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漫话宋朝最新章节 > 漫话宋朝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四十六章 被皇帝耽搁的天才词人(五)

  开宝八年(975)正月,宋军到达秦淮河,南唐十万大军也已背城而阵,就等宋军来战了!当时宋军还没有准备好运载大军渡过秦淮河的船只。

  但是大将潘美已经按耐不住,因为赵匡胤不许对南唐过于动粗,所以大宋军进度十分缓慢,仗也打得很憋屈,明明人家不肯投降,你还一厢情愿希望人家投降,搞得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真是宠了媳妇得罪娘——左右为难!

  现在终于看到南唐的一点血性了,于是潘美雄心,对曹彬说:“你给我一万人,我给你打过去,战必胜,攻必取!岂能因为一条河流而不渡水!”当即亲率数万宋军强渡秦淮河,跟前来迎战的南唐驻军大战,并大败南唐军。

  就在潘美打算乘胜追击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地带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撤退,赶紧向采石矶渡口不要命地跑过去,——有一股南唐军杀向打采石矶浮桥了。

  潘美率部马不停蹄地赶到采石矶,还没喘口气,就挥刀冲向浮桥,晚一点这条大宋军队的生命线就没了!好在这次过来袭击的南唐军人数不多,潘美没费多少劲儿就把他们全部解决了。

  紧跟着,兵马都监武守谦等人领兵渡江,在武昌大败南唐军上万余人,并攻破樊山寨。大宋行营左厢战棹都监田钦祚又在溧水大败南唐军败万余人,并斩其都统使李雄。曹彬等人又在白鹭洲大败南唐军万余人,斩首五千余级,获战舰五十艘。大宋军已经渐渐迫近金陵。

  战火已经烧到了李煜的脚下,这个时候,纵使李煜再怎么愚钝,再怎么不愿提起战争,他的诗词多么重要,他跟大小周后的的风花雪月多么美好,可是城外不远处十万人的厮杀声,他总不能充耳不闻了!

  可是,如果你以为这个时候的李煜会像南汉、后蜀国主那样惊慌失措、六神无主,那你可就错了!我们的李煜大词人现在虽说不上悠闲,但那是相当淡定的,大有一副火不烧眉毛,我就不灭火的气定神闲!

  因为他手下两名主战派大臣陈乔和张洎告诉他:对付来犯大宋军,只要各州郡坚壁不战,以此拖累宋军。使他们不得入城,自会北退。

  李煜听后坚信不已,加上,他当时手下还有三员大将:皇甫继勋、朱令赟和刘澄。大宋军过来侵犯时,他就对这三员大将做出了安排:刘澄负责增援润州,阻击大宋和吴越东路联军;朱令赟负责统领湖口水军,随时准备支援金陵。

  而皇甫继勋负责都城金陵总体防务工作,皇甫继勋你可能不清楚,但是他爹你应该不会忘了。因为他爹是我们之前讲过的,连柴荣也无语的皇甫晖将军!

  可是皇甫晖将军的骁勇本色并没有传给他的儿子皇甫继勋,然而李煜并不知道,他还以为“有其父必有其子”,将门出虎子呢。当年皇甫晖将军跟赵匡胤那场战斗,皇甫继勋小将军也在场,因为害怕想逃跑,差点被老爹皇甫晖咔嚓了。

  但南唐不知道,得知他爹被俘不屈而死之后,还给皇甫继勋升官了,后来南唐能打的大将连续被坑害殆尽,皇甫继勋反而继续升官,现在更是临危受命,负责南唐都城的守卫工作!

  然皇甫继勋小将军从一开始就根本不打算抵抗,只希望李煜能快一点投降,但又不敢直说。所以只好对下属泼冷水,说什么大宋军厉害着呢,我们怎打得过。

  更绝的是,每当皇甫继勋听到南唐兵败的时候,还高兴得手足舞蹈起来:“你看,我说得对不对,我就说我们打不过人家嘛!”

  然而我们的李煜大词人不知道这些,此外,跟古代帝王相比,他还有一大品格,人家是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但是有多重监视!可我们天真烂漫的李煜却不这样,他从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且他把任务交代了下去之后,就重返深宫,十分安心地继续他的遣词造句,不问俗事的后庭生活去了。

  而他的部下也很给力,怕金陵城外打打杀杀这些俗务影响领导的诗词歌赋创作,以及他恬静淡然的生活。将边关报警、前方战败、兵临城下、金陵被围等等消息截住,既不办理,也不上报,通通扔进垃圾堆里。

  所以,当金陵已经深陷大宋军重重包围的时候,我们的淡定哥李煜还在后苑,每天气定神闲地跟僧道诵佛经、讲《周易》。

  更绝的是,开宝八年(975)二月,南唐照例举行科举考试,丝毫不理会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的金陵城,当时还入选进士三十人!

