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3 章 出大事
张超的头疼是有道理的,作为饱受后世资本教育的新式商人和大地主,他不可能十分土鳖似的筑造一大堆的没奈何,然后让贼人无可奈何。
他手里得来的钱财除了日常开销和周转,其余的绝大部分是用于投资的,可是明朝能够投资的领域十分有限。
衣食住行,四大项是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此时最重要的投资领域。他统计了一下他是每一样都有参与。
他大手笔收购荒地,然后用来种植棉花,是因为江淮地区作为后世的棉花产地,张超从小就随着父母栽种棉花,他对怎么植棉是一清二楚的。此时的亚洲棉如何种植已经十分成熟,已经得到了大规模推广,但是江淮地区是粮食产地,种的并不多。
收购荒地,动静小,操作容易,不容易引起反感,而且他已经是官身了,大明官员的待遇就是好,有了这层皮,税就不用交了。
当然荒地肯定有偏僻,开发难度大,投入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这些缺点,但是价格便宜呀,张超现在手里的资金越来越多,这样的操作虽然收益慢,但胜在稳定。
随着明朝江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松江布越织越多,对于棉花原料的需求肯定会不断增加,而此时主要的棉花产地却在山东河北,离得太远了。如果就近有大量棉花供应,市场肯定是欢迎的。
因此不仅仅是他,济世会,种痘社成员,太监们都被他鼓动在江北大量收购田地,用于种植棉花。
而为了消耗这些棉花,他也就让人研究出珍妮机,原理十分简单,他只是点拨一下,工匠们很快就发明出来了,更新一代的水利纺纱机器,织布机都在让工匠想办法,有张顺德的例子在,工匠们是动力满满。
但是地都拿去种棉花了,人吃什么?不用担心,湖广熟,天下足。拜访丘濬之后,经过多方考证,张超认为气候反常得到了证实,所以济世会已经在大手笔的往来湖广购入粮食,虽说时间晚了一些,但是因为湖广地区的存粮还有很多,他们的收购还算成功。
可以预见,未来肯定要不断的从湖广运粮,还有张超心中虚无缥缈的大航海梦,所以他索性通过陈豹收购了一家船厂,又想着借助潘尚书蒋琮的关系从福建广东请来大批的工匠,先从简单的江船,漕船,一二百料海船造起。
至于住,张超就盯住了南都的房地产开发。南都的房价高企,但是城市中心贫民还有很多,后世城市拆迁怎么干的,张超有样学样,照葫芦画瓢就是了。
收购这些繁华地段的民房,然后用城北这些地方的新房子代替,有了成块的土地就整合出来,然后开发盖新房子。通过简单的一拆一建,几倍几十倍的利润不在活下。
当然这样的生意张超是一定不会去做的,没别的,心不黑是做不了拆迁的,他的名声这样好,赚钱的路子多了去了,何必去脏手呢。但是蒋琮,徐应宿这些人可以去做呀,他只有一个要求,往来的钱财需要通过济世钱庄。
房地产涉及的上下游产业太多了,只要这些产业的资金都通过济世钱庄,顷刻间一个超级巨无霸,宇宙第一银行就出现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送走了四大才子和其他帮忙的秀才后,张超把管理印书局交给了华燧父子,为此他让华安买了一个监生,这样也好参与管理。
谢祭酒向他透露过,他准备上书朝廷,不要再允许买卖监生了。那么一个监生的名头,未来会更加吃香的,对华家也是好事。
那么张超在做什么呢?他正在帮着国子监和南京翰林院盖房子,当然不是他现在住的几进几进的大房子,是后世筒子楼那样的宿舍。
他用简易的水泥和竹子制成了竹筋混凝土拿来盖房子,虽然这样的住房在后世看来百分百是危房,但是这个时代盖一个两层楼的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中国古代能够烧制瓷器,所以煅烧水泥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他整合了一下技术,从蒋琮那边借了一些烧制瓷器的工匠,这些人帮他打造鼓风机,他又改进了一番弄出高温,然后把石灰,黏土和破砖头烂瓦片,铁矿渣这些碾碎了,制成生料,加入水搅匀,开始煅烧。
出来的产品冷却后掺上一些石膏粉碾碎就可以用了,当然这个时代没有什么球磨机,只能想办法用人工慢慢磨吧。
尽管出来的水泥质量很一般,但是就两层楼,相对于传统的木结构房屋,这种房子成本要低不少,还不用担心失火。
谢祭酒对张超层出不穷的新办法也是无可奈何,盖几间房子他也能弄出新花样来。但是见着房子一天天的盖了起来,他这种无可奈何转变成惊喜,这速度是不是快了点?按照这个速度,这几十栋房子,乡试的时候就能住上了?
