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科幻小说 >眼见未必为真,点滴记录民间风俗禁忌。最新章节 > 眼见未必为真,点滴记录民间风俗禁忌。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6节

  民俗之红线:

  前面有童鞋说鬼压床手脚栓红线,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却并不适用于我们常见的鬼压床。

  拴红线的风俗起源于傣族,花腰傣。传说他们是古时宫廷之后,所以基因比较好,男女都很漂亮且开放。热天常常在水边嬉戏打闹,外地司机朋友路过他们寨子车祸几率很高,据说就是就是光顾回头了。

  咳!要歪楼了。

  花腰傣多生活在比较热的开阔河谷地带。春夏时节举家般到楼顶铺席而睡,泰国的巫蛊降头我们听的很多,花腰傣的并不比他们少,为避免中招,他们会在四肢都拴上红线。

  不仅仅于此,傣族巫术里有一种叫“应”(发音)的方法,与鬼压床非常相似,常常是深夜一家人睡在屋顶,然后就听到由远而近的脚步声,随着脚步声的靠近全家人动弹不得任人宰割,这一方法常被用来对付仇家。(我们可以理解为全家被集体鬼压床了)手脚拴上红线却可以摆脱控制。

  汉族也有拴线的习俗,却不是红线,是五彩丝线。以下内容来自度娘,我偷个懒搬了来:

  端午节习俗之一。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c脚腕c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c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节俗一以五色丝系臂

  以五色丝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c艾花c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c粽小,白团。紫苏c菖蒲c木瓜c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c柳c葵花c蒲叶c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c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c驱邪的灵符c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节俗一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

  《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另外又有称长命缕c续命缕c辟兵绍c五色缕c朱索等。据说也是因屈原而起,可以驱除灾害。为什么五彩丝线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记述有将五色纸挂于山中,召唤五方鬼神的巫术,大概是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之意,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另外,可能源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俗。《汉书·地理志》记越人“文身断发,以辟饺龙之害”。晋人刘义庆《世说》等书,记以五色丝缠绕粽子,以投入江中,为蚊龙所惮。虽系传说,却透出了一丝值得玩味的信息。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另外还有其他佩饰之物。比如,《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佚文:“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条达,即彩色织丝带,亦与五色丝相行。又有佩赡赊以辟兵之俗(此俗久已失传,仅《太平御览》中有记载)。这些习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好玩的香囊等饰物。如《东京梦华录))记北宋开封过端午要购,“百索c艾(多年生草木板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内服可做止血剂,又供灸法上用。也叫艾篙或蕲艾)花c银样鼓儿花”。是佩戴饰物。《武林旧事》记南宋杭州时赐予后妃诸臣:“翠叶c五色葵榴c金丝翠扇c真珠百索c钗符c经筒c香囊c软香龙诞佩带。”清《帝京岁时纪胜》:“幼女剪彩叠福,用软帛缉缝老健人c角黍c蒜头c五毒c老虎等式。”是在端午制小人形(由古代艾人发展而来)c粽子c蒜头c五毒c巷虎等形的小香囊佩戴。《清嘉录》中记有另一种健人:“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领下的带子)c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为串,或有用铜丝c金箔为之者,供妇人插鬃,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妇女也于髻上戴艾,插石榴花朵,既可驱邪,又兼装饰。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