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武侠修真 >南疆喋血记最新章节 > 南疆喋血记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6章 五,七星岩聚会撑危局,栖霞洞宴客表寸心

  漓江东岸,和桂林市隔江相望有七星山,因其上有七座最高峰排列方位与北斗七星相若,故得其名,七峰也分别以“天权”c“天璇”c“天枢”c“天玑”c“玉衡”c“开阳”c“瑶光”命名,而七星岩,就位于天玑峰之半山腰,有小东江从下流过。

  这七星岩又名“栖霞洞”,是整个七星山区最大的一个溶洞,洞口宽敞平整,可容万人,洞内则深邃幽远,布满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的石笋和钟乳,素有“天下第一洞”c“神仙洞府”等美誉,洞口内外刻有百十件历代名人骚客的诗赋题记,其中正面石壁上有时人张文熙题写的“第一洞天”石刻,最为雍容大气。

  李定国收复桂林后,只在城内布置一支卫队以护卫新设置的各个衙门和机构,其主力部队则驻扎在七星山一带,而七星岩洞口便成了他日常练兵的一个重要场所。

  是日,天还未全黑,七星岩洞口已灯火通明,李定国在此大排宴席,带领心腹部将靳统武和一队亲兵作陪,宴请刚在桂林安置的数十名各部官员,而这些官员,大多是原南明旧臣,当年孔有德攻占桂林时,他们一个个逃得不知去向,李定国费了老大力气方才从各处村落和深山中将他们寻访劝归,安置任用,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还处在惊魂未定,摇摆观望之中,因之,李定国安排这次宴席的目的就非常明确:表明心迹,稳定人心。

  第一轮酒,由李定国亲自为在场各位把盏,然后端起酒杯举向大家,朗声道“各位朋友故旧,新老相识,我李定国这次得承天运民心,击毙孔贼,攻克桂林,然俗语说得好,攻城容易守城难,治城更难,在下知道在座各位都是本朝精英,大明柱石,承蒙不弃,愿受李某之邀,共同出山赴险,极力承担重拾我大明破碎河山之重任,我李定国感佩于心,在此先敬大家一杯!”话音刚落,便有那原兵部尚书刘远生带头回应道:“李将军为我大明出生入死,披肝沥胆,此番桂林一战,除强虏,安百姓,丧敌胆,聚民心,挽狂澜于既倒,将军才是真正的社稷之柱石,百姓之靠山。不才等自当以将军为榜样,为复我大明河山,甘效犬马之劳!”众人随即应和道:

  “说得好,大家一起敬李将军!”

  “敬李将军,干杯!”

  “干杯!”

  众人干杯罢,自有亲兵重新为他们斟满。席间有那中书舍人管嗣裘小心翼翼地问李定国道:“在下闻知孙大帅也来了桂林,不知此刻怎地不来参加此一聚会,让大家认识认识,日后也好有个照应。”李定国略一踌躇,应道:“我义兄确实已来桂林,一则对此番桂林大捷表示祝贺,同时也是有要紧军务要和在下商量,以便定出下一步的计划和行止。这次聚会,在下也曾相邀,只因义兄他还要和几个部属商议一些要紧事务,一时不得其便,只委托在下向大家问好,这次聚会他就不参加了。”

