子,深恨世人看低了他们家,索xìng用心置办了五万聘金和诸般衣裳首饰羊酒果品等,大定之时果然震惊四座。
韩奇和惜春年纪均已不小,且忧贾母之病,故两家就将亲事定在今年八月。
黛玉想起自己成亲时惜春的促狭,遂将早早预备妥当的一尊赤金雕就的金童和一尊白玉刻的美人送作添箱之礼。
见金童栩栩如生,玉女极尽妍丽,身高尺许,并肩立于紫檀底座上,身上穿着新婚时的锦衣华服,绣工精致,更见慧心巧思,惜春不觉想到宝玉当作笑话说给自己听的风筝之缘,身着大红衣裳的她面红耳赤,几乎与身上红衣相同,道:“林姐姐,你作什么学我?”
黛玉正逗弄迎春带过来的三个儿子,心里羡慕异常,才成亲时卫若兰说她年纪小,晚生两年最好,等到想生孩子时偏生卫母重病,怕在服中生子十分小心,不敢怀胎,如今已出孝十个月了,总没有好消息,虽然妙真和卫若兰都说生儿育女顺其自然,又说贾母二十几岁方得贾赦、薛姨妈二十五六岁方得薛蟠等,但是黛玉常思母亲忧思沉重而病故皆因幼弟夭折所起,未免有些焦急,今日见到迎春的三个儿子,黛玉忙叫到跟前。
黛玉一心二用,听了惜春之语,搂着迎春的小儿子,笑道:“谁说我学你了?我分明是想到金童和美人,才有今儿之礼,一个金一个玉,可不是你那年送的。”
迎春掩口笑道:“快听,好似韩家催妆来了。”
屋内来给惜春添箱的众人侧耳倾听,果然是一阵鼓乐之声,她们都已见过惜春的嫁妆,韩家给的聘礼除了羊酒外,余者一并放进嫁妆,再加上黛玉给的、贾母给的、贾赦给的和贾琏凤姐夫妻给的,不算各人添壮就约莫有十万之数了,仅次于当年的黛玉。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韩母眼皮一翻,道:“我儿年轻有为,不过二十余岁就有如此职位,怎么就配不上他家女儿了?当年咱家风光时,我还看不上他家呢!”
韩奇叹道:“母亲自己都说是当年了,何必再自持从前身份?”
韩母犹未开口,丫鬟通报说她托去戚家提亲的官媒婆朱嫂子过来了,忙命请进来,见朱嫂子脸上并无喜色,韩母心中一凉,果然听到戚家婉拒的消息。
☆、第148章 :
话说韩奇婚事又未能成,韩家已败,韩奇才进京,许多世jiāo应袭避而远之,这件事原本在京城里没有掀起一点涟漪,不想韩母思及韩奇这些年说了几门亲事都不成,不免有些抱怨襄阳侯府的言语行为,经官媒婆口中传出,戚建辉家勃然大怒,其家尚有余威,亏得京营以卫若兰为首,向来和韩奇jiāo好,方庇得韩奇平安无事。
然,韩奇替母请封诰命一事则在此时不了了之,礼部以韩家罪过深重、韩母才因夫罪被免去诰命、不知是否改过等语为由,未曾批下韩奇之请封。
可巧,襄阳侯府的一个门生正在礼部当职。
闻得自己一时的抱怨竟成许多公侯应袭茶余饭后的笑谈,韩母又气又恨,既羞且恼,几乎便要倒下,可是想到韩奇的终身,和他年纪相仿如卫若兰、冯紫英、陈也俊等都成了亲,后二人也有儿女,独韩奇一人如孤舟,没有可帮衬他的亲眷,只得勉力支撑着再选佳fù。
这日又碰了一鼻子的灰,韩母正沮丧间,忽见案上缠丝白玛瑙盘子里盛着的鲜荔枝,乃是黛玉前儿一早打发人送了来的,想起黛玉尚有一位嫡亲的表妹未曾出阁,眼睛一亮。
她所想者,便是惜春,年纪既相配,门第又相当,出身见识又都不俗。
韩家尚未败落时,韩母因凤姐惜春姑嫂二人言谈举止不俗,极得南安王府的青睐,又有黛玉这门亲戚,心中也曾中意,奈何那时贾家总不肯往上高攀,且韩奇已定了亲,便作罢了。
