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漫话宋朝最新章节 > 漫话宋朝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五十章 赵普罢相(一)

  南唐平定后,大宋终于解决了王朝南部的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北边的北汉和契丹,实现全国统一大业了。

  然而,就在赵匡胤准备一鼓作气,继续向北方进军,完成全国统一大业之时,大宋开国第一幕僚,赵匡胤最为得力的助手,时任大宋宰相的赵普却突然被罢相了!

  作为赵匡胤最核心幕僚的“铁三角”之一,赵普的离去不仅影响了赵匡胤的统一大业,更是影响了帝位的传承问题。那么赵普是如何被罢相的呢?

  说起来是我们王朝统治的老传统了,政治斗争!毕竟王朝政治,除了外患,就是内斗了。这次内斗是怎么回事呢,事情又得从头说起了,先说说赵普吧。

  从周世宗柴荣征淮南,赵匡胤和赵普在滁州首次会面开始,赵匡胤就对赵普的政治才能十分欣赏,在他数次升迁过程中,他都向柴荣申请,将赵普调过来辅助自己。

  大宋建国后,赵普因为参与陈桥兵变,拥立新皇帝有功,被赵匡胤提拔为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正三品)。

  赵匡胤对赵普极为信任和看重,每次有军国大事,基本上都要找赵普商量,然后才执行的,比如前面我们讲到的赵匡胤治国几大措施,基本上都是按照赵普提出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基本方针而来的。

  而且,赵匡胤每次出征,要么都带上赵普,要么就让赵普留守开封,跟弟弟赵炅把持朝政,稳定后方。可以说赵普对大宋开国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甚至可以称他是大宋开国第一宰相。

  乾德二年(964),赵匡胤将中央与地方政权问题解决完毕,一看时机差不多了,便将范质等三位前朝宰相罢黜,而且是同一天罢黜的。随即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至此,赵普达到他官职生涯的巅峰。

  达到人生顶峰的赵普便开始了任何权相的本色,第一就是贪污腐败,别人是收敛就算了,赵普除了贪污受贿之外,还做起了生意。

  赵普担任宰相后,曾多次违反禁令,贩运木料,强买民宅等行为。被当时三司使一个叫赵玭的人告发,赵匡胤听后大怒,本来要治赵普的罪,但后来因为宰相王溥求情,赵匡胤才没追查此事。

  后来赵匡胤攻打南唐,李煜派弟弟李从善上京进攻,希望赵匡胤缓兵,同事托人悄悄给赵普送去了白银五万两,希望他帮忙说情。这回赵普没敢要,毕竟那是敌我对立的关键时期,他还是知道轻重的,他直接报告了赵匡胤。

  赵匡胤见着,就跟赵普说:“你就收下吧,别忘了写封回信谢谢李煜,再拿点钱给那边的使者就行了。”

  但当领导的面,加上这次“礼品”实在太夸张了,赵普不敢收,然而赵匡胤不耐烦了,说:“别不识大体,轻看自己,你就收下,也免得李煜乱猜。”

  于是赵普奉命收钱。

  第三次可就尴尬了,开宝六年(974年),吴越王钱俶派人给赵普送信和礼物,单子上说是“海物十瓶”,放在堂屋的左廊下。正好赵匡胤过来造访,赵普来不及收拾掉,赵匡胤看见了就问是什么东西。

  赵普说是吴越国钱俶送来的海物。赵匡胤说:“钱俶送来的海物,一定是好东西。”就命人打开,结果发现瓶里装的所谓的“海物”全是金瓜子(小颗粒的瓜子黄金)。赵普登时吓了一跳,这回他真是不知道,所以很紧张,赶紧跪下磕头说:“我还没有打开书信,真不知道里面是这玩意啊!”

  然而赵匡胤只是笑了笑,说道:“尽管收下吧,他们还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们这些书生决定的呢。”

  就这样,赵匡胤再次放任了赵普,而且从这些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赵匡胤对文人其实是很鄙夷的,因为在他眼中,文人对颠覆国家的威胁始终不值一提。

  然而,也正是因为赵匡胤一而再再而三的对赵普这些看似不大事件(相较起兵谋反)的放纵,导致赵普越来越专断,越来越肆无忌惮。

  当时,赵普兼任监修国史。赵匡胤怕他忙不过来,命令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以辅助赵普,但因为赵普是在太强悍了,这两个副宰相在他手下,基本上只能打下手,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

  而且赵普在的时候,副宰相不能宣布皇帝的诏谕,不掌印,不能参预上奏议事,朝会时不领班,只是奉令制作敕令而已。

  就这样,赵普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超级大腕——独相,这样的超级权臣,纵观整个大宋王朝,也只有蔡京、秦桧而已,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人是什么人物。

  成为超级大腕之后的赵普自然也犯了几乎所有能臣宰相都会犯的错误,除了贪污受贿之外,还擅自专权,党同伐异。他也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见不得任何人在赵匡胤面前比他更受宠,即便是赵匡胤的弟弟赵炅也不行!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他这一点。乾德三年(965年),刚平定的后蜀混乱不堪,后蜀没投降的散兵四处劫掠,理由之前我们已经讲过了,朝廷命冯瓒知梓州(今四川三台)。冯瓚到任后,采取各种措施,很快就平定了当地叛乱。他曾有三百人守城击退三千人的记录。跟当时奇人康延泽有一拼。