  此语一出,大家都看出李定国有些言不由衷,一时谁也没有再多问。

  其实对于孙可望这次突然来桂林,就连李定国本人也是一头雾水,从表面上看,孙可望好像是来向李定国问罪的一一一并不是李定国说的什么“祝贺”,而是怪他在此番收复桂林后,派人送到贵阳的战利品甚是菲薄,除了孔有德的定南王金印,金册外,仅有数捆人参和一些刀甲等军械。对方甚至公开质问李定国是不是将金银财宝藏匿了起来,或者分赏给了将士以示恩于下,一时闹得兄弟二人甚是不快。关于这次聚会,李定国也确曾邀请了他,然对方却对此表现得毫无兴趣,言语间很是不耐。待见他将定国责怪一番后,却又并无进一步的动作和说辞,只是一直待着不肯离去,不仅不和定国商议甚么,甚至连日常的走动也没有,成日只跟几个亲随部属和一队他自己带来的卫兵待在城里,只说是“随便看看”,这让李定国深深感觉到对方来桂的目的,决不仅仅是将他责怪一番和“随便看看”那么简单,一定还另有深意,不过对方既然不说,他自然也不便问。而对于孙李之间的芥蒂,在场各位大都是有所耳闻的,知道他们虽然同属张献忠的义子,但却一向面和心不和。昔日张献忠在世时,麾下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大将军,不仅是他的心腹义子,更是能征贯战,独当一面的骁将,且四人地位也大抵相当,一向平起平坐。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凤凰山中箭阵亡后,四人当机立断,迅即率领大西军余部由四川杀向清军大后方云南贵州一带,拿地方割据和明朝残余势力开刀,经过一番开疆辟土,招兵屯田的苦心经营,很快便打出一番新气象,不仅兵力大增,还建立了较为稳固的根据地。胜利果实来得如此艰辛,却不料很快就有人来捡拾落地桃子了。有那前大西国丞相汪兆麟和献忠妻张氏,在献忠阵亡后不久就已勾搭成奸,在大西军最艰难的时刻,二人既怕清军追杀又怕将士嫌恶,一直深居简出,龟缩不敢出头,待大西军重新兵强马壮,局势稍事稳定之时,二人便开始兴风作浪了。大西军每有重要会议,二人必定到场,不仅占据要席,而且总是以“宰相”和“皇后”的身份指手划脚,发号施令,公然傲居四大将军之上,而所出号令和当初献忠在在世时一样血腥嗜杀,每每和四将军意见相左。大军驻扎遵义时,“宰相”奉“皇后”驻桃源洞,公然要求各文官武将每早必先往朝,凡事奏请而行。四将军见二人无德无才,无勇无谋,当日仗着义父宠信方才谋得高位,此时此刻居然还敢如此嚣张跋扈,一个个怒不可遏,后来四人经过密谋,在一次会议上发动突然袭击,一举除掉了这对既碍眼又碍事的男女。事后四人各复本姓,由于孙可望是大哥,他便理所当然地以老大自居,自封“大帅”,然另外三人最多也只是名义上和礼节上对他尊崇有加,而实力上却始终和他分庭抗礼,真正有甚么军国大事,还得四人坐下一起商议,无法做到一人独大,擅作威福。后来艾能奇在一次征讨东川的战斗中身中毒箭而亡,孙可望趁势收编了他的军队,兵力陡增。不久后人们便习惯性地把孙李刘三人分别称作“东府”c“西府”和“南府”。三府各有强兵,所部已囊括了所有大西军,实际上成了领导整个大西余部的三巨头。尽管孙可望仗着兵力最强,一直想凌驾于李刘之上,并多次对二人发号施令,却又总是不那么灵光,每每受到抵触和抗拒,因此上反倒生出不少嫌隙。刘文秀倒还罢了,真正让孙可望忌惮的还是李定国,主要原因还不在于其兵员的寡众,而在于李定国不但治军有方,所率部众战斗力极强,而且因其为人正直公允而深孚众望,孙可望每欲寻隙,反倒在李部和本部将士中滋生出不少不满情绪而多不能如愿,而李定国对孙可望,大抵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不过表面上还是维持着他做“大哥”的名头的尊严,只是这次联明抗清,却是兄弟二人经过激烈争执后的结果。当初在贵阳时,四兄弟和一些高级将领开会商议今后行止,本来按照孙可望的意思,是要将队伍开到广东南岭一带发展割据,同时训练一支水师,一旦遇到危机便可出海,而李定国却极力主张同南明朝廷联合,共同恢复大明江山。在这件事上,李定国寸步不让,表现得甚是坚定,甚至一度用战刀将自己刺得鲜血淋漓,众人见状赶紧夺下战刀,并撕开一面战旗为他裹伤,而刘艾二人和大多数将领也支持李定国的意见,不过为了避免孙可望由此产生怨气,又建议设坛会盟,共推孙可望为盟主主持此事。孙可望见大势如此,只得去除己见,和大家一起盟誓,共扶明室。不过孙可望这人也真不失为一代枭雄,一待大西和南明联盟形成,便即刻将永历帝牢牢地控制在手里,利用南明小朝廷对大西军的依赖,强逼永历帝封他为“秦王”,而当初四将军在联明抗清时只是分别以自封的“平东王”c“安西王”c“抚南王”c“定北王”而后得到南明朝廷承认的,由于在明朝体例中,一字王为亲王,二字王为郡王,前者地位远在后者之上,而“秦王”又是一字王里的王中之王,盖因当初明太祖平定天下开始封藩时,首封便是秦王朱樉,所以孙可望此举,意在将自己远远凌驾于各将军之上,同时,他还在永历帝身边大量培植亲信,安插耳目,不仅控制了朝廷的行止和动向,甚至还掌握着永历帝的意图和心态,其目的则还是跳不出一个老掉牙的俗套一一一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刻李定国见气氛有些沉闷,便再一次敬酒开言道:“今天的聚会,大家不必顾忌,尽可畅所欲言,各位对今日之局势,对我李定国本人,对朝廷,甚至对皇上有甚么看法,都可放言一谈,目的只有一个:同舟共济,复我河山!”

