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管理十诫最新章节 > 管理十诫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6 章

  带我去看三四家可口可乐生意做得最好的客户。但是,我想了解的是为什么有些店铺没有成为我们的客户,有时候我会突然让司机停车,然后下车去某家店铺里看个究竟。我也喜欢坐下来和员工们促膝长谈,我会跟他们说:“这些是我的想法,你们有什么想法?”我经常能听到员工们的真心话,因为我经常会发现多位员工表达出同样的关切。

  在“二战”期间,温斯顿丘吉尔专门设立了一个办公室,它的唯一职责就是向他报告坏消息,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不管消息有多么糟糕,丘吉尔都想一五一十地了解真相。希特勒则刚好与此相反,他原以为德军一直在战场中处于上风,当他知道局面不利时已经为时过晚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领导者,那么你就要学会拨云见日,并且不要染上很多高管都有的高高在上的臭毛病。

  “从办公桌上看世界的角度是非常危险的。”

  约翰勒卡雷

  创造一种恐怖的气氛其实非常容易,不管你意识到没有,每座拥有聘用和解聘权力的办公大楼都有这种潜在的气氛。我还记得多年前在巴特纳特食品公司工作时,我负责一份管理工作,手下有几个销售员。这些销售员定期会来我办公室汇报工作并讨论当地的销售情况,但有位销售员是个特例。尽管他是业绩最好的销售员之一,但是他从不来奥马哈见我。他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病了,客户临时想见他,他的车突然抛锚了,或者其他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尽管他表现很出色,但是他很怕我。来到总部并乘电梯到我办公室的这一过程就足以令他不寒而栗。我换了一种方式,主动去找他,接他来奥马哈的公司总部。我想让他知道,其实对我和公司总部都没有什么好怕的。他最后的职业发展非常成功。

  管理十诫 第一部分(下) 第三诫  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4)

  能够催人奋进和让人感到恐惧的公司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非易事,但是这将让你受益匪浅。在《财富》杂志的榜单上,多年进入100家美国最优雇主之列的公司往往给股东带来的回报也最多,这可并不是简单的巧合。

  与此相反,要想营造一种恐怖的工作环境,那是再简单不过了,因为它很容易做到,所以我猜很多高管也觉得有吸引力。营造这种环境,你根本无须努力去理解任何人、任何事,你只需要大声咆哮、怒气冲天就行了。你只要在众人面前把那些犯错的人骂得抬不起头来就行了。把他们羞辱得无地自容才罢休。说话做事能有多粗鲁就多粗鲁吧!表现得就像一个两岁的孩子一样吧!让人感到心痛的是,有很多经理人真是这么干的。有些经理甚至还以对下属严加苛责为荣,以对自己的帮手恶语相迎为荣。在我看来,他们这些人其实都不够富有“创造力”,他们也没法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论他们是著名时尚杂志的资深编辑、电影导演,或是业界炙手可热的新派艺术家,都概莫能外。糟糕的行为就是糟糕的行为,不要为此寻找什么借口。我们都会记得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大发雷霆的样子,但发脾气会让我们自降身价。我不否认,借用这种激进的方法,有时候你能够获得短期的成功或是名誉。但这又能怎样?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各类媒体对于企业转型专家阿尔邓拉普可谓是盛赞如潮。有人把他称做“链锯阿尔”,也有人把他叫做“裁员大王”。他每接手一个新的企业,就会大规模裁员,把公司的支出精简到无法再省的程度。《商业周刊》把他誉为美国最杰出的首席执行官,很多采访公司新闻的记者也相信这一判断。然而,没过多久,1998年,他就把一家原本经营不错的企业太阳公司(Sunbeam)给整垮了。

  如果你想要凌驾于所有人之上,那么凡事首先替自己考虑就行了。如果有功的话,你就把所有功劳都抢过来。如果要承担责任的话,那么你就躲得远远的。当公众关注公司的成功表现时,你就迫不及待地跳到摄像机镜头前,把曾经帮助过你的雇员、同事和其他人都撇到一旁。在你把所有的风头都出尽之后,心里难免又会涌起一阵负疚感,这个好办,你可以给工作最卖命的员工送棵圣诞树或是一只火鸡。一个刻有员工名字和你的签名以及“谢谢你”字样的水晶镇纸也是不错的选择,它能让员工好好感动一番。这样一来,你也就还掉心债了。

