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明世繁华最新章节 > 明世繁华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五十五章《泥坯房》

  大隋一天30个小时,地球一天24小时,这样大隋比地球一天多8个小时,

  这样大隋晚上的时间,和早上天亮的时间,就和地球“完全不同”,

  不过大隋和地球的“环境更好”,所以他的夏季“白天会更长”晚上会更短,,,,

  这样算来“大隋夏季”早上四点天亮,晚上十一点半天黑的话,

  大隋白天的时长为“19”个小时,

  以最远的30公里来算,赶着马车,平均去一次一个多小时,回来的时候因为“拉了,木头,石块”得两个小时,

  在除却中“吃饭”和中午人马,休息的时间,一天能拉“6”回,就已经算是能“吃苦的了”,

  拉回来的,木头还有石块都是“修建房子的”材料,

  以前或者说“很长一段时间”都流行着盖“泥坯房”,

  盖“泥坯房”,须得早早做好准备,头一件便是脱坯,一般都是秋后时分,地里已无农活,乡亲们都挂锄歇着了,有想盖房的,就要脱坯了,此时正是脱坯的好时节,人手充足c阳光充裕c秋风正劲,既便问师傅和请人,又易于晾晒,且不用担雨淋。是时,请左邻右舍,邀相好,或招呼几个亲戚,甚或家里人多不须外援自己动手,带着脱坯的家什便干将起来。或是自家的场院c或是自家的田地,先取土堆起中间敞口的大土堆,里面再倒入水c放入麦秸,然后像和面一样用锨将泥和好。这时,一人负责锄泥,两人负责拉驮包,一人负责坯模子,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作业链,若是人手多,自然就能分成若干条作业链。脱坯是个力气活,这边锄泥的左腿蹬右腿蹦,粗糙有力的大手紧握锨把,一锄一翻便将泥放入驮包,待到量好,拉驮包的俩人一人一手拽一边,将驮包拉离地面,迈着有力的双腿“蹬蹬蹬”往坯模子奔去,到了地方,俩人配合默契,无须言语,不约而同地双手一抖,便将驮包里的泥准确无误而又干净利落地倒入了坯模子里,这时,负责坯模子的赶紧用手中的抹子将泥抹平,再将坯模子轻轻提起,离开刚脱的坯少许距离放好,等待下一包泥,如是往复,一块c两块一行c两行一天c两天,经过人们齐心协力的劳作,一排排的土坯整齐地排列在大地上,,,

  几日过后,那些土坯里的水分已蒸发殆尽c相对结实,能戳住个了,乡亲们便将坯一块块地立起来,继续晾晒,待到土坯干透变白,再将他们码放整齐,等到来年开春盖房时拉回去用,

  脱坯只是第一步,盖房用的檩条c大梁c门窗,这些都要置办。家中树多的人家便早早地将成才的槐木c榆木c柳木伐了,放到一边风干待用,

  然后这里有一个“村里的重点”,

  请风水先生看好了良辰吉日,开始破土动工(在村里看房子动工的是,风水先生,看坟地才是阴阳先生,村里和尚,道士很难见的,最起码我活了小三十岁没有见过,和尚,道士来村上),

  先铺地线,那个时候没有先进的测量仪,铺地线只能凭两个人的肉眼观测,虽说不能做到百分百的精确,可也绝对横平竖直,砌起来的碱脚c盖出来的房子不会让人看出任何毛病,真要出了毛病就瞎了,用乡亲们迷信的说法这样的房子犯病。因此,人人都加着小心,慎之又慎,有毛病的房子少之又少,我从小到大还没听说过谁家的房子不正的。铺好地线,开始砸地基,那时候砸地基多数都是晚上进行,此时盖房的地方简直成了村里的活动中心,村里的那些男劳力们陆陆续续赶过来了,一些好事儿的娘们,孩子也跑来看,高处挂着提灯或汽灯,将四周照得亮堂堂的,主家备着热腾腾的茶水和散开的烟卷,俨然过年一般,

  “咱开始啊!”一声招呼,七八个壮劳力凑上前去。砸地基的夯有好几种,有抬着的夯,这样的夯最大最重,中间一块圆圆的碌碡,两边摽着木杠,需要几个人去抬;有抛起来的石夯,一块一尺见方的碌碡石,上面绑着木把,石头上栓着绳子,需要一人握把往高处提c两人拽绳往高处抛;还有一种是单人操作的小夯,下方一块直径二三十公分的方块石,上面嵌着木柱,木柱上面是横梁,两手即可提起,