  见定国如此说,那管嗣裘再次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将军能不能告诉我等,目下皇上究在何处?”此语一出,众人同声附和。

  李定国自然知道永历帝现在何处,只是这个问题却叫他好生为难。当初孙可望安置永历帝时,曾对他说这只是权宜之计,并严厉告诫他说,决不可随便向人透露皇上当下行在,以免遭人非议,徒惹混乱。虽然李定国知道这是出于孙可望私心,可是为了让他全心全意联明抗清,还是答应了他。这时见众人动问,一时踌躇未决,席间有那兵部主事朱昌时见状便说道:“李将军既要我等敞开心扉,以诚相见,却何以在此等到大事上不肯以实相告,叫我等怎地相信将军诚意?”此语等于毫无回旋余地地说出了众人心中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大家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望向李定国,等着他回答。那朱昌时再次火上浇油,毫不客气地讥讽道:“当初曹操之所以得以成大事,实在是太过英明睿智,我看将军已和曹操不相上下!”,此语既出,众人心中大是惶恐,都觉得此话说得太过分了,一旦惹恼了李定国,诸事泡汤不说,还可能生出许多意料不到的严重后果来。那兵部尚书刘远生就在朱昌时一旁,闻言在其后腰上狠狠掐了一把,然后开言圆场道:“李将军赤诚忠勇,天下皆知,无论才干和品性,就是和诸葛亮相比也毫不逊色,岂可和曹操相提并论。”随即又对着朱昌时斥道:“无知小子,不可胡言乱语!”本来李定国脸色已变,好不容易才压着了火气,此番听了刘远生之言,脸色才渐渐趋于平缓。老实说,刚才朱昌时那一番话,确实冤枉了李定国,本来对于永历朝廷的安置,完全是孙可望一个人的主意,而且他当初心下也甚是不满,甚至觉得孙可望此举大有仿效昔年曹操所作所为之嫌,只是为了不想在联明抗清上另生枝节,才没有过分反对。方才听了朱昌时那一番话,他心中既急又怒,只是想到今天设此宴席的目的,方才没有发作,再说自己已把“开诚布公,以诚相见”的话说在了前面,岂有人家一问到关节问题,就搪塞敷衍甚至予以相责的道理?不过心中还是深怪对方把他比作曹操,正待开言解释,却又听了刘远生那一席话,仅存的怨气也已烟消云散,又觉得站在朱昌时的角度,说出那样的话也并不算过分。再说,自己既然请他们出山入仕,他们自然就是朝廷的臣子,作臣子的哪有竟然不知道皇上行在之所在的道理?于是为了释众人之疑,再也顾不得当初孙可望的告诫,便对他们说道:“大家放心,皇上行在目前设在贵州安龙府,那个地方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极是易守难攻,城池也甚是坚固,再说,那里地处滇c黔c桂三省交通要道,而此三省当下正是我等明军的大本营,也是清军的大后方,所以请各位不必为皇上的安危担忧。”那刘远生闻言问道:“安龙府?敢问将军,是哪一个‘龙’字?”李定国道:“就是真龙天子的那个‘龙’呀!”刘远生沉吟道:“这倒没有听说过,不过照将军方才所言,似乎有点像黔地的安隆千户所,这个地方我倒是知道的,而且还去过,不过那个‘隆’字可是生意兴隆的‘隆’呀!”李定国道:“就是那里,现在的名字是皇上去后才改的。”刘远生疑惑道:“哦,是那里呀,说句不怕将军见怪的话,在在下眼里,那里可是个不毛之地,就算有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好处,但毕竟山高水远,地方偏僻,居民也不过数百家而已,为甚么要把行在安置在那样的所在?为甚么不设在贵阳或是昆明?”李定国闻言也不觉微微有些脸红,只得搪塞道:“我义兄作那样的安置,自有他的道理,再说他也跟在下说过,目下正是敌我双方战事正炽的时期,作那样的安排仅仅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时机成熟,自会移驾重新安置。”刘远生听罢“哦”了一声道:“原来这是孙大帅的意思,这就难怪了。”