  所以,现在网络流行的什么淡定哥之类的,跟我们的李后主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也成,给他逍遥自在、舞花弄影的时间也不多了,姑且让他这个所谓的老实人继续闷在宫中,做最后的春花秋月吧。

  开宝八年(975)五月,可能是长期闷在宫里诵佛念经困乏了,李煜想出来透透气,活动活动筋骨,顺便找点创作灵感。突然心血来潮登上城门,想看看大宋军队退了没有。

  但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李煜刚登上城门,放眼望去,满目皆是大宋旌旗,营寨遍地,连亘数里。金陵城已经被大宋围得水泄不通,成瓮中之鳖了!

  他这才知道被手下所蒙蔽,这回好脾气先生李煜也气得发抖了。此外,他从手下那里得知皇甫继勋不仅欺上瞒下,还惑乱军心。

  李煜更是大怒,下令将其逮捕入狱,随后处死。然后李煜与张洎商议,决定先召回朱令赟水军援助金陵。当时朱令赟部队驻扎湖口(鄱阳湖畔),有十万之众,应该说如果能够顺江而下,对围城的大宋军还是有很大威胁的。

  朱令赟得到命令后,有些为难地道:“我今天如果过去,敌人必定断我后路。打赢了还好说;打不赢,粮道都会断绝,到时候跟麻烦。”

  所以即使你们被围,我也爱莫能助啊!

  金陵城守军没有办法了,现在是既无外援,还碰见这么个领导,只能自求多福了。有些胆大的打算带队出城,以求突围,但最后除了在城外留下两万多具尸体之外,没有任何进展。

  到了开宝八年(975)七月,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平解决南唐政权问题,赵匡胤又特意将李煜弟弟李从镒遣回金陵,要他们给李煜带去自己亲手写的诏书,敦促李煜投降。同时令曹彬等人缓攻金陵,等待李煜的回音。

  然而李煜在庞大自尊心和小性儿的驱使下所迸发出来的顽固性要超出赵匡胤的想象,对于赵匡胤的再三忍让和督促,李煜始终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小家碧玉姿态,我就是不投降,管你怎么说!

  李煜之所以这么坚硬,一来是金陵城墙确实坚固,二来是受到当时南唐两位大臣陈乔和张洎的蛊惑,一直坚信赵匡胤长时间打不下南唐就会退兵北去的,而事实上,赵匡胤当时确实有退兵的想法了。

  倒不是因为南唐难打,只是因为赵匡胤本人对南唐的战略所致,他不愿再增杀戮以夺取江南之地,统一中国。当时潘美等人都认为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不可能的,但是赵匡胤却只是摇头,他怕部下不听令,还下了一道十分严厉的命令:“宁不得江南,不可辄杀人”

  加上当时南方已经夏天,天气湿热,宋军中已经有很多将士生病,于是赵匡胤打算退兵等待,他甚至给曹彬等人下令,要他们退兵到二百里外的广陵(今扬州),在此地休兵,等待李煜想明白,等待李煜投降。

  在这一点上,个人觉得赵匡胤实在是妇人之仁,首先李煜要投降早就投降了,何必等到现在,第二,现在你已经将南唐都城金陵死死摁在手里,居然下令退兵二百多里!

  打仗退兵可不是开玩笑的,进攻难,撤退容易,再进攻就难上加难了,加上这样来回折腾,出征成本大大提高不说,就是你军队士气也会严重削弱。

  所以,单从决心这一点来讲,赵匡胤跟柴荣差的真不是一星半点。本来征讨他国,流血牺牲肯定是在所难免的,你既然想统一中原,对于下令出征这么大的事儿,你要么就一举打下,要么就不要出征!

  单凭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愿多增杀戮,表面上看是如此,但最后实际上往往只能增加更多的杀戮而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赵匡胤的这种用兵不狠、决心不坚、做事不彻底的性格弱点,也是整个大宋王朝所有皇帝的性格弱点,我之前讲过,这不是什么制度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性格问题,基因遗传问题!

