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宦海逐流最新章节 > 宦海逐流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38 章

  绍了庆东的优势,在娃娃饮料中可以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王玉生最后总结陈词,庆东欢迎娃娃饮料到庆东建设生产基地。

  针对以上项目,玉生书记要求分三个层次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一是对进展较快的项目紧盯不放,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二是对于有投资意向的企业,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对接,迎接企业来庆东考察。三是对于有线索、有信息的项目,充分做好项目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曾思涛还建议王书记还统计全市在外务工人员总数、分布的区域、城市、行业、企业,以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情况,以加强和他们的联系,促进招商引资工作。

  整个考察过程,也让考察团的很多人大开眼界,大家虽然是区长市长书记之类的,但是很少有机会这样深入的到这种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大企业进行考察,大家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回到驻地的时候,全都叹息,这庆东市区和人家一比,还不如人家一个镇,曾思涛撇撇嘴,没敢接腔:人家一个好点的村产值比你一个区还要多,这一回出来考察,算是井底之蛙见了天了。

  几个区长都唯唯诺诺,在别人面前放不开手脚,这次出来查出来考察主角是王玉生和包大恒,曾思涛不能喧宾夺主,但是他也不是一点说话和表现的机会都没有,特别是在参观那些大企业的时候,有时候还和陪同的企业的中层人员私下jiāo流一下,指出他们布局要完善,当然这样的完善,也不能治局限于西南市场,但是毕竟西南三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他们不能不重视。其目的也就是希望他们的布局“合理”一点,这样庆东也多了很多机会。

  看到了差距,大家也就感觉到了压力,看样子都憋着一股劲,想回去好好干一番,曾思涛此行的收获超过了他的预期气,市里和大企业联系,他就抽空和小企业联系,他也看到其实杭城市很多小企业处境不妙,建议他们不妨到庆东特别是龙江走走看看。

  回到市里,就考察的事情,市里的还专门开会研究落实,在市委开会的时候,王玉生的秘书段友明匆匆进来,天虹区属企业集体到市政府上访,说他们的厂长不但把工程搞垮了还有经济有问题,反映到区里,区里敷衍了事,要求市委调查,会议不得不中断了一阵,曾思涛看着天虹区区长铁青的脸,知道这回丢脸丢大了,曾思涛想到,现在由于发展,信访的人越来越多,政府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愿意接受这样烫手的山芋,尽管高层一再强调百姓利益无小事,是因为小事能反应出大问题。明明是领导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扯皮推诿,逼着受害者多次上访。刑事案件的受害者麻烦就更大了,没有后台、没有背景、不付出惨痛代价想洗却罪名那是个相当困难的事情。唯一的路是向上走,或许还有希望和光明,使得矛盾向上级转化。还有一个问题老信访户问题难解决,难就难在他们自身期望值过高,提高出的要求过份,超出了政策界线范围。甚至有的产生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想法,以致形成上访次数越来越多,上访级别越来越高的恶xìng循环。区里也有很多老大难上访的,比较难的是吴美如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开始上访,反映的是法院执行不到位问题;郭四妹前年开始上访,反映的是法院判决不公问题;吴杏梅前年年开始上访,胡士林反映的是公安机关破案侦查问题。多年来,他们不断赴省去京信访上访,不仅牵制了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还牵涉了省、市各级领导不少精力,特别是区里就在市里,隔市委市政府实在是太近了,信访工作不搞好,一有时间就跑市委市政府去上访,区委区政府恐怕也有些难看。

  杭城市的企业要组团过来考察也还有一段时间,但是这边的接待工作要是要提前安排,曾思涛一边安排着政府这边的日常工作,也给副区长们通报了此次考察的情况,笑着说,不加油恐怕差距会越拉越大了。

  除了这些,曾思涛还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做好上访工作的事情,一是为老百姓白点实事,二是老往上面跑对区里的形象也不好。

  曾思涛前世里有这么个印象,好像前世里很多地方在二十一世纪都设立了市长书记接待日,毕竟区长书记出面,可以更有效的协调各方的关系,尽量能把能解决的问题在区里以及下面解决,也是多个渠道疏通,免得一闹又闹到市里省里去了,曾思涛提出每月定期举行区长接待日,得到了廖喜峰和常委们的支持,本来曾思涛也想把廖喜峰拉起来一起干,只是廖喜峰不愿意,这个只好政府这边领起头来,大家自然赞同。于是曾思涛主持政府这边的区长碰头回,形成了一个区长接待制度,并且要求下面的乡镇,街道办以及各相关局室也要参照执行。