  砸地基都是大夯作在前,中夯在中间,小夯在后。有负责喊号子的老手或站在一旁或加入其中,扯着粗犷浑厚的嗓门喊起了悠长的号子:“爷们儿们加把劲哟——”众人便跟着喊“哎嗨吆啊——”一边喊着号子一边一起用力,沉重的石夯便被或抬或抛或提起来,而后让石夯自由下落,重重地砸向地面,大夯砸得深,但是不平整,中夯在后面砸个大概齐,小夯再慢慢地将地脚砸平。

  春天的夜晚还是有些凉意,可砸夯的乡亲们很快就砸得浑身冒汗,不得不脱了上衣光着膀子砸,

  一拨砸累了,到边上喝茶抽烟,另一拨接着上,如是轮换,到把地基砸好,多半已近半夜时分。主家倒杯茶c敬根烟,吃顿饭,人们便拎起各自的衣服散去。

  地基砸结实后,开始砌碱脚。砌碱脚的意义既是为了防雨水冲泡,也是为了防盐碱腐蚀墙体,因为土壤里盐碱成分高,很容易顺着墙往上走,这也是“碱脚”的由来。砸地基是力气活,砌碱脚却是一门技术活,不是人人都能干得了的,但在多年与自然的斗争中,练就了乡亲们五行八作的技能,村里总不缺能工巧匠,其中一项便是瓦匠,

  砌碱脚使用的还是青砖“青砖有厚有重,沾了水一个就有一斤多”砌碱脚的时候,有和泥的,有推砖的,瓦匠则拿着瓦刀抹泥砌砖,砌砖颇有讲究,上层砖不能跟下层砖冲齐,而要上层砖一砖骑下层两砖各一半,压茬往前砌,,,

  看干活的人多人少,人多的,一天就能砌完碱脚,人少的两天工夫也就够了。碱脚砌好以后,上面再铺一层用铡刀截得齐整的麦秸或者芦苇,这是碱草,能对盐碱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天长日久,盐碱也顺着砖爬,但有了碱草,就止步不前了,

  接下来就要运坯起墙,起墙的原理与砌碱脚一个原理,只不过是坯比砖重了许多,而且越往高处垒难度越大。人们肩膀上垫块破布或者旧衣裳,将坯扛在肩上递到瓦匠跟前,由瓦匠摆放整齐,坯与坯之间都用泥粘连着,

  墙体起来后,要上大梁c铺檩条。大梁多数是粗壮的榆木梁,横亘在南墙与北墙之间,大梁下面两头用木柱支撑,木柱中间用立着的坯砌好,这叫山墙,对整间房屋起到最重要的承重作用,因枣树居多,不少人家用枣木当立柱,故而有“高高的碱脚c矮矮的墙c枣木柱子c榆木梁”的说法。檩条的材质相比大梁就不那么讲究了,适用的木材很多,柳木c红松都可以,有的人家的檩条长短不一,就请木匠将一些檩条接起来用。这些活干完,要铺苇箔,苇箔上面再铺上一层略厚的苇箔(当地叫棉箔),这些都是人们年前冬天里编好或者从外面买来的。铺好苇箔,最后上大泥c稀泥,将屋顶抹平。外墙内墙也是如此,先上大泥,再抹稀泥。那些瓦匠的技术水准堪称一流,一把抹子将墙面抹得特别平整,,

  主体干完,还要安窗户。那时的窗户都是木头做的,框架内一根根的窗棂子,上面再糊上白纸或者报纸。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当时人们睡得都是土炕,为了烧炕,灶台一般都是盘在堂屋里,所以盖房时还要砌好烟道,房顶上砌好烟囱;为了防雨水浸泡,还要在屋顶四周留好若干檐口。

  房子盖好后,还要打院墙。打院墙相比盖房而言要简单许多,主要靠得是力气,将两扇门板用木棍撑着,再用绳子勒紧,然后往里面填充黄土,再用石夯砸结实,,,

  那时修建一个院落,没有十天半月的工夫完不了活。一俟竣工,主家要竭尽所能地盛情招待一番,这叫“完工酒”,与之相对的,开工之前要先喝一顿“开工酒”,,,,,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