  这跟他之前征讨荆南、南楚、后蜀、南汉的经验也有一定的关系,毕竟之前攻打这几个地方太顺利了,也太容易了些,跟赵匡胤谋权篡位差不多。所以赵匡胤希望每次征讨都希望速战速决,将战争时间缩短一点,减少杀戮和损伤。

  赵匡胤把撤兵这个想法说出来后,立即遭到了大臣卢多逊等人的反对,然而赵匡胤不听,他认为南唐没那么容易攻下,先退兵休整再说。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赵匡胤的决心,然而你绝对想不到这个改变赵匡胤决心的人的出现有多么滑稽!

  因为这个改变赵匡胤继续征讨南唐决心的人是一个贪官!正在被召回开封受审。这个人叫侯陟,时任扬州太守,因为收受贿赂被人检举,正赶往京师受审。

  侯陟与卢多逊有私交,就派人前去求情。卢多逊知道侯陟对金陵形势十分了解,就教他跟赵匡胤谈攻取金陵的事,争取让赵匡胤改变主意。因为一旦攻下金陵,则侯陟建议也算一功。功过相抵,可以免死。

  果然,赵匡胤召侯陟,问他扬州不法事,但侯陟僻重就轻,敷衍过去,然后瞅准一个机会,对赵匡胤劝言道:“江南平在旦夕,陛下奈何欲罢兵?愿急取之!臣若误陛下,可杀我三族。”

  赵匡胤一听,登时来兴趣了,因为此刻困扰他的不是侯陟的贪污腐败问题,而是攻取金陵问题,他也知道侯陟长期任职扬州,应该熟知金陵形势,就问他具体情况。侯陟将南唐情况跟赵匡胤仔细分析一遍,并以三族人性命担保。

  赵匡胤听后坚定了彻底收复南唐的信心,将以前准备休兵的念头丢开,决计继续攻取。而侯陟的罪过,也得到赦免。

  随即,大宋跟南唐就发生了又一场决定性战役,润州之战。

  当时驻守润州的是南唐将领刘澄,前面我们说过,当大宋军队南下的时候,李煜分派三员大将皇甫继勋、刘澄和朱令赟分别驻守三个地方。其中刘澄去驻守的就是润州。刘澄是跟随李煜多年的人物,深得李煜信任,只可惜,他却不信任李煜!

  记得当时李煜派遣他去驻守润州,十分不舍地对他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卿本来不应该离开我,我也很不愿意离开你。但此事非卿不能符合我的心思。”

  据说当时刘澄听后更是感动得涕泗横流,场面堪称情侣别离。但刘澄奉命辞别回家后,立即做了件极其反常的事情,将家中金银玉帛全部带上,运送润州。当时有人十分疑惑,就报告李煜,刘澄解释说:“这些东西都是国主送给我的,现在国家有难,我将用它做军资,以助国家。”

  天真可爱的李煜听后,感到十分非常欣慰,刘爱卿,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刘澄到润州后,吴越国国主钱俶就率部围攻过来了。他部下向他建议:吴越兵刚到,根基不稳,现在正是出兵好时候。按道理说这个主意不错,可惜他们忘了领导是谁,是李煜的亲信老部下,我们之前讲过“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按这个规律,刘澄是十分符合条件的。

  刘澄到润州,根本就没打算抵抗,他知道南唐根本不是大宋对手,所以他一面安抚部下别轻易出兵,一面派人出城跟大宋谈投降的事情。

  而我们天真烂漫的李煜还担心刘澄将军守不住润州,又命大将卢绛率军八千人前去增援润州。

  然而刘澄怕卢绛知道自己跟大宋暗通投降的消息,于是找个机会对卢绛说:“我听说说现在金陵受围日急,如果我们的都城都守不住,我们守润州又有什么意义?”

  卢绛在润州一个多月,受到刘澄多次排斥自己,现在一听,也不想继续留守润州。于是率众从润州突围出来,然而他却没有回援金陵,而是率众奔宣州(今属安徽)。因为他知道金陵已无望了,但他又不想投降,在矛盾纠结中,卢绛只好借酒浇愁。

  卢绛前脚刚走,刘澄就召集部下,商议投降宋军的事情。然而当时有很多部下不愿意,史称:将卒闻言,皆发声大哭。

  刘澄一看,担心有变局,也应景假装哭起来,并说自己也是深受皇帝信任恩宠,也知道君臣大义,但现在就是打不过啊!随即他提到一个令所有人立马惊醒、立马投降以求自保的事件,——楚州之战!

  柴荣当年征淮南的时候,围攻楚州,因为久攻不下,等到城破,曾下令屠城。此事在南唐人人皆知。刘澄把这件事提出来,手下将士果然不哭了。

  在刘澄的威逼胁迫下,润州投降。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