  曾思涛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就是明确一个中心:群众工作无小事。在解决过程中始终坚持合法合理合情为前提,努力开展调处工作。一是合法,对信访内容涉及的要求,始终坚持以政策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把握政策界线,严格依法处理事项,不乱开政策口子,始终做到原则不让步、底线不突破、工作不中断。二是合理,就是以广大群众的认可程度来评判信访案调处的合理xìng,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开展民意调查,确保调处结果客观公正。三是合情。老信访户由于多年的信访使他们放弃了生产劳动,没有经济来源,一般家境比较困难,雪中送碳的帮扶济困,有助于感化他们,便于解决。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切入点,在保障信访人应得部分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以此打开化解工作突破口,针对他们家境困难、负债较多等情况,通过民政救济给予适当的困难补助,促使他们息访罢访。

  上班的时候曾思涛路过信访办的门口,见人数不少,干脆就安排在区政府的一个小会议室里。

  曾思涛和刘锡华以及公安局副局长、信访办主任以及李成全一大早就到了政府小会议室,曾思涛看了看黑压压的人群,觉得心里有点发苦,只是又不好表现出来,听说他是区长,他前面的人最多,大概经常来的,信访办主任已经梳理了一遍,这些信访事由真是“五花八门”:有要求政府办理行医证的;有儿子病了要求政府出钱医治的;有不服法院判决的;竟然还有要求“平反”取消“地主”帽子落实政策的;有要求鉴定为公伤的;有反映拆迁赔付的;有要求养子享受集体分配的……

  来的最早的是一个老太太,这老太太都六十多,精神倒是十足,不过,他要解决的问题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他要把庆东的标志xìng建筑庆东钟楼还给她家,即使不给,每年的门票收入也应该分她一点。

  曾思涛笑了一笑,这事恐怕就是国家主席也没这个权利答应她,这钟楼是当年驻守在庆东的军阀修建的,那是她的祖父,曾思涛耐心的解释说,这是国家规定,在解放初期就已经收归国有了,钟楼参观的门票收入主要是用于钟楼的维护,就是这样还远远不够,国家还要拨款才能满足,曾思涛见她穿着也不太差,问她现在有没有生活来源,老太婆倒是挺煎熬的说有退休工资,还有儿女在国外每年给她寄钱回来,曾思涛心里说者没有把你当做反革命分子就不错了,还敢提这样非分的要求,不过嘴上还是笑着说,杨老太太好福气。

  老太太也就来劲了,抱怨着信访办的人平常都不大理睬他,老太太说这事她就是问问,还有很多事情要反映,曾思涛见她翻开小本子,似乎要一件一件摊开了和他讲,曾思涛也有些无奈,一边的信访办主任一边接待着当面的人一边也关注着曾思涛这边,见老太婆翻开了本子,拉了拉曾思涛,悄悄说,这杨老太婆是老信访了,说是信访,实际就是闲得慌没事做,信访就是找乐子,说的事情很多,但是都不是什么靠谱的事情,曾思涛笑着说老太太事情挺多,那就让事情少的先说说,把后面事情少的先处理,她的事情专题处理,杨老太太倒也通情达理,在一边坐着,看曾思涛处理其他人的事情。

  曾思涛都是很认真的一一认真记录,不明白的地方还不时chā话问问,来信访的仁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政法系统以及征用土地赔偿上面。

  曾思涛热情坦诚地接待每一批来访群众,认真听取来访者的诉求,仔细处理每一件信访事项。对于反映的信访事项事实清楚、处理恰当,依法不应当再受理,耐心说服疏导,维护法制严肃xìng。对确有事实不清、处理不当的,逐个点明核查处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有针对xìng地作出批示,督促解决办理。对反映基层人员对待群众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粗暴甚至违法行政的,当即责成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所涉信访事项均已明确了查处解决的责任单位或部门,限期落实办理,大家普遍感到满意。

  曾思涛也想着,今天来了这么多人,真正有难度的问题不多,很多事情的难度不大,就是有关部门不负责任,倘若地方政府、基层公检法都能认真贯彻中央政策,严格依法办事,凭良知办事,信访机构自然会“门前冷落鞍马稀”。只是这些事情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暗箱cāo作,有暗箱cāo作就有黑幕,这里面牵涉到的东西很多,很多人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好拉下脸,这样子不作为实际就是官官相护。

  “现在该轮到我了吧?”