言罢也就不再多言。这实在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场的人大多听得出言下之意,李定国自然也是心照不宣,只有那性情耿直的朱昌时依然有些愤愤然地问道:“不知孙大帅作这样的安排,李将军是赞成呢还是反对?”李定国闻言微愠道:“在下刚才说了,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再说我义兄他既是主帅,自有他的高明之见和抉择之权,在下赞成又怎样,反对又怎样,难不成你还叫我和他翻脸不成?就像在座的各位,就算你们都反对,又能怎样?”李定国这话虽然有些蛮横,但说的却是实情,就当下情形而论,南明一方,除了大西军余部,再也拿不出一支像样的军事力量,而孙可望又是这支生力军的主帅,他要怎样行事,除了他们自家兄弟或可阻挡一二外,谁能把他有辙?就像当初逼封“秦王”一事,就有很多大臣反对,结果还不是以孙可望派部将在护送永历帝的途中,诛杀兵部尚书杨鼎和及首席大学士严起恒而逼封成功。而且众人还从李定国的话中看出了他的一些心迹和无奈,可以说,他能说出这一番话,已经是被逼到死角而开诚布公之至了。所以说众人并不怪李定国,而对于他们兄弟之间的事,因为话题敏感,自然也没有人再去提及。倒是李定国,言出之后又自感有些过分,怕众人产生误会,也为了急于表明心迹,便向刘远生问道:“在下知道老兄是个饱学之士,不知老兄读史,以为曹操,司马懿为何等样人,他们究竟算是聪明呢还是愚蠢呢?”刘远生一时不明其意,怕说错了惹他不快,反问道:“不知将军对此有何高论,何不先谈一谈,看看和在下是否吻合?”李定国知他心意,微微一笑道:“在下以为,曹操和司马懿都是具有雄才大略之人,戡乱党,扶弱主,身经百战,屡破强敌,刚才你们不是还有人说在下和此辈不相上下吗?”刘远生疑惑道:“难道将军真的要以此等人为榜样?”李定国大笑道:“我才羞于以此辈为榜样呢,因为在在下心中,他们的都是一些愚不可及之徒,我老李岂可和他们相提并论。”众人纷纷问道:“此话怎讲?”李定国正色道:“以他们的真才实学和赫赫功劳,若想名留青史,令万世敬仰,有如探囊取物,却偏偏要去做一些千夫所指的蠢事而落得个千秋骂名,此等作为,何异于以黄金换死铁,就算是农夫樵子也不肯为,而曹操司马懿之流反倒趋之若鹜,这不是愚不可及又是甚么?”此语一出,众人总算明白了李定国的心迹,而他的“曹操司马懿之流”也似有所指,于是纷纷称赞李定国见识高远,同时大骂“曹操”和“司马懿”。未几,李定国又言道:“在下以为,目下的局势颇像南宋,也是强虏入寇,践踏我中华河山,百姓流离失所,皇上疲于奔命。所谓‘乱世出英雄’,不知在各位眼中,南宋有哪些人物称得上真正的英雄?”这个问题似乎不难,于是众人争着回答,有说岳飞的,有说文天祥的,有说陆秀夫的,有说张世杰的,末了,李定国点头称是道:“你们说的这些都不错,在我老李眼中,他们也都算得上是真正的英雄豪杰,不过在下却不希望你等以他们为榜样。”此言一出,众人又不懂了,纷纷望着定国等他下文,李定国接道:“他们的精忠浩气,固然足以光耀青史,为天地增色,不过他们的结局都太过悲惨了,没有一个能够了却心中夙愿不说,在他们死后,国家和百姓的命运更是可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只怕他们的英魂见状也不会安生。我当然希望你们都像他们那样为国尽忠,但更希望你们能在当今乱世中扬眉吐气,一展身手,驱除强虏,复我河山,而不希望看到各位也像他们那样,一个个死不瞑目啊!”李定国此番话说得甚诚恳,说到最后连声音都有些哽咽。众人心中甚是感动,一个个争相向李定国表态,那朱昌时甚至还为刚才的言语向李定国道歉,一时推杯换盏,宴席在一片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一直延续到子夜。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