国子监的师生们对这些奇葩的新房子也很好奇,除了房梁竟然连木材都用不上,怎么那个灰泥用水搅一搅,然后砌上砖,过上一段时间就凝固了,这哪里买来的,也太好用了吧。
等知道这种灰泥是张超弄出来的,果然又是他,能者真是无所不能呀,现在不搞药了,改行盖房子了?
国子监盖房子的奇闻异事,当然要在济世报上宣传一番,虽然跟张超生分了,但是汪直每天的济世报还是要看的,尽管没有春华那个小妮子给他读报,确实有些无聊。
这一天早上,恭恭敬敬的义子把报纸放在书桌上,然后战战兢兢的离开,汪直叹了一口气,一边喝茶开始读报。
刚一口茶下肚,就猛地就喷了出来,汪直连声大喊,“钰儿,你赶紧让王六把张超喊来,我有急事找他。”
义子急忙跑了进来,听完义父连声呼喊大哥汪钰,他红着眼睛苦涩的说道,“爹,大哥和妹妹都被你赶走了。”
汪直这才反应过来,脸色有些涨红,略一沉吟,“你赶紧收拾一下,爹要出门。”
汪直带着义子,来到了陈祖生的镇守府,这么一大早汪直就跑了过来,太不正常了,不会发生什么大事吧。
汪直施礼完毕,然后挥舞着报纸对陈公公说道,“陈老,请赶紧把兵部尚书,南京守备请来,出了大事。”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他手里得来的钱财除了日常开销和周转,其余的绝大部分是用于投资的,可是明朝能够投资的领域十分有限。
衣食住行,四大项是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此时最重要的投资领域。他统计了一下他是每一样都有参与。
他大手笔收购荒地,然后用来种植棉花,是因为江淮地区作为后世的棉花产地,张超从小就随着父母栽种棉花,他对怎么植棉是一清二楚的。此时的亚洲棉如何种植已经十分成熟,已经得到了大规模推广,但是江淮地区是粮食产地,种的并不多。
收购荒地,动静小,操作容易,不容易引起反感,而且他已经是官身了,大明官员的待遇就是好,有了这层皮,税就不用交了。
当然荒地肯定有偏僻,开发难度大,投入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这些缺点,但是价格便宜呀,张超现在手里的资金越来越多,这样的操作虽然收益慢,但胜在稳定。
随着明朝江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松江布越织越多,对于棉花原料的需求肯定会不断增加,而此时主要的棉花产地却在山东河北,离得太远了。如果就近有大量棉花供应,市场肯定是欢迎的。
因此不仅仅是他,济世会,种痘社成员,太监们都被他鼓动在江北大量收购田地,用于种植棉花。
而为了消耗这些棉花,他也就让人研究出珍妮机,原理十分简单,他只是点拨一下,工匠们很快就发明出来了,更新一代的水利纺纱机器,织布机都在让工匠想办法,有张顺德的例子在,工匠们是动力满满。
但是地都拿去种棉花了,人吃什么?不用担心,湖广熟,天下足。拜访丘濬之后,经过多方考证,张超认为气候反常得到了证实,所以济世会已经在大手笔的往来湖广购入粮食,虽说时间晚了一些,但是因为湖广地区的存粮还有很多,他们的收购还算成功。
可以预见,未来肯定要不断的从湖广运粮,还有张超心中虚无缥缈的大航海梦,所以他索性通过陈豹收购了一家船厂,又想着借助潘尚书蒋琮的关系从福建广东请来大批的工匠,先从简单的江船,漕船,一二百料海船造起。
至于住,张超就盯住了南都的房地产开发。南都的房价高企,但是城市中心贫民还有很多,后世城市拆迁怎么干的,张超有样学样,照葫芦画瓢就是了。