  曾思涛正喘口气喝口茶,老太婆见其他人都纷纷离开,回去等着解决结果,曾思涛才刚刚松了一口气,老太婆就凑了过来。

  “杨淑芬,你也得让咱们区长喘口气吧。”

  “这区长不错,有担待,有能力,这么多事情这么快就安排下去了。我也看到了希望,我这不是着急嘛,区长忙,我其他事情就不说了,区长,我要反映一下,就两件事情……”

  第三卷势起第九十五章 新的工作

  杨老太婆的两件事情其实就是一件事情,就是说她祖父对于龙江(老庆东城)贡献不小,想钟楼和庆东到两平和青阳的公路也是她祖父在庆东的时候修筑的,可不可以拿一条街以她的祖父命名或者在钟楼前加上她祖父的名字。杨老太太的祖父祖籍庆东,也是在庆东驻守多年,估计这杨老太太也觉得这样才显得光宗耀祖,当然在海外的杨家子弟会给龙江捐赠一笔钱用于慈善事业。

  曾思涛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区里的信访办主任看见这杨老太太头就大,老太太说的这事情是决对不可能的,街道就是以英模人物人名命名,那都得通过民政部,何况她祖父是反动军阀,就更不可能了。

  不过曾思涛刚听老太太说杨家在海外有一个著名的制yào企业是他们家族控股的,心里灵机一动,这街道的名字不能用,但是杨家要是投资办厂,以她祖父的名字命名那谁也不能说什么。

  当年杨淑芬的祖父风流好色在军阀当中也是出了名的,正式讨娶的妻妾就有十几个,子女四五十个,大多都在海外生活。杨家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并且有一家很著名的制yào公司,曾思涛一听名头心里就是大喜,这可是国际上鼎鼎有名的制yào企业啊,竟然是杨家的产业。只是和尚太大,龙江这座庙太小,就要要办,肯定也要落到市里的口袋了,不过曾思涛倒也不是太狭隘之人,只要能落户到市里也是好事。

  “这个事情我现在就可以答复您,这事不可能的,但是杨老太太您也可以动员您在国外的亲戚回来走走看看,共同参与我们龙江的建设,把龙江建设得更好,比如他们投资的企业完全可以以您祖父的名字命名,政府可以方便行事……”

  “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这个也是可以考虑的,不过我得问问……”

  杨老太太也不纠缠了,兴冲冲的回去联系她那些海外亲戚去了。

  按下这些事情不提,葛玉书的“病”终于好了,也开始正式上班了,不管怎么样,葛玉书还是名义上的区长,也是名义上的“婆婆”,该葛玉书办事情他这个临时主持工作的常务副区长也得移jiāo出去,不过,政府这边的局势和葛玉书“病”之前比,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基本上几个副区长都往曾思涛和廖喜峰身上靠了,就是葛玉书回来,他后面没有援手,下面没有人帮衬,只是孤家寡人一个,难以翻盘,这葛玉书大“病”一场,似乎也想通了很多事情,什么事情多是不管不问,安心的做起了提线木偶。

  时间过得飞快,其间曾思涛除了去京城去给王远和郁梅楠道喜之外,一直都呆在庆东忙碌,财政增收超额完成,胡云成弄到招商工作后和李山国倒是配合得不错,两个人也搞到了不少外来投资,虽然多是些规模和投资不大的,但是曾思涛笑着说,只要多,也是好事,规模不大就扶持扶持,让它们逐渐壮大,葛玉书引进的外资企业也已经投产,曾思涛倒也没有为难那企业,但是在贷款问题上,曾思涛暗中给张晓成打了招呼,要他看着一点,绝对不能过底线。

  主管农业的罗少坤也卓有成效,通过他的努力,龙江的竹编产业逐渐整合起来的,有几个老匠人愿意出来,只是没有本钱,曾思涛联系了在岭东的孟凡,孟凡把样品带到岭东的出口展览会上,得到大批国外商人的青睐,于是马上注资,在龙江合资成立了一个比较大的竹编工艺厂,销量是月月往上翻,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市里的经济开发区虽然有很大的起色,只是和龙江工业园区一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虽然市经济开发区起步比龙江工业园区晚了一些,但是一个月的产值还不到龙江工业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