如今荣国府、锦乡侯府都已成为过往云烟,虽然她满心地记挂着昔日的尊贵,想替韩奇说一门四角俱全的好亲,将来在仕途上得妻族之力,但是她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家的处境,近来又连连受挫,遂将先前之心收了七八分。
公侯应袭并一二三品大员之家不肯以女许之,纵有取中韩奇前程本事的也只愿意许以庶女,韩母生平最不喜庶出,自己嫡子焉能配得庶女?自然不同意。下面人家出来的女孩儿们她又十分瞧不上,倒不单是为了身份,一是从前未曾见过,不知模样根底,二则上流出身的更有些见识,进退得当,在达官显贵之间应酬时不会缩手缩脚,且结jiāo的人脉非下流可比。
韩母捡起在和史家议亲时的精明果断,忖度了三五日,得知凤姐也在替惜春挑选亲事,怕落在别人家,忙问过韩奇的意见,又亲自坐车去城外得了韩父的同意,回来便递了帖子去南安王府,向南安太妃道明来意,意yù请南安太妃作保山,说合此亲。
南安太妃和惜春极熟,亦知惜春品行xìng情,兼昔年锦乡侯府退掉史湘云的亲事时,亦未曾在外宣扬过史湘云的不是,心里颇念其情,含笑问道:“怎么想起惜春丫头了?”
说完这句,南安太妃又道:“贾家到底败落了,比不得那些达官显贵之家。”
韩母顿时红了脸面,道:“让太妃见笑了。太妃又非旁人,虚话我便不多说,倒是有一番剖腹之语说与太妃知道。我们家落到这样的田地比贾家强不到哪里去,所强者就是子异未曾失去官职,仍旧在京营里做游击,也见识了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背信弃义等,想着家里只子异一个孩子,先前想着替他谋一门得力的妻族,谁承想我舔着脸求上门,反倒被打了出来,成了不自量力的笑话。”
南安太妃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哪里是不自量力?分明是清楚自己的处境,才想着儿女好。那年我们王爷出事儿,又是焦急,又是担忧,好容易才撑过来。也是因那事,我才知道人心远近,别人都避而远之,独贾家的小王氏凤哥和惜春丫头来看我,比别人有情义。你如今看中了惜春,不嫌她家败落如你家?别是进了门,你再生出不满,反倒成了我的不是。”
南安太妃是过来人,最清楚婆媳间的嫌隙,正经亲如母女的才有几对?而且,不在期望之中的儿媳fù最易引起婆母不满。韩母先前挑的人家都是公侯应袭,再不济就是一二三品大员家,惜春万万比不得他们,且也退过一门亲。
韩母一怔,道:“我既来请太妃出面,自然是衡量过了,心中满意。不瞒太妃说,我取中她,也有卫节度使的地位在内,前儿襄阳侯府为难子异,若不是卫节度使还不知道怎样呢。”
南安太妃诧异道:“襄阳侯府为难子异了?我近来不常出门,竟不知道。”
韩母淡淡地道:“可不是。也怨我,襄阳侯府看不上我们家,我抱怨了一句,官媒婆就告诉了襄阳侯府,子异那样兢兢业业,他们就无中生有,亏得卫节度使出面才解决。”
南安太妃问是哪个官媒婆,听说是朱嫂子,便道:“下回你提亲,去找郑官媒,那才是个妥当的人物,嘴严心细品行正。这个朱嫂子最不好,前几年听说替一个叫孙绍祖的孙大人向贾家提亲,求娶的就是惜春丫头,拿着帖子赖死赖活的,那时惜春年纪小,不过十四岁,孙绍祖都三十岁了,也不知为什么这样大的年纪不成亲。因是凤哥做主惜春的婚事,又知孙家祖上原慕贾家权势有了不能了结的事情才拜在荣国府门下的,所以一口拒绝了,谁知就因这么一点子小事,贾家败落后孙绍祖就跟傅试一样落井下石,弄出了好些腌臜事,可巧叫我们王爷撞见了,没能让他得逞。听说这孙绍祖后来娶了一门亲,不过一二年就将人作践死了,今又续娶了一房,说来和贾家有一点子瓜葛,就是薛家因薛蟠被判刑回娘家再嫁的夏金桂,一个是中山狼,一个是河东狮,倒成了天造地设的一对。”