  爱出风头并不代表你一定会摔跟头,但它会让你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它会阻碍你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我认识和共事过的精英中,我发现他们都有功成而不居的美德,他们会刻意远离摄像机镜头。如果你认真读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你每读一两段就会发现,他把很多功劳都归到别人身上。无独有偶,在媒体给予公司正面报道时,投资银行家赫伯特艾lún也喜欢让公司里的其他人成为新闻主角。只有当公司出现危机或是表现不尽如人意时,这两个投资大师才会露面,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责任。

  管理十诫 第一部分(下) 第三诫  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5)

  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如果想要高高在上的话,那么就只找那些和你观点相同的人说话,他们最好还是和你志同道合的首席执行官。在公司大会、董事会议、俱乐部活动或是朋友聚会上,只找那些对你胃口的人去聊天。你只会听和你一样的阔佬去发表观点,谈政治或是工人的工资。对于我而言,自己总是想努力扩大jiāo际圈,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

  如果你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贴上“闲人免进”的牌子,那些持反对意见者很快就会离你远去。这也是我喜欢约翰伍顿的原因,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的教练。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也是一个胜利者。在他执教的16年间,他每年都带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队转战联赛,但就是没能拿下一次总冠军。1963年,约翰伍顿身边很有想法的助理教练杰里诺曼开始质疑约翰伍顿所有的训练方法。在一般人看来,挑起变革的做法不啻异类,但是杰里诺曼说服约翰伍顿采用了新的技战术。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赢得了1964年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冠军,而且在接下来的11个赛季中又一举夺得了9个冠军头衔。约翰伍顿后来评价说:“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在你的周围一定要有能提出反对意见的聪明人。”

  这也是我相信一个成员相辅相成的管理团队重要xìng的原因。如果管理团队的领导能够优势互补(例如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中沃lún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黄金组合,在大都会公司中汤姆墨菲和丹伯克的强强联手,以及在迪士尼公司中弗兰克威尔斯和迈克尔艾斯纳的珠联璧合),那么整个团队就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但在某家公司内是一言堂的情况下,你可要当心了,因为一把手的风格就决定了整个公司的状态,如果一把手有致命缺陷的话,那么这个公司的厄运也就不远了。

  对于那种众星捧月型的组织,你一定要提高警惕。

  能在可口可乐公司工作,我感到很幸运,因为有几位高管会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做错了,有时候还会把话说得很难听!我还有几个意志坚定的秘书。他们很有勇气,有时候会把我让他们寄出去的信退还给我,脸上还挂着甜甜的微笑,以及我所在高中校报编辑qiāng毙别人文章时常有的表情,对我说:“你确定要这么写吗?”十有*我都会重新考虑措辞。和电子邮件相比,这就是写信的优势所在,在写完信之后你还有时间去思考。

  不要以为世上所有人的生活状态和你都一样。休伯特汉弗莱①说过,每位议员和政府的高级官员每周至少应该体验一次公共jiāo通系统,这样就会知道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这一建议对于公司高管也是非常奏效的,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语:“在公司里我或许是首席执行官,但是在家里,我也得倒垃圾。”

  美国有几位老前辈曾经跟我讲起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位可口可乐灌装商,他祖上两代都是灌装商,而且出身于贵族家庭。这位贵族或许从来都没有进过自己的工厂,也许几年都没有喝过一口可乐。即便如此,他觉得自己还是很睿智,对公司周日下午在电台中做广告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周日下午哪有什么人听广播呀?大家都在打马球。”真是荒诞至极的高高在上!这就是凡事都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和自己的客户、雇员和股东完全脱节。而且最关键的是你自己还不知情。

  如果你犯了第三诫而且趾高气扬的话,你对自己公司里你不了解的情况永远也不会多了解一丁点,但却对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盲目自信。如果高高在上的坏脾气发展到极致的话,你就会觉得自己是圣人,从不会犯错。像亨利福特,斯韦尔埃弗里以及施乐、IBM等业界巨头的经理人们,不仅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且刚愎自用地以为任凭时光流转,他们也永远不会犯错。当来自公司总部的“圣谕”宣告,“我们不会犯错,我们无所不知”,那你就要当心了,因为公司的领导层正昂首挺胸地向第四诫的泥沼迈进。