收购这些繁华地段的民房,然后用城北这些地方的新房子代替,有了成块的土地就整合出来,然后开发盖新房子。通过简单的一拆一建,几倍几十倍的利润不在活下。
当然这样的生意张超是一定不会去做的,没别的,心不黑是做不了拆迁的,他的名声这样好,赚钱的路子多了去了,何必去脏手呢。但是蒋琮,徐应宿这些人可以去做呀,他只有一个要求,往来的钱财需要通过济世钱庄。
房地产涉及的上下游产业太多了,只要这些产业的资金都通过济世钱庄,顷刻间一个超级巨无霸,宇宙第一银行就出现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送走了四大才子和其他帮忙的秀才后,张超把管理印书局交给了华燧父子,为此他让华安买了一个监生,这样也好参与管理。
谢祭酒向他透露过,他准备上书朝廷,不要再允许买卖监生了。那么一个监生的名头,未来会更加吃香的,对华家也是好事。
那么张超在做什么呢?他正在帮着国子监和南京翰林院盖房子,当然不是他现在住的几进几进的大房子,是后世筒子楼那样的宿舍。
他用简易的水泥和竹子制成了竹筋混凝土拿来盖房子,虽然这样的住房在后世看来百分百是危房,但是这个时代盖一个两层楼的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中国古代能够烧制瓷器,所以煅烧水泥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他整合了一下技术,从蒋琮那边借了一些烧制瓷器的工匠,这些人帮他打造鼓风机,他又改进了一番弄出高温,然后把石灰,黏土和破砖头烂瓦片,铁矿渣这些碾碎了,制成生料,加入水搅匀,开始煅烧。
出来的产品冷却后掺上一些石膏粉碾碎就可以用了,当然这个时代没有什么球磨机,只能想办法用人工慢慢磨吧。
尽管出来的水泥质量很一般,但是就两层楼,相对于传统的木结构房屋,这种房子成本要低不少,还不用担心失火。
谢祭酒对张超层出不穷的新办法也是无可奈何,盖几间房子他也能弄出新花样来。但是见着房子一天天的盖了起来,他这种无可奈何转变成惊喜,这速度是不是快了点?按照这个速度,这几十栋房子,乡试的时候就能住上了?
国子监的师生们对这些奇葩的新房子也很好奇,除了房梁竟然连木材都用不上,怎么那个灰泥用水搅一搅,然后砌上砖,过上一段时间就凝固了,这哪里买来的,也太好用了吧。
等知道这种灰泥是张超弄出来的,果然又是他,能者真是无所不能呀,现在不搞药了,改行盖房子了?
国子监盖房子的奇闻异事,当然要在济世报上宣传一番,虽然跟张超生分了,但是汪直每天的济世报还是要看的,尽管没有春华那个小妮子给他读报,确实有些无聊。
这一天早上,恭恭敬敬的义子把报纸放在书桌上,然后战战兢兢的离开,汪直叹了一口气,一边喝茶开始读报。
刚一口茶下肚,就猛地就喷了出来,汪直连声大喊,“钰儿,你赶紧让王六把张超喊来,我有急事找他。”
义子急忙跑了进来,听完义父连声呼喊大哥汪钰,他红着眼睛苦涩的说道,“爹,大哥和妹妹都被你赶走了。”
汪直这才反应过来,脸色有些涨红,略一沉吟,“你赶紧收拾一下,爹要出门。”
汪直带着义子,来到了陈祖生的镇守府,这么一大早汪直就跑了过来,太不正常了,不会发生什么大事吧。
汪直施礼完毕,然后挥舞着报纸对陈公公说道,“陈老,请赶紧把兵部尚书,南京守备请来,出了大事。”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