经孙绍祖而提起傅试家,韩母咬紧牙根儿,愤愤不平地道:“说来那傅试的兄弟正是我们家的女婿,还是贤德妃之母做的媒。我们家一失势,他家就翻脸不认人,嫁到他们家的姑nǎinǎi至今称病不出,没打发人回家一趟,竟像不是我们家的女儿了。子异进京后,想替我请个诰命,前儿就上了书,原是他一番孝心,谁知襄阳侯府的门生在礼部当差,驳回了子异的请封,那礼部右侍郎正是傅试之父傅全,竟任由襄阳侯府作威作福,不曾说援手一二。”
南安太妃想了想,道:“那傅试就是贤德妃之父的门生,不曾想也是个忘恩负义的。和荣国府有瓜葛的,诸如贾雨村、傅全、傅试和孙绍祖一流,怎么都是这些没王法没人品的东西?除孙绍祖是粗人外,余者都和流放了的政老爷好得很,看来政老爷也不是什么正经人。”
韩母赞同道:“就是,和傅家结亲后我才知道,傅家曾向贾家求娶三小姐探春,政老爷未应,才有了王氏替傅家说媒作保山的事儿。”
因是庶女,且锦乡侯十分看中傅全傅试的官职,韩母才没说什么。
韩母对待庶女不用心,对嫡子却完全不同,视如珍宝一般,和南安太妃一起议论忘恩负义者的行为后,再三请求南安太妃做媒。
南安太妃考虑片刻,笑道:“媒倒是说得,我心里也觉得两个孩子相配,但是就不知道贾家答应不答应。满京城里都知道,凤哥儿极有自知之明,常说自己家败落,配不得达官显贵,已婉拒好几门富贵人家的求聘了。”这话是告诉韩母惜春在京城里炙手可热。
近来韩母替子求聘儿媳,凤姐替姑挑选女婿,在京城里各人看来,一个是不自量力,一个是颇有自知之明,十分不同。
韩母道:“贾家若答应,自是子异的福气,若是不答应,只能说两个孩子没有夫妻之缘。”
事到如今,韩母早没了先前的锐气,而且她留心查探了一回,惜春迟迟未能说定亲事,也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实难抉择。
南安太妃到贾家时,凤姐正愁得不知如何是好,那些高门显贵说来求聘惜春,其实仍旧看他们不上,不过是想和卫若兰黛玉夫妻做亲戚,不是替纨绔子弟说亲,就是替庶子说亲,前者配不上惜春人品,后者惜春又非迎春,凤姐不愿她做庶子之妻,她原是大户人家出身,又常在外走动,如何不知嫡母婆婆和庶子媳fù之间的嫌隙?
因此,南安太妃替韩奇说媒,早从宝玉嘴里得知风筝一事的凤姐心中只有天生一对四个字,随即又有些犹豫不决,谁不知韩母近来的作为,如何看得上惜春?虽说韩母确实不是刻薄人物,但也不是妙真那样体贴和蔼的慈善人。
南安太妃笑她考虑得是,笑将韩母在自己跟前的一番言语娓娓道来,道:“不说别的,单有卫节度使在,韩家就不会怠慢了惜春丫头,不然我才不答应替他家说媒。”
惜春不仅是黛玉嫡亲的表妹,韩奇还在卫若兰麾下当差。
凤姐抚掌一笑,道:“太妃说的是。”
低头沉吟片刻,凤姐想着得问过惜春之意才好,遂道:“我原想过了今年再催我们爷起复,如今看来,倒是先起复再应他们家的求聘,也算门当户对。太妃等我问过我们老爷太太,明儿回话如何?我终究是嫂子,不能做父母之主。”
南安太妃笑道:“应该的。那些矜持人家,哪个不是媒人登门三四遭才答应。你只管问你们老爷太太,个个都考虑一番,过几日再告诉我不迟。”
凤姐十分感激。
南安太妃又说道:“我们府里有个长史官的缺儿,半年前就决定留给琏小子了,你们不必往别处去,我回去跟王爷说一声,直接就把文书冠服送来。”