  管理十诫 第一部分(下) 第四诫  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首先,不要承认公司出现了问题,不要承认犯了错误。如果情况不妙的话,能掩盖的就把它掩盖了,最好等到危机全面bào发,再去从外部环境中找原因,把责任推到某只替罪羊身上。顾客总是很烦人,你总是能找到归咎于顾客的理由。

  有些公司的年报让我感到可笑,尤其是它们致股东的公开信。尽管一些公司当年表现糟糕,但是董事长总是很老练地指出一个个外部不利因素给自己开罪,包括无法预计的汇率变动以及异常猛烈的飓风冲击。关于公司自己的无能,你肯定也经常会读到不痛不痒的说法:“至于错误嘛,也是有的。”某项事业已经崩溃了,但是负责人却毫无愧疚之情地宣称:“至于错误嘛,也是有的。”言下之意是,肯定“不是我的错”。

  这也是为什么当你阅读沃lún巴菲特传奇xìng的公司年报时,会觉得酣畅淋漓。如果公司某年的业绩没有超过上一年,或是没有达到预期值,沃lún巴菲特很快就会坦诚地说:“今年表现不好,这是我的错。”尽管巴菲特在投资史上的杰出业绩堪称无人能敌,但是他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天下无敌的。例如,在巴菲特1996年致股东的信中,在谈及对美国航空公司(USAir)的投资时,他说道:“有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说:‘你都这么富有了,怎么就不能聪明一点呢?’回顾一下我对美国航空公司糟糕的投资决策后,我觉得这位朋友说得不无道理。”

  因为不可一世而酿成大祸方面,可口可乐公司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1999年,比利时的一些孩子出现呕吐、头昏眼花等症状,他们把原因归咎于饮用了可口可乐。几千英里之外公司总部的技术人员做了一些化学分析,他们的分析结果指出可口可乐中并不含有让孩子中dú的成分。这也就是公司的所有努力了。公司面对这样的危机时,还是觉得自己是战无不胜的。

  问题是,孩子们觉得自己生病了,孩子的父母也觉得他们病了,医生同样觉得他们病了,但是可口可乐公司的高管却不这么认为。

  可口可乐公司的销售额一落千丈,即便如此,公司管理层的反应速度之慢还是让人感到难以忍受。最终,公司采取了在危机发生第一天就应该采取的态度,那就是宣布当地的产品下架。即便如此,可口可乐的领导层还觉得公司并没有做错什么。公众对可口可乐的质疑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公司又拿不出可以反驳这一质疑声音的事实。可口可乐公司行动迟缓,负面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最后,这起负面事件导致可口可乐公司大规模召回产品,这在公司创业120年来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让公司损失巨大,公司也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努力修复形象。品牌和名誉是无价之宝,就像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信誉胜千金。”

  管理十诫 第一部分(下) 第四诫  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施利茨(Schlitz)啤酒一直都是美国酿酒业中的名牌。不知美国人还有没有印象,在1975年,施利茨是美国第二大啤酒品牌,仅次于百威啤酒,而且公司雄心勃勃地想要坐上业界的头把jiāo椅。施利茨公司的管理层觉得自己的营销理念要比传统的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①更加先进,因此扬扬自得。施利茨公司觉得自己比竞争对手的“市场调研”更加深入广泛,自己比对手更加聪明。施利茨公司认为自己的经营方法是战无不胜的,并且认为如果自己能够改变传统、减少原料的成本,那么就能赢得更大的先机。在一段时期内,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在一段时间内,一切还都算运转顺利。

  不过,施利茨公司一直都在对酿酒的程序进行简化处理。为了节省酿酒时间,公司引入了一些人造化学成分。这样一来,酿酒的速度虽然加快了,但却影响了啤酒的品质。

  如果连最常见产品的品质都没有保障的话,那么一切都免谈了。施利茨偷工减料的做法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喝啤酒的人往往都钟情于某个牌子,施利茨公司的很多老客户开始转而喝其他啤酒了。就这样,施利茨公司的地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