  赵匡胤对他十分赞赏,有一次在赵普跟前说“冯瓚这个人真是个奇才,我将来一定要重用他”,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赵普听赵匡胤这样夸赞冯瓚,心中十分嫉妒,于是给赵匡胤建议,既然冯瓚这么有才能,那就让他到后蜀去任职,治理那里的动乱啊。

  那时候宋朝刚刚平定后蜀,西南方面需要大量的官员去管理,于是在赵普的建议之下,冯瓒就被派出京知川东重镇辛州,与此同时,赵普还派亲信为冯瓚私奴,暗中收集冯瓚一些过失罪证。

  一年之后,这个赵普派去监视冯瓚的私奴突然回来,去敲登闻鼓,状告冯瓚贪赃枉法,这下厉害了!

  要知道,在宋朝,凡敲击登闻鼓,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上朝,亲自接待敲击登闻鼓的人,询问情况的。

  当赵匡胤得到冯瓚被告,贪赃枉法的事情的时候,赵匡胤于是急召冯瓒回京,并亲自审问,然而并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来,只好作罢,然后放冯瓚回去。

  赵普一看没告倒冯瓚,本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精神,在冯瓚返回任职的路上,赵普又派亲信至潼关清查瓒的行装,这次终于发现内有乾坤,因为冯瓚包袱里有金带珍玩,并追查得知冯瓚是打算把这些东西送开封尹赵炅幕僚刘轜,珍宝就算了,问题是里面有一条金腰带!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腰带是不能随便乱带的,普通官员别说金腰带,就是玉腰带也不能带,那是身份的象征。现在查出了金带,虽说是送给赵炅幕僚刘轜,但刘轜是没资格带着玩意的,那么这条腰带只能是送给开封尹赵炅了,这算是隐性的图谋不轨了!

  这回一审讯下来,冯瓒全部认罪。赵普终于满意了,力主处死冯瓒,然而赵匡胤却没有杀他,而是削官流放登州(今山东蓬莱)沙门岛。十年不得归,但是开宝九年(976年),赵炅登基后,随即遇赦冯瓚,将他放还。

  开宝二(969)年,有一天开封尹(首都开封市市长)赵炅手下姚恕有事儿上门求见赵普。但赵普正在家里大宴宾客,加上姚恕那时只是个判官(正八品),于是相府的人也就没把姚恕放在眼里,没让他进去。

  宰相门人万没想到,姚恕比他们更拽,立即大怒,转身就走。赵普接待客人完后,知道这件事,赶紧派人就追,追上之后还诚恳道歉。

  然而姚恕反应却令人大吃一惊,面对当朝第一宰相的道歉居然傲然不理,径自离开,丝毫不把赵普放在眼里,于是这梁子算是结下。

  不久后,澶州通判出缺,赵普主动向赵匡胤推荐姚恕去应职,要特别注意这个举动,首先,当时在澶州任知州的是赵匡胤的舅舅杜审肇,不好伺候,而且属于那种有功不是你,有过你就背的“黑锅”职务;第二是当时澶州不是好地方,黄河经常发大水,搞不好经常被降职杀头的,第三是姚恕是赵炅的得力手下。

  如此可见赵普心机的可怕。赵炅知道这件事后,知道赵普在背地里又摆了他一道,赶紧去找赵匡胤说,不让姚恕去,赵匡胤一见赵炅这么积极,还以为姚恕真有才干,不禁没有答应赵炅的要求,反而更加要派姚恕到澶州了!

  姚恕到澶州后不久,黄河发大水,澶州如期缺口,淹没农田百姓无数,然而姚恕却没有及时上报,这下玩大发了。赵匡胤得知情况后,要追究责任,杜审肇因为是舅舅,不好下手,免职回家;所以找了个替罪羊姚恕,直接砍了!

  这事儿闹的,要知道,当时黄河几乎年年大大水,缺口也是常有的事儿,何况姚恕即使没有及时上报,也罪不至死,现在你居然把人给砍了。

  这事儿最诡异的不是在这里,而是姚恕被砍了之后,被人扔掉河里,顺黄河水往下漂,最后居然被他的家人发现!才知道姚恕死了!而且姚恕死的时候,还是穿着官服!这就吓人了,在古代犯罪,要杀头的话一般是穿囚服的,怎么可能穿官服呢!

  这只能说明一点,姚恕是被人给私下杀掉的!而杀掉他的人,表面上是赵普,其实背后支持者应该就是赵匡胤!因为当时他弟弟赵炅权力十分庞大,已经威胁到他的皇位,以及儿子继承问题了!

  这下赵炅气大发了,赵普做事未必太过生猛精进了些,把自己亲信党羽都逐渐剪掉了,自己要是不出手,只怕被他摁着动不了了。

  于是,紧接着就发生了第三件事情。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