凤姐听了,自是感恩戴德。当年她只想博个美名儿,且也的确认为南安王府并无大事,有利可图,才没有随波逐流,对南安王府避而远之,着实说不上有什么情义,没想到南安王府始终记得,这一二年帮衬了不少,又许五品之职,实在是让她汗颜。
于是,凤姐一面打点礼物叫贾琏亲自去谢南安王爷,一面询问惜春关于韩家求娶一事的意思,倒是没先告诉贾赦和邢夫人。
惜春酷爱打探京城各家消息,早知韩家之事,闻得他家来求娶,不禁一怔。
惜春生xìng果断,听说韩母这次求亲时问过儿子的意见,再听宝玉在跟前絮絮叨叨地说韩奇比之卫若兰不差什么,强过冯紫英几倍,确系一门好亲,惜春就同意了。
惜春想到自己和韩奇也算同是天涯沦落人,都退过亲,都是家道中落后高不成低不就,虽有韩母的xìng情难知根底,但她自恃大户人家讲究体统规矩,婆媳间纵有嫌隙也不会十分表露在外,一如贾母和邢王夫人,一如邢王夫人和凤姐李纨,因此只要韩奇愿意余者都是小事。
在同意之前,惜春去了卫家一趟,黛玉已经知道了,概因韩奇求到了卫若兰跟前,想托黛玉和南安太妃一起作保山,南安太妃是主亲,还得一位才好。
如今韩贾两家定亲,满城皆知,又因贾琏已为官,凤姐便用心打点惜春的嫁妆。
贾家没有后顾之忧,全是凤姐一人当家做主,邢夫人倒是想掌管中馈,奈何她并无此等本事,贾赦又怕她管家后苛待孙子,故一直jiāo给凤姐料理,黛玉遂将自己给惜春预备的嫁妆送过去,并没有依从前言,直至惜春出阁前送去。
趁此机会,黛玉也将凤姐昔年寄存在自己这里的东西一一送了回去,因这些东西都放在箱笼里,外面看不到,旁人都道是她给惜春预备的嫁妆,并没有在意。
韩家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许多祭田未曾入官,年年有进项,再则,韩母嫁妆甚厚,连同这些年的进项梯己朝廷都发还给她了,倒比李宫裁强些,她只韩奇一子,深恨世人看低了他们家,索xìng用心置办了五万聘金和诸般衣裳首饰羊酒果品等,大定之时果然震惊四座。
韩奇和惜春年纪均已不小,且忧贾母之病,故两家就将亲事定在今年八月。
黛玉想起自己成亲时惜春的促狭,遂将早早预备妥当的一尊赤金雕就的金童和一尊白玉刻的美人送作添箱之礼。
见金童栩栩如生,玉女极尽妍丽,身高尺许,并肩立于紫檀底座上,身上穿着新婚时的锦衣华服,绣工精致,更见慧心巧思,惜春不觉想到宝玉当作笑话说给自己听的风筝之缘,身着大红衣裳的她面红耳赤,几乎与身上红衣相同,道:“林姐姐,你作什么学我?”
黛玉正逗弄迎春带过来的三个儿子,心里羡慕异常,才成亲时卫若兰说她年纪小,晚生两年最好,等到想生孩子时偏生卫母重病,怕在服中生子十分小心,不敢怀胎,如今已出孝十个月了,总没有好消息,虽然妙真和卫若兰都说生儿育女顺其自然,又说贾母二十几岁方得贾赦、薛姨妈二十五六岁方得薛蟠等,但是黛玉常思母亲忧思沉重而病故皆因幼弟夭折所起,未免有些焦急,今日见到迎春的三个儿子,黛玉忙叫到跟前。
黛玉一心二用,听了惜春之语,搂着迎春的小儿子,笑道:“谁说我学你了?我分明是想到金童和美人,才有今儿之礼,一个金一个玉,可不是你那年送的。”
迎春掩口笑道:“快听,好似韩家催妆来了。”
屋内来给惜春添箱的众人侧耳倾听,果然是一阵鼓乐之声,她们都已见过惜春的嫁妆,韩家给的聘礼除了羊酒外,余者一并放进嫁妆,再加上黛玉给的、贾母给的、贾赦给的和贾琏凤姐夫妻给的,不算各人添壮就约莫有十万之数了,仅次于当